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交战距离上的差距,足够决定战场的胜负。
司徒麟还让1个坦克轮留在后方,充当战术预备队,确保在防线上出现漏洞的时候能及时顶上去。
剩下的1个坦克连,2个机步连与警卫排,都跟随司徒麟去防线东端。
只是现在,警卫排只有4辆坦克,有1辆补充给了一连,顶替那辆在反击中被反坦克导弹摧毁的坦克。
为此,巴甫洛夫也把防线东段的指挥权交给司徒麟,还专门派了一名团部参谋前去协调指挥。
在防线的东边,司徒麟的防御部署同样是直截了当。
两个机步连的步兵,全都编入战术预备队,留在防线的后方,跟同样是预备队的东骆沙官兵并肩作战。
关键,2个连的步兵都以反坦克任务为主。
这么安排,就是为了弥补东骆沙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的问题。
机步连的步兵战车,也留在后方,不过承担的火力支援任务,也就是用机关炮对付敌人的轻装甲目标。
严格的说,是打击对方远射火力,比如重机枪,为前沿步兵提供掩护。
跟过来的坦克连与西边一样,充当移动的反坦克火力点。
警卫排留在防线的后方,司徒麟直接指挥,为机动部队。
按照司徒麟的判断,西骆沙军队会在这边投入足够多的装甲力量,至少一个营,甚至有可能是2个营。
道理也很简单,必须得一鼓作气突破这条防线,绝不能继续耽搁下去。
拖到天亮,恐怕会陡生变数。
不要忘了,帝国空军的“攻…9A”,主要就是在白天活动,而且一个小队出动一次就能干掉一个装甲营。
晚上都拿不下这处阵地,白天就更加不可能了!
此外,还要在突破之后,扩大突破口,让后方部队跟上。
通过扩大正面宽度,能够更有效的避开对方的重点守卫区域,从而让战术迂回发回出应有的价值。
正是如此,司徒麟才把警卫排的4辆ZT…99B抽调出来充当救火队员。
因为已经暴露,而且在开始的战斗中重创迢曼军队,所以第04101营的坦克全都是分散部署。
只是,敌人在进攻前的炮火打击明显更加猛烈。
3点刚过,炮火准备就来了。
虽然撤退到了防线后方大约5千米处,但是依然在敌人的炮火覆盖范围内,而且炮击强度与密度都提高了不少。
在第一批炮弹砸下来前,司徒麟就钻进了坦克。
他这辆ZT…99B藏在一处临时设置的坦克掩体内,其实是一个刚好能够容纳ZT…99B,深度超过2米的大坑。在大坑的顶部铺设了枕木,虽然无法挡住大口径炮弹,但是能让大口径炮弹提前引爆。
只要不被炮弹直接砸中,坦克里面的成员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这次,敌人采用了逐渐推进的弹幕式炮击。
在炮弹成批落下时,即便是重达60吨的主战坦克都在剧烈颠簸,那感觉就像是发生了地震。
“哈哈……”
“大汤圆,你笑啥?”
汤学兵突然大笑了起来,坐在他后面的毋奇铁问了一句,顺带踢了他一下。
因为高出半个身位,所以毋奇铁的右脚往前伸一点就能踢到汤学兵的肩膀。
其实,这么设计有特殊用途。
简单的说,就是在车载电台之类的设备出了故障后,能够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传递战斗信息。
几十年前,在上次大战期间,坦克乘员之间就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
“你们不觉得,西毛在用这种方式替我们庆祝即将取得的胜利吗?”
“战斗才开始,能不能活到最后都说不准,你脑袋进水了吗?”
“确实像在放鞭炮。”
在司徒麟说出这句话后,毋奇铁才明白了过来。
坐在坦克里面听到的爆炸声,其实跟春节的鞭炮差不多,只是更低沉,像大号炸炮。
炮击很快就过去了。
“头?”
“先别急,再等等!”
司徒麟叮嘱了一番,然后给其他几名车长下了命令,随后才打开顶盖,从坦克里面钻了出去。
夜空晴朗,不过看不到繁星,全都是硝烟。
炮击也就进行了不到十分钟,而且弹幕的推进速度很快,几乎就没有停顿。
这通常意味着等会还有一轮炮击!
很快,空中就传来了呼啸声,那是炮弹飞行的声响。
不过,声响是从南方传来的。
东骆沙炮兵的反击?
只是,声响明显不对劲。
司徒麟也只是一下没有反应过来,而且随即就想到,从头顶上飞过的不是炮弹,是威力更大的火箭弹。
东骆沙陆军的远程火箭炮总算发言了!
………………………………
第69章 战术反击
敌人像发了疯一样,在炮火准备结束前就发起进攻。
等到司徒麟收到前线部队的消息,带警卫排赶到的时候,敌人已经攻上了阵地。之前投入战斗的第三坦克连损失了5辆坦克,剩余6辆坦克分散在长达2千米的防线两端,面对的是70多辆T系列坦克。
不是精锐的T…80U,也不是滥竽充数的T…72A,而是一种之前没出现过的新式坦克。
外形跟T…72A比较相似,只是炮塔的尺寸明显大了一圈,而且在炮塔与车体外面安装了反应装甲。
一种全新的T…72?
不管是或不是,敌人的坦克实在是太多了。
在大约2千米的战线上,投入相当于2个装甲营的近70辆坦克,表明敌人打算一鼓作气的拿下这处阵地。
准确的说,敌人总共投入3个装甲营。只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大约1个营的兵力。
这差不多就是一个装甲旅的全部兵力!
简直疯了!
那些被摧毁的坦克,全都在防线北面2000米以外,其中一些在4000米之外,超过了坦克炮的射程。
显然,摧毁那些坦克的是重型反坦克导弹。
守卫该处阵地的东骆沙军队只有4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备弹不足10发,不过司徒麟带来的机步连,各有一个专门负责打坦克的导弹排,每个排有6个反坦克小组,配发6具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而且各备弹6枚。两个机步连,只是由步兵直接使用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就多达72枚。
因为每个反坦克小组有5名成员,其中2名是射手,最多能携带3枚导弹,所以在一次战斗当中,能使用的导弹只有36枚。通常情况下,剩余的导弹都放在战车上,没办法带上前线。
如果是在山地作战,还会把导弹携带量降低到2枚,以减轻作战负担,提高反坦克小组的战术灵活性。
此外,步兵战车也搭载了反坦克导弹。
为了便于后勤保障,陆军统一采用“弩炮”反坦克导弹,车载型与步兵型只是采用不同的发射器,以及步兵型配有简易瞄准装置,而车载型直接使用战车的瞄准系统,不需要额外配备瞄准设备。
反坦克导弹能发威,不止是射程足够的远,还跟后方炮兵提供的支援有关。
在进行反击的时候,炮兵用了照明弹。
部署在后方阵地上的反坦克小组,抓住这宝贵的几分钟时间,打出一波小**,用“弩炮”摧毁了数十辆坦克战车。
为了提高反击效率,很多反坦克小组在10分钟之内发射了3枚导弹。
这个发射频率,远远超过平常的训练。
所幸的是,大部分反坦克小组都是在3000米,甚至4000米之外发射的导弹,所以没遭到敌人反击。
可惜的是,敌人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
即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西骆沙军队都没停止前进,反到利用第二轮炮击,推进到防线前沿。
其实,从炮火准备结束算起,西骆沙装甲部队只用10分钟就攻上了防御阵地。
在第二轮炮击,也就是由远及近的弹幕炮击中,暴露了的反坦克小组损失惨重,几乎全都丧失了作战能力。
结果就是,西骆沙装甲部队在顶住了第一波反击后,就基本没有遇到抵抗。
虽然依靠设在反斜面阵地上的防炮洞,大部分东骆沙官兵躲开了炮击,遭受的伤亡与损失并不大。
可问题是,根本来不及返回防御阵地。
此外,大部分防御工事已被炮击摧毁。
相对于西端的防御阵地,东边的这片阵地,修建的时候明显粗心得多,不止是巴甫洛夫没有过来监督,跟地形也有关系。
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