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在习俗与信仰上跟其他土邦存在巨大差别,而且更加贫瘠与落后,人口数量也远不如相邻的几个土邦,单独建国的话肯定不是邻近土邦的对手,甚至有可能遭到入侵,并且被别的土邦吞并,所以这几个较为落后的土邦才决定联合组建一个国家,通过抱团应付其他土邦的威胁。
当然,这远远不够。
巴铁在建国后,不但率先跟梁夏帝国建立外交关系,还率先申请加入东方集团。
为此,巴铁也成为了南方次大陆上,第一个加入东方集团的国家。
毫无疑问,巴铁领导人早已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依靠强大的梁夏帝国,才能够保持国家的独立与完整。
至于过往恩怨,在现实与未来利益的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真正的政治家,肯定是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者。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也需要打造一个“样板”国家,展现自身优越性,以恢复在南方次大陆的影响力。
说得直接一点,梁夏帝国可以放弃对南方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毕竟梁夏帝国一直坚定不移的反对殖民政策,可是梁夏帝国绝对不会放弃在南方次大陆的经济利益,也就要通过树立威权加以维护。
其实,梁夏帝国本来就是通过威权获得了南方次大陆的经贸特权。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才跟巴铁结成了同盟。
不过,这并非利益联盟。
在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结束之后,南方次大陆分裂成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小国。
只是,几个实力强大的土邦,准确说是土邦建立的国家,并不希望让这种分裂局面一直维持下去。
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与北方邦为基础组建的梵罗国。
梵罗国的立国口号就是实现全民族大一统。
就是这个原因,才有第二次民族独立运动。
如果排除外界因素,以梵罗国的强大实力,统一整个南方次大陆,其实并非多么困难的事情。
要说的话,能够跟梵罗国抗衡的,也只有巴铁。
其实,也就是因为梵罗国的威胁太大,巴铁才在独立之后跟梁夏帝国结盟,依靠梁夏帝国对抗梵罗国。
只是,显然不可能完全排除外界因素。
虽然第二次民族独立运动很快就席卷全球,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数十个国家诞生,维持了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体系土崩瓦解,但是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的,其实就是由梵罗国发起的统一战争。
这场战争,再一次把梁夏帝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时,摆在梁夏帝国面前的选择非常残酷,或者说根本就没得选。
如果梁夏帝国不肯出手,巴铁肯定会被梵罗国攻灭,而整个南方次大陆就将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要说的话,在过去数千年里,这块大陆从来没有实现过统一,至少从来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大一统政权。
当然,梁夏帝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说别的,巴铁当时已经是东方集团的成员国。
此外,廉旭升已经重回首辅官邸,而且在处理波伊战争时体现出来的能力,让他的声望如日中天。
帝国匆忙结束波伊战争,就跟南方次大陆有关。
波伊国就算是盛产石油,战略价值也比不上南方次大陆。
结果就是,在梵罗国发动战争后,帝国及时向巴铁提供援助,帮助巴铁稳住已经摇摇欲坠的战线。
后来,巴铁还在帝国协助下发起反击。
经过数个月的鏖战,梵罗国当局终于认清情况,知道无论如何都无法战胜由梁夏帝国支持的巴铁。
此外,同样因为获得了梁夏帝国支持,南方次大陆上的另外几个小国,比如东边的孟加拉国、北面的尼泊尔与不丹,仍然保持了独立地位,并没有被梵罗国吞并,而且都成为了帝国的友好国家。
这场短促而激烈的战争,也彻底的改变了南方次大陆的战略格局。
在战争结束后,梵罗国义无反顾的投入了纽兰共和国的怀抱,成为纽兰共和国的非正式盟友。
原因无二,在与巴铁的战争当中,迢曼帝国一直在装聋作哑,没有任何的表示!
此外,纽兰共和国支持的波伊国,刚刚获得了独立,还在战场上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梁夏帝国。
梵罗当局同样明白,就算有纽兰共和国的支持,也无法战胜梁夏帝国。
此外,能否称霸南方次大陆,能否控制梵炎洋,不是看梵罗国有多么强大,而是看梁夏帝国会在何时衰落。
只要梁夏帝国还是全球霸主,梵罗国就不可能成为地区霸主。
总而言之,梁夏帝国才是梵罗国称霸南方次大陆与梵炎洋的头号敌人。
至于巴铁,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在战胜梵罗国之后,巴铁成为了梁夏帝国最可靠的盟友之一,还积极的参与梁夏帝国主导的对外行动。
此外,就是向梁夏帝国开放本**事基地。
在此期间,梁夏帝国获得白沙瓦空军基地的永久使用权,并且投入资金扩建了这座军事基地。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白沙瓦成为了整个南方次大陆最庞大完善的综合基地。
在理论上,最多能够在此部署上千架作战飞机。
当然,实际部数量肯定没这么多。
………………………………
第78章 护航作战
来到白沙瓦基地后,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李天凌就搞清楚了这次任务。
这是一次长途奔袭行动。
说得简单一点,李天凌他们执行的是前进护航任务,在前方引开敌人的防空战斗机,掩护后方的轰炸机到达发射导弹的空域,并且顺利投射携带的巡航导弹,最后掩护轰炸机飞离危险空域。
这类任务,其实算不上特殊。
虽然在巡航导弹大行其道的当今,轰炸机已经不再进行凌空轰炸,在几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外投射巡航导弹,但是巡航导弹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轰炸机一定能够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发射导弹。
在某些情况下,轰炸机依然需要以身犯险。
其实,也就是巡航导弹的射程不够远!
帝国空军装备的第一代巡航导弹,发射重量达到了3吨,射程却只有500千米。
以当时的标准,这已经很不错了。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威力,也是战斗部不能太小,也只能适当降低射程指标,减少搭载的燃料。
此外,巡航导弹的射程并非越远越好。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都不需要太远的射程,提供更远的射程,只会导致巡航导弹的价格攀升。
可见,关键仍然是成本。
按照传闻,帝国空军早对巡航导弹的“价格”做了硬性限制。在动员体系之下,巡航导弹的出厂价格不得高于同当量非制导炸弹的50倍,最好控制在20倍以内,确保能在战时大批量生产。
带风偏修正能力的500千克航空炸弹的出厂价,仅为5000金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战时标准大批量生产,巡航导弹的单价得低于25万金元,最好能控制在10万金元以内。
这个要求等于限制了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
当然,帝国空军的做法可以理解。
如果为了追求射程,导致巡航导弹的价格太过昂贵,那还不如多造一些轰炸机,或者用弹道导弹。
正是如此,“蛇矛”早期型的射程才1000千米出头。
后来的改进型,采用涡扇发动机,射程达到了1200千米。最新的型号在缩小了战斗部之后,也才1500千米。
这个射程,绝大部分时候是绰绰有余。
显然,这么说,表示在某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并不够用。
这些特殊情况,包括对西骆沙首都莫萨城进行战略轰炸。
当然,这里面还需要考虑巡航导弹的突防效率。
虽然巡航导弹的突防率极高,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也就是在轰炸伊拉克的战斗中,巡航导弹的表现非常突出,但是做为全球第一支研制与使用巡航导弹的军队,帝国空军其实早知道,巡航导弹能有那么高的突防率,并不是难以击落,而是难以被发现,也就不存在被击落的问题。
只要能够发现巡航导弹,击落就不是难事。
在帝国空军进行的演练当中,早已经证明,拦截巡航导弹的关键,其实就是及时的发现巡航导弹。
像伊拉克这类国家,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