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守方的炮兵部队,在依靠炮兵雷达确定敌方炮兵阵地之后,最多只需要10分钟就能发起反击。

    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甚至能在5分钟之内开火!

    对进攻的一方来说,也就得把火力打击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在敌人的炮火准备结束之前,部署在后方的东骆沙炮兵部队已经开始反击,只是力度不太大。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有一个炮兵营,而且只有2个连装备的自行榴弹炮。

    必须得说,东骆沙陆军的炮兵比帝国陆军的炮兵更靠谱。

    因为长期面对西骆沙的军事威胁,而且以战略防御为主,所以东骆沙陆军非常重视支援火力。

    当然,也跟东骆沙的空军不够强大有直接关系。

    帝国陆军还在使用40倍径150毫米榴弹炮的时候,东骆沙陆军就已经装备采用ZT…80底盘,并将动力舱前置,配45倍径身管的150毫米自行榴弹炮,而且独自研发出几种增程炮弹。

    其中,火箭增程弹的射程达到了40千米,底排增程弹都高达35千米。

    因为性能非常先进,特别是射程优势,所以在几年之前,帝国陆军从东骆沙购买生产许可证,并自行生产了150辆。

    有趣的是,此后就没了下文。

    这150辆自行火炮也在不久之后,全部移交给了预备役部队。

    按照战前规划,这些火炮已经列入了清库名录,最终将以二手装备的价格,出售给不是很富裕的盟国。

    原因也很简单,西陆集团已经着手研制52倍径的自行火炮。

    与之相比,45倍径身管的自行火炮明显是高不成、低不就。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决定,直接研制55倍径身管的自行火炮,用来取代全部的现役火炮。

    因为身管的长段直接决定了火炮的外弹道,装备不同身管的火炮,必然会对后勤保障与战术条令产生影响,所以早在东方集团成立的时候,就确定了第一代标准,设定40倍径为统一身管长度。

    第二代标准是55倍径,并非东骆沙率先采用的45倍径。

    其中玄机,还涉及东方集团的主导权。

    通过掌握集团标准的制定权,提高在集团里的地位,一直就不是怪事。

    在10多年前,确定东方集团的第二代标准口径弹药的时候,梁夏帝国的霸权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先是在第一轮公开投票中,否决了东骆沙提出的5。45毫米小口径弹药,然后在第二轮补充投票中,让高巨陆军提出的最有技术潜力的5。6毫米方案出局,最终由帝国陆军主导的6毫米方案胜出。

    虽然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高瞻远瞩,即6毫米枪弹的威力更大,发展潜力远远超过了西陆集团的5。45毫米枪弹与北孤集团的5。56毫米枪弹,其远程性能,能够与上一代大口径枪弹媲美,但是以当时情况,也就是小口径弹药大行其道的时候,整弹质量并没降低的6毫米枪弹能胜出,跟梁夏帝国在东方集团中威权不无关系,是政治影响力左右军事决策的典范。

    只是,火炮的研制难度远在枪械之上。

    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不止是缺乏资金,还存在大量技术难关。

    别说是在近期交付,能在几年之内拿出样炮就很不错了。

    战线后方,提供火力支援的那2个连,装备的就是这种被帝国陆军称之为ZS…86R的自行榴弹炮。

    其实,炮火反击也非常短促。

    因为炮兵靠后部署,所以就算有炮兵雷达,也未必有足够的射程能对侦查到的,所有的敌方炮兵阵地开火。

    要说的话,大部分敌方的炮兵阵地都在ZS…86R的有效射程之外。

    在炮火反击结束前,司徒麟已经带着部队来到阵地东边。

    行进途中,司徒麟把任务安排了下去。

    3个坦克连以排为单位,在阵地东北依次展开,保持200米间隔距离,司徒麟直接指挥的营属警卫排在最北面。

    至于加强的2个机步连,跟在坦克连屁股后面,在战斗打响之后负责殿后,并在撤退的时候提供接应。

    按照正规战术,2个机步连的步兵战车都留在后方几千米处。

    在反击开始后,让步兵下车设置防御阵地。

    如果反击行动遇到麻烦,比如没完成任务,不得不选择撤退,就得用反坦克导弹攻击敌方的坦克战车。

    其实,这都是常规战术。

    做为第4机步师仅有的几个装甲营当中的一个,第04101营的官兵都非常清楚,该怎么打这场反击战。

    不说别的,他们都是正规军,而不是临时招募的预备役人员。

    其实,这也是司徒麟他们第一次参与实战。

    哪怕在过去几年里,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大规模演习,其中肯定有实弹对抗部分,但是演习就只是演习,远远无法跟实战相比。

    不说别的,司徒麟都很紧张。

    就像演习一样,他让驾驶员汤学兵把坦克停在了队伍最前面,警卫排的4辆坦克全都在后面。

    全营,也只有警卫排有5辆坦克。

    另外3个连都是11辆坦克,每个排3辆,以及连长与副连长的座车。

    通常情况,连长与副连长直接指挥一个排,充当进攻的尖刀部队,而另外一个排在后方充当替补。

    在坦克停下来之后,司徒麟就呆在炮塔外,准确的说是站在车长的位置上。

    虽然按照正常配置,ZT…99B只配备一挺高射机枪,但是从阿斯特拉罕出发前,司徒麟专门找来几十挺自动榴弹发射器,给每辆坦克装了一挺,用来增强近距离战斗时对付步兵的火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ZT…99系列最大的问题。

    因为采用了自动装填机,不再需要装填手,所以跟ZT…80系列相比,ZT…99系列在战斗当中,只有车长能操作架设在炮塔上的机枪等武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面对近距离的敌人时,往往是难以招架。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陆军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研制一种由车长在炮塔内遥控,专门用来对付附近敌人的武器系统。只可惜,相关的研制工作还在进行,就算是研制成功,也只能用在下一代改进型上面。

    当然,总有其他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多装一些自卫武器。

    出来“透气”的还有炮长毋奇铁。

    汤学兵也打开了头顶的舱门,只是没把身子探出来。

    要说的话,最憋屈的就是驾驶员。

    为了确保车体前部的装甲足够厚,除了采用大斜角设置之外,还大幅度压缩了驾驶员的腿部空间。

    虽然采用了自动变速器、方向盘式驾驶系统等减轻驾驶员负担的设备,但是留给驾驶员的空间非常的狭窄,也必然导致在长期驾驶坦克作战的时候,驾驶员会因为体能快速消耗而极易疲劳。

    说是透气,其实主要是紧张。

    10分钟不到,司徒麟抽了两根香烟。

    点上第三根香烟的时候,他还朝后方看了一眼。

    另外4辆坦克的车长也在炮塔外,而且全都在抽烟。

    在左前方,防线的西端,战斗已经打了10多分钟,不但能够看到爆炸的刺眼闪光,还能依稀听到爆炸声与枪声。

    准确的说,其实是机关炮开火的声响。

    隔着几千米的距离,枪声根本就传不过来。

    至于机关炮的炮声,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守卫防线的东骆沙军队,根本没有机关炮,最大口径的武器,也就只是13毫米大口径机枪。

    使用机关炮的肯定是敌人的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都已投入战斗,只能说明敌人已经攻上了阵地,至少推进到阵地前沿。

    巴甫洛夫为什么还不发信号?

    司徒麟很担心,甚至是害怕。

    巴甫洛夫手里只有2400名官兵,而且在今后几天之内别想获得援助。

    如果在第一天晚上就拼光了,哪怕只是遭受了惨重伤亡,也意味着无法完成由战区司令部安排的任务。

    防线提前沦陷,阿斯特拉罕就很有可能被敌人攻占!

    只是,司徒麟同样知道,做为一名资深指挥官,巴甫洛夫不会犯低级错误,他或许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次决定性的反击挫败敌人的进攻锐气。

    要打得好,也许今晚的战斗或许能够就此结束!

    从战术层面看,这需要尽可能的让敌人集中在防线前方,也就是尽量在防线前沿挡住敌人的前进步伐。

    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