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雷达天线太过笨重,所以纽兰战舰上,雷达安装在后桅杆或者副舰桥上面。

    盯着远去的战斗机看了一阵,斯普才不自禁的叹了口气。

    虽然不是由他下达命令,但是得由他自行命令。

    在“埃塞”号的飞行甲板上,准确说是在飞行甲板前端,整齐摆放着数十架舰载机。

    附近,隶属于第52特混舰队的4艘小型航母也是如此,舰载机放在飞行甲板前端,飞行甲板处于回收作业的状态。

    因为飞行甲板的前端被占据,舰载机没法从航母上升空。

    此外,舰队里面的其他战舰,同样处于“非战斗”状态。

    大型战舰的主炮炮管都处于水平位置,而且套上了炮衣。副炮炮口都指向后方,同样套上了炮衣。至于高射炮,炮位全处于开放状态,炮管呈水平状态,炮手在战舰内部,附近的舱门全都关闭。

    为了便于观察,舱门边缘还涂成了醒目的黄色。

    这样一来,只要有人打开了舱门,从战舰里面出来,即便在十多千米之外,侦察机的飞行员都能看到。

    当然,所有战舰都按照要求,关闭了除短波电台之外的电子设备。

    其中肯定包括雷达。

    这些,全都是按梁夏舰队的要求做的。

    斯普知道,在舰队四周,还有好几架专门执行监视任务的舰载侦查机,也可能是护航战舰搭载的水上飞机。

    这些飞机上的飞行员肯定在用望远镜监视海面上的战舰。

    此外,西边那些正朝这边驶来的梁夏战舰,全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在接到命令之后就能开火。

    只要纽兰战舰胆敢轻举妄动,那些战列舰的主炮就将获得发挥威力的机会。

    不出所料,在那些梁夏战舰后方,还有几十架挂着鱼雷与炸弹的舰载机在低空徘徊。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梁夏海军的突击编队赶到。

    为首的就是6艘“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

    其实,这也是斯普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看到这种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战列舰。

    虽然在斯普指挥的第3舰队里面,也有6艘快速战列舰,其中4艘“南达”级是不久前服役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但是跟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比,两者的差距之大,简直是一目了然。

    最明显的,也就是大小。

    舰体长度、桅杆高度与上层建筑的尺寸等,在巍峨的“南珠海”级的旁边,“南达”级根本就不像战列舰。

    当然,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

    别看斯普擅长指挥航空作战,但是在获得重用,成为特混舰队司令官之前,他在巡洋舰上服役了20多年。

    要说的话,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才是真正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对比,“南达”级所对应的,其实是梁夏海军放弃的“浊海”级,仍然是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最主要的体现,其实是在设计思路上。

    条约型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体现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首先确定标准排水量,然后根据可以选用的技术设备,由海军确定具体战术性能指标,经过权衡与取舍之后,拿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因为吨位有限,所以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

    结果就是,条约型战列舰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给人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

    比如纽兰海军的“北卡”级,因为需要达到较快的航速,加大了舰体长度,导致纵向稳定性不够,快速航行时前甲板会严重上浪,而且在某些航速区间,还会出现危及结构安全的剧烈震动。

    此外,“北卡”级的装甲防护根本就没有达到战列舰的水准,跟战列巡洋舰差不多。

    设计上的缺陷,在“南达”级上同样存在。

    不同的是,针对“北卡”级暴露出的问题,特别是防护薄弱,“南达”级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即尽量缩短舰体长度。

    标准排水量差不多38000吨的快速战列舰,舰体长度跟1万吨出头的重巡洋舰相当。

    由此带来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还不是不到28节的航速,而是甲板面积很狭窄,没办法部署太多的高射炮。

    只有27节出头的最高航速,已经注定“南达”级并不是理想的防空战舰。

    正是如此,斯普才让4艘“南达”级组成了第53特混舰队,为“埃塞”号提供防空掩护的依然是2艘“北卡”级。

    相对而言,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因为大幅度放宽了吨位,所以“南珠海”级的舰长超过了260米,不但有超过30节的航速,还有巨大的甲板。

    毫无疑问,“南珠海”级本身就是按防空战舰的标准设计的。

    当然,并不能否认其强大的对海作战能力。

    不管是9门55倍径400毫米主炮,还是8座双联装130毫米副炮,还有2座用途明确的炮瞄雷达,都超过了“南达”级,甚至比还在建造的“衣华”级更加强大,绝对是当今最强的快速战列舰。

    关键,有足足6艘!

    当然,其实是8艘,另外2艘编在夕落洋舰队里面。

    此外,梁夏海军的第三种快速战列舰,也就是传说中的“穆阿海”级已经开工,第一批建造数量多达8艘。

    按斯普获得的情报,“穆阿海”级的标准排水量超过5万吨!

    不说具体配置,只是这个吨位就足以碾压现在的所有快速战列舰。

    关键还有,在吨位相当的情况下,梁夏海军主力舰的战斗力一直就是全球第一。可以说是一直被追赶,从没被超越。

    显然,在视野范围内的战斗,快速战列舰依然是无敌的存在。

    不说别的,只是6艘“南珠海”级所产生的强大压迫感,就能让纽兰海军官兵觉得呼吸困难。

    双方快速战列舰的差距足以证明,纽兰联邦拼尽全力都不是梁夏帝国的对手。

    双方在工业领域的差距,其实并不像很多纽兰人所想象的难么小。

    说得简单一点,纽兰联邦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也就只是跟还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的梁夏帝国持平。

    如果梁夏帝国进行全面动员,工业产能至少能提高3成。

    这个差距,根本无法用别的方式弥补。

    败在梁夏海军手里,其实一点都不冤。


………………………………

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

    突击编队里面,除了有6艘“南珠海”级,还有12艘万吨级巡洋舰与至少20艘大型驱逐舰。

    这些,全都是在大战爆发之后建造的新式战舰。

    虽然出于习惯,严重了“重巡洋舰”这个称呼,但是实际上,这些在大战爆发后建造的战舰,早就不是重巡洋舰了。

    道理也很简单。

    “重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来自两份海军军备条约,特指那些配备8英寸主炮的巡洋舰。与之相对的轻巡洋舰,配备6英寸主炮。至于吨位等其他指标,两种巡洋舰并没专门区分。

    在条约作废后,重巡洋舰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条约作废后建造的,一般称之为后条约型。

    最主要的差别,也就是吨位。所有的后条约型战舰,都是通过增加排水量解决条约型战舰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弥补战舰性能缺陷的唯一办法,也就是增加吨位。

    要说的话,后条约型重巡洋就是大了一圈。

    当然,在用途上也有明确的区分。

    虽然梁夏海军一直不缺防空战舰,还专门建造了一批以防空为主的远洋巡洋舰,但是所有的大型战舰都格外强调了防空作战能力,还无一例外的加强了防空火力,全都成了货真价实的防空战舰。

    在重巡洋舰上,这一点体现得格外的突出。

    即便标准排水量提高到15000吨,梁夏海军重巡洋舰配备的主炮,依然是在战前研制投产的200毫米舰炮,并没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也没采用更长的炮管,甚至没为提高射速做改进。

    那9门200毫米舰炮的最大作用,其实是用来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

    显然,纽兰海军就没这么专一了。

    比如正在设计的17000吨级巡洋舰上,纽兰海军就提出,配备比Mk15型55倍径8英寸舰炮更强的主炮,而且倾向于扩大主炮口径,而不是通才用长身管,以及改进发射机构提高射程与射速。

    毫无疑问,采用大口径主炮就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

    关键还是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