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技术带来的变化,没有大到足够改变战场平衡的程度。

    波伊战争结束,也就是战后的第二次军事革命开始之后,这种靠数量取胜的发展思路受到了挑战。

    要说的话,关键还是在技术上面。

    说得简单一点,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坦克,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更坚固的装甲防护与更凶猛的火力。

    此外,火力准确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依靠双向稳定系统,主战坦克首次拥有对2000米外目标进行准确开火的能力。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ZT…99A”对2000米外以每小时35千米速度行驶的目标,首发命中率不低于80%。即便自身也以同样的速度运动,“ZT…99A”的首发命中率都能达到惊人的60%。

    要在以往,这绝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整个大战期间,坦克炮对1000米外目标的命中率不到20%,在动对动的情况下连一成都没。

    上一代的“ZT…80”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动对动射击能力,而在静对动的情况下,命中率不到50%。

    也就是如此高的命中率,让由坦克主导的装甲战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此外,由热成像夜视仪赋予的强大的夜战能力,也首次让装甲部队获得了在夜间发起突击的能力。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夜战的门槛,让夜晚成为了掌握先进技术一方的主场。

    总而言之,正是技术的进步,让坦克性能突飞猛进,并由此让装甲战术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也就是在“ZT…99”问世后,帝国装甲部队才开始由多向精转变。

    在此背景之下,陆军才更加重视以武装直升机为首的航空兵。

    用陆军将领的话说,过去是依靠海量的坦克对付敌人的钢铁洪流,而在坦克不够用的情况下,就只能指望以反坦克为主的武装直升机,也就是凭借航空兵提供的打击力量来弥补装甲力量的不足。

    当然,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导致陆军装甲部队由多向精转变,根源是在成本上,也可以说是钱的问题。

    “ZT…99A”的出厂价几乎是“ZT…80DG”的两倍,日常维护成本也高出了50%,全寿命费用更是贵得离谱。

    单价贵了,自然就只能少买一点。

    此外,坦克变贵了,反到让陆军觉得十分昂贵的武装直升机显得平易近人,也就更容易接受。

    虽然“ZT…99”系列的采购数量已经超过了7000台,看上去很多,但是从正式列装至今已经有13年,而同样是在13年时间里面,“ZT…80”的产量超过2万台,而“ZT…55”更多达3万台。

    可见,“ZT…99”的相对产量其实并不多。

    要说的话,也正是因为采购价格过于昂贵,所以陆战队在等了10多年后,才下定决心采购“ZT…99AL”。

    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ZT…99A”的战斗力,最需要担心的就是2个营总共才68辆。

    其实,这也是“指…10A”体现价值的地方。

    没有“指…10A”提供的战场信息,就必须部署更多装甲部队,也就肯定需要动用更多的主战坦克。

    有了联合指挥机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防御部队的数量,或者用相同部队的数量守卫更长的战线。

    简单的说,就是由固守阵地防御战术,转变为机动防御战术。

    到达前线之后,部队就开始向北运动。

    按照“指…10A”提供的战场信息,一支伊拉克的装甲部队正在向边境运动,而且该部队来自巴格达南面的纳西里耶,因此有理由相信那是共和国卫队的精锐部队,很可能装备了最新式的T…72坦克。

    此外,这支装甲部队的规模非常庞大,坦克至少都有100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收到了由施授良从联合部队司令部发来的消息。

    首辅已经批准,将立即向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部署“神箭手”远程防空系统,还会提前部署以“战…16A”为主的远程打击部队。

    为此,施授良让丁镇南尽快回去。

    部署防空系统的事情不需要丁镇南去操心,但是打击伊拉克导弹发射车的行动,肯定需要丁镇南拟定作战方案。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在“战…16A”机群到达后,就得考虑提前发起针对弹道导弹部队的空中打击行动。

    也就是说,需要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前后也就这么几天,根本就耽搁不得。

    “长官,我们到了。”

    听到车长提醒,丁镇南才注意到,指挥车已经停了下来,几名随行的官兵已经下车,正忙着把通信器材搬下去。

    这里就是前线!

    往北大约2000米,就是沙乌地与伊拉克的边境线。

    说是边境,其实什么都没有,能够辨认的标志,也就是每隔1千米一座用岩石雕刻成的界碑。

    下车之后,丁镇南在一名营部参谋带领下,爬上前方的沙丘。

    那名参谋还带了一具微光夜视仪。

    是特种部队使用的型号,有激光测距功能,不过很笨重,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夜空晴朗,而且是半月,能见度不算太差。

    坦克战车都已部署到位,并就地隐蔽。

    所有的坦克与战车都在炮塔的侧面与侧面,用荧光粉刷上了一个倒“V”图案。

    用微光夜视仪,在几千米之外都能够看到。

    那东西其实是敌我识别标志。

    在侧面与后方的友军能看到,而正面的敌人看不到。

    伊拉克装甲部队在大约20千米之外,包括刘尊山在内的几名指挥官,正在给其他车长下达战斗命令。

    虽然可以通过电台联系,但是真的打起来,恐怕谁也顾不了别的。

    与演习采用的战术一样,只有几辆骑兵战车冲到了前面,而且在坦克火力线的侧面,以免被误伤。

    没错,这几辆骑兵战车执行的是侦查任务。

    其他骑兵战车,以排为单位,集中部署在坦克后面。除了利用性能更好的红外成像夜视仪为坦克提供支持之外,还可以在战斗中,用射程高达8千米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攻击敌人的坦克。

    充当主力的34辆坦克,全都沿着边境线,由北向南部署。

    这次,以排为单位,每4辆坦克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而且排长座车的敌我识别标志是两个重叠的倒“V”符号,一眼就能看出来。

    战术也很简单,伊拉克坦克越过边境线就立即开火。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远的消灭敌人!

    正是如此,8个排的32辆坦克,以及营长与副营长的坦克都在国境线南面2000米到2500米的区域内。

    在这个距离上,“ZT…99AL”在静止状态下对静止目标的首发命中率高达85%。

    其实,还是差了点味道。

    在去年的演习当中,在坦克部队跟“敌人”交火前,空军的攻击机与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先后发起两轮空中打击。

    可惜的是,现在办不到。

    陆航的直升机还在帝国港口里面准备装船,而空军的攻击机部队也在本土,预计最快都要一周之后才能够部署到位。

    如果要提前部署“战…16A”机群,提前发起搜寻与打击弹道导弹发射车的行动,攻击机的部署时间恐怕还得延迟好几天。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只有陆战队的坦克了。

    “长官,来了!”

    在旁边的营部参谋提醒之后,丁镇南才举起微光望远镜,朝北面看去。

    地平线上有些动静,只不过看得不太清楚,只能知道那边肯定有很多坦克战车,扬起的沙尘非常明显。

    目视判断,大概在10千米之外。

    能够看到,不等于能够开火。

    施授良早就下达了命令,除非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进入沙乌地境内,也就是入侵了沙乌地,不然绝不准首先开火。

    打响地面战斗跟设置禁飞区完全是两码事。

    简单的说,设置禁飞区是防御性质的军事行动,以保护沙乌地为目的,不存在入侵伊拉克的可能。在地面上向伊拉克境内的军队开火,而且是主动发起攻击,那么跟军事入侵就没有区别了。

    帝国是打着反侵略,帮助科威特复国的旗号出兵波沙湾,更加不能做出主动入侵他国的举动。

    正是如此,帝国采取的军事行动才获得众多国家的支持。

    其实,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法瞄准。

    十来分钟过后,伊拉克装甲部队推进到边境线附近。

    也就大约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