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现在是战争时期。

    关键就在赵禹这里。

    只要赵禹提交了设计书,并且在审议的时候强调一下快速战列舰的重要性,多半能拿到建造批文。

    只要过了首辅那关,准确说是战时内阁军事装备委员会,到了海军司令部,那么一切都好说。

    跟刘长勋扯皮,早成了贺永兴的家常便饭。

    贺永兴手里有的是牌打,担心的不是跟刘长勋过招,而是没有跟刘长勋过招的机会。

    用赵禹的话说,贺永兴拿小型舰队航母的事做文章,就是在向他施压。

    其实,赵禹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白止战就注意到。

    才几个月不见,他鬓角的白发多出了不少。

    显然,平常肯定没有少操心。

    “不说这些扫兴的事情,你下午没别的安排吧?我带你去厂区里转转,顺带熟悉一下未来的战舰。”

    “准备交付了?”

    “建造工作基本完成了,还剩下最后几项检查工作。等海军完成首次验收,最迟也就下个月,就能出海了。”

    “行,带我去看看。”

    赵禹说的就是翘首以盼的“行省”级大型航母,这也是全球第一种按航母设计,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受条约限制,显得非常局促的舰队航母,标准排水量在建成时就超过35000吨的大型航母。

    帝国海军在这场大战里面的中流砥柱!

    。。m。


………………………………

第381章 中流砥柱

    码头旁边,正在舾装的两艘巍峨巨献,就是“行省”级的一号舰与三号舰,在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命名为“浦”号与“鲁”号。刺州造船厂建造的二号舰与四号舰,被命名为“闽”号与“粤”号。

    舾装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看上去似乎随时都能出海。

    对这种在设计阶段就突破了条约限制,全面按照“综合建造成本”来衡量,具有革命意义的大型航母,白止战是再熟悉不过,因为在大战爆发之前,他就以军方顾问的身份加入了设计团队。

    跟“帝都”级相比,“行省”级在设计时只强调了一个性能指标:航空战斗力。

    持续十多年的舰队演习,让帝国海军对航母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衡量航母性能的唯一标准,就是航空战斗力。

    通俗一点,也可以说成是舰载机的出动率。

    为了达到目的,帝国海军用了一个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增加吨位与扩大尺寸。

    要说,这其实是帝国海军的一大优势。

    虽然帝国海军也是两洋作战,在东望洋迎接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挑战,在夕落洋上对付布兰皇家海军,但是不会受到望夕运河船闸的尺寸限制,也不用担心战舰的吃水太深没法通过夕梵运河的航道。

    在设计航母等主力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几乎不受尺寸与吨位限制。

    布兰皇家海军还稍微好一点,纽兰海军就没这么自由了,其主力舰的长与宽都要小于望夕运河船闸的内部尺寸。

    正是如此,纽兰联邦才自掏腰包,在望夕运河上建造新的大尺寸船闸。

    在新船闸建成之前,纽兰海军没法建造更大的战舰。

    不然的话,黑尔不会在开战之前专程去运河视察船闸的施工情况。

    设计“行省”级的时候,帝国海军就认定,大战会在其建成服役之前爆发。

    只要进入战争状态,吨位与造价都不再是问题。

    总而言之,“行省”级足够的大。

    在外观上,“行省”级比“帝都”级大了一圈,乍一看像把“帝都”级放大了20%。

    抛开尺寸,两者在细节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然,同样有很多区别。

    虽然在总体设计上,“行省”级继承与延续了“帝都”级的血统,其实就是通过增加吨位解决“帝都”级上存在的问题,但是由量变所导致的质变,让“行省”级成了一种崭新的后条约型航母。

    最大的变化就是舰载机的出动率。

    在设计的时候,“帝都”级采用“龙江”级的标准,在全甲板状态时一次出动4到5个中队,也就是32到40架舰载机,两次全甲板攻击的间隔时间为两个小时,出动两波后至少保留1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

    这个指标决定了帝国航母的最大攻击能力。

    在此之前的所有战斗中,“龙江”级与“帝都”级发起全力攻击,一次出动的舰载机都没超过40架,一般在35架左右。

    就是受此限制,使得帝国海军一直保持双航母特混舰队。

    “行省”级的航空作战能力,理论上比“帝都”级提高30%左右,在全甲板状态下,一次能出动40到50架舰载机,在用一个半小时进行准备之后,就能够再次以全甲板状态发起攻击。

    一次出动40到50架舰载机,意味着“行省”级具备单独作战的能力。

    在理论上,一支有6个中队,总共48架舰载机的攻击机群,在除掉2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之后,剩下的32架轰炸机与鱼雷机,足以给予一支中等规模舰队里面的两艘航母致命一击。

    要说的话,“行省”级的设计就是围绕着这个指标进行。

    因为舰载机只能够在飞行甲板上加油装弹,所以飞行甲板的面积,直接决定了一次能够出动的舰载机数量。

    在实际使用中,帝国海军还早就发现,扩大飞行甲板的宽度比增加飞行甲板的长度更有意义。

    结果,飞行甲板的宽度在“帝都”级的基础之上扩大了三分之一,达到了44。5米。

    全甲板出动的时候,能够在后部停机区多摆一列舰载机,仍然交错排列的话,由2 3变为3 4。

    仅此一项,最多能增加13架。

    因为飞行甲板延长,起飞待命区增了两排位置,所以理论上,一次最多能出动50架舰载机。

    通常情况,第一排与最后一排各空出一个机位,总共也就48架。

    在理论上,“行省”级最多能在飞行甲板上系留80架舰载机,即便腾出舰首起飞区,也能系留56架。这个数量不是随便设置的,是在以全甲板状态出动后,还能保留8架防空战斗机。

    关键,还有一个半小时的再准备时间。

    “帝都”级至少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全甲板攻击的准备工作,而“龙江”级往往得等待150分钟。

    “行省”级能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在设计的时候下足了功夫。

    首先就是,采用大尺寸的侧舷升降机,能够同时运送两架舰载机,把提升舰载机的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采用大型升降机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提高了回收舰载机的效率。

    其次是增设4处综合补给站,能够同时为更多的舰载机进行补给作业,缩短了舰载机加油装弹的时间。

    为了提高补给作业效率,设计人员采纳海军提出的建议,把补给站的位置由升降机附近改到甲板边缘。只不过,这主要是为安全考虑,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把存在安全隐患的舰载机推离航母。

    此外还有,采用了性能更好的弹射器。

    其实,类似的改进还有很多。

    比如在舰岛的前后,以及左舷升降机前方,设了六处检修站,使得普通维护工作能在飞行甲板上进行。关键是,舰载机并非每次出动之后都要进行全面维护,在战斗中就更加不可能了。

    通过这一系列改进,“行省”级的航空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整个大战中,“行省”级的舰载机出动率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而且是后条约时代的标杆。

    当然,“行省”级本来就是帝国海军的“理想型”航母。

    在三年前,新历97年最后一天,“浦”号在浦州造船厂开工那天,白止战等帝国海军将领就对其寄予厚望。

    当时,人人都认为,战争最快要到新历100年才会爆发。

    按当时的设想,“行省”级将是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碾压对手的头号主力,克敌制胜的法宝。

    虽然大战提前爆发,“行省”级没赶上前期的激战,但是现在到来也正是时候。

    在接下来跟强大的纽兰海军,还有并不弱小的布兰皇家海军的决战中,“行省”级必将是帝国海军的中流砥柱!8)


………………………………

第382章 贵而无当

    在旁边码头舾装的是两艘快速战列舰。

    没错,就是跟首批“行省”级同步建造的“浊海”级快速战列舰。

    虽然战列舰不再是头号主力战舰,但是论造价,由“旭海”级发展而来的“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