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有战场信息。
前几年的联合演习,以及还没结束的波沙湾战争中,帝国军队已经验证了新的战术。
像廉明阳这些参与了作战行动的官兵,更加是亲身领会了电子时代的强大之处。
关键就是作战效率。
在机械化时代,即便是最为强大的攻击机,出动一次能够摧毁几辆坦克就很不错了,而现在的武装直升机,出动一次能够摧毁十多辆坦克,而“攻…9”这样的专用攻击机,反装甲作战能力更加惊人。
说得直接一点,电子时代的军事力量,是能够碾压机械化时代的强大存在。
那么,战线对面的敌人,也已经进入电子时代了吗?
………………………………
第50章 破甲连弩
“头,收到战场信息了!”
5点55分!
在前面的姜尚贵提醒的时候,廉明阳下意识的看了眼左侧屏幕上面的时间。
随后,由预警指挥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就出现在了屏幕上。
情况比之前预料的还要糟糕!
敌人装甲部队不但已经渡过伏尔加河,攻占了河滩阵地,还向西推进了约20千米。
这个距离,至少要耗费一个小时!
也就是说,西陆集团的装甲部队一反常态,没有等天亮,而是赶在天亮前,准确说是进行火力准备的时候就发起了进攻。
此外就是,除了派两栖装甲部队攻占河滩阵地之外,敌人的工程部队也以最快速度架设好了浮桥。
按照侦察机提供的信息,总共有五座浮桥,而且都是通行能力在50吨以上的舟桥。
这个效率与速度足以证明西陆集团是早有准备。
当然,没有做准备才是怪事!
现在,敌人已经打开突破口,正在向防线纵深腹地推进,而且充当急先锋的就是有数十辆T…80U的一个装甲营。
如果把东方集团沿伏尔加河建设的防线比喻成一条大坝,那么这个突破口,就是导致大坝崩溃的蚁穴。
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无法堵住这个漏洞了,而且在所有的防御计划中,都没有强调必须跟敌人在前沿死拼,这不符合大纵深防御理论,但是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得设法迟滞敌人的推进速度。
其实,这也是武装直升机存在的头号价值。
在大纵深防御理论当中,只有武装直升机能够快速赶到前线,并击溃突破防线的敌装甲部队。
攻击机的速度更快,但是持续作战能力明显不如武装直升机。
装甲部队有足够的持续作战能力,运动速度却不到武装直升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就得看这几十架“直…10A”的了。
“各中队都有,按计划行动!”
在掌握了战场情况之后,廉明阳随即下达作战命令。
没有时间给他耽搁。
敌人的装甲部队就在前面大约20千米外,还在向东南方向迂回,看上去像是要包围伏尔加斯基。
在那座不大的城市里面,有一个东骆沙步兵师,上万名官兵!
如果不能阻止敌人装甲部队向南迂回,这个步兵师肯定会被歼灭。
至于发起攻击,其实是照本宣科。
在廉明阳这边,由他直接指挥的第一中队,总共6架“直…10A”,而且分成了3个双机编队。
因为飞在机群的最前面,所以由他们首先发起攻击。
在侦察机提供的情报中,没有“通古斯卡”之类的防空系统,因此需要对付的就是那些冲在最前面的主战坦克。
从热辐射的强度看,应该就是第9装甲师的T…80U。
此外,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也证明,冲在最前面的是几十辆披挂了反应装甲,即处于最强状态的T…80U。
关键就是,这种坦克配备的燃气轮机,因此冲锋的时候,热辐射信号十分明显。
要说的话,为T…80配备燃气轮机是不得已的选择。
从之前的T…64开始,到简配的T…72,使用的其实都是多燃料柴油机,只有T…80使用了燃气轮机。西骆沙军方给出的解释是,燃气轮机的适应性更出色,即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燃料油,因此在进攻阶段,使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从东方集团手里缴获的燃油。
至于燃气轮机油耗大的弊端,在西骆沙军方看来反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哪怕在野战状态下,T…80的作战行程都超过了250千米,而在公路行军的时候超过了450千米。
从伏尔加河往东的250千米的范围内,有几十座城市与军事基地,大大小小的油库超过了100座。
把范围扩大到450千米,那就更多了。
再说,还可以通过铁路补给。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能够在一个冲击当中推进250千米,那绝对算得上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到时让装甲部队停下来进行补给,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总而言之,西骆沙军方不太在乎油耗。
不过,这些都是借口与说辞。
最典型的就是,只有T…80系列主战坦克采用燃气轮机,而搭配使用的自行火炮与步兵战车使用的却是柴油机。
步兵战车还能解释,毕竟重量低,对发动机的功率要求不大,柴油机就足够了。
可是自行火炮的战斗重量跟主战坦克相当,而且往往采用主战坦克的底盘,那么为什么不以T…80的底盘研制配套的自行火炮,反而在低配的T…72的底盘上,设计配备一线部队的自行火炮?
在根本上,其实是西陆集团严重缺油。
因为跋窟油田在东骆沙,所以西骆沙一直是石油进口国,而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也就只有天然气。
为此,就需要从西陆集团的其他国家进口石油。
可惜的是,其他国家也缺油。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像汽油与柴油这些高品质燃油,必须优先提供担负战略防御重任的迢曼军队,然后要保证洛克、罗利等联军。到最后,东骆沙能分到的,也就只有煤油这样的低品质燃油了。
正是如此,才需要为坦克配备能够使用煤油的燃气轮机。
说得直接一点,西骆沙不可能为所有的主战坦克配备柴油机,那么就必须有一部分使用燃气轮机。
显然,让充当绝对主力的T…80使用燃气轮机,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
首先就是,燃气轮机除了油耗大之外,在其他方面其实比柴油机更加优秀,特别是启动非常迅速。
设计“ZT…99”的时候,如果不是增压柴油机研制成功,不然帝国陆军都会为这种坦克配备燃气轮机。
如此一来,更加适合用来驱动充当突击平台的主战坦克。
此外还有,T…80首先装备一线主力部队,在大战当中充当首批突击力量,即率先投入战斗。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大部分T…80撑不到由攻转守的那一天。
更加重要的是,因为造价远高于T…64与T…72,所以T…80在战时大量生产的概率其实非常的渺茫。
如果考虑到西陆集团很难通过进攻获得决定性胜利,必然在某个时候转为防御,那么就得为防御武器考虑。
如此一来,在开战之后用掉的T…80其实是在减轻作战负担。
简单的说,在防御阶段,不再需要面对这个油老虎。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
T…80是装备给一线主力部队的突击装备,因此在西骆沙的3种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数量也最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各型T…80的数量总共还不到5000台。
显然,这只能说是少得可怜。
T…64的产量超过了8000台,以便宜出名的T…72的产量已经超过了2万台,而且还在以每月数百台的速度生产!
这些T…80几乎全都给了沿着伏尔加河西岸部署的一线突击部队!
只是在第一近卫军的第9装甲师,就有364辆T…80U。
这显然不是在否认T…80U的性能。
要说的话,T…80U其实是西骆沙最强大的主战坦克。
除了拥有标准的125毫米滑膛炮之外,T…80U的先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了装甲防护上。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其炮塔的正面防护相当于800毫米的质装甲,车体的上首部分也达到了700毫米。
关键,这还是没有使用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水准。
在披挂上了爆炸式反应装甲之后,T…80U的炮塔正面,针对破甲弹的防护强度达到1200毫米!
如果情报没错,那么T…80U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