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艘油船其实就在常驻舰队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准确的说是常驻舰队应该在的航线上。
四艘油船没有转向,仍然在靠近北马群岛的航线上向北航行,而这原本就是常驻舰队要走的航线。因为接到田实的警告,所以常驻舰队向东规避了上百千米,而且后来没有对航向进行调整。如果没有收到田实的警告,那么常驻舰队现在就在那条航线上,只是肯定在油船前方。
这恰好解释了攻击机群为什么是从北面出现的。
梁夏舰队就是冲着常驻舰队来的,而且离油船不远,很有可能在200千米以内,要不然那些舰载机哪来那么多燃油,带着炸弹与鱼雷,到油船北面飞上一圈,在返航的时候再发起攻击。
由此推测,梁夏舰队的指挥官很有可能已经猜到常驻舰队的行踪。
是哪支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
刘向真指挥的,支援陆战队攻打流黄岛的那支,还是由白止战指挥的,只有一艘航母的那支?
兰云很是头大,因为电报中并没提到相关内容。
唯一扯得上关系的,就是攻击机群的规模。有三十多架,而且是以轰炸机为主,没有多少鱼雷机。
主要是轰炸机?
兰云又仔细的读了一遍,而且锁紧了眉头。
如果冲着常驻舰队来的,为何要以轰炸机为主?
狭夷海军一直在向梁夏海军学习,因此早知道,在轰炸战列舰的时候,鱼雷比炸弹更有威胁。
其实,狭夷海军航空兵的头号打击力量是97舰攻,并非99舰爆。
至于梁夏海军,同样以“飞鱼”为主。
只要确定是重点对付战列舰,那么攻击机群肯定会以鱼雷机为主。
此外,才三十多架,也太少了吧。
攻击有四艘快速战列舰,七艘重巡洋舰的常驻舰队,怎么都需要近百架舰载机,三十余架根本不够用。
难道那支攻击机群不是冲着常驻舰队去的?
有必要为四艘油船,以及两艘没什么价值的驱逐舰,暴露自己的存在?
显然,这怎么都说不通。
想到这里,兰云就更头大了。
如果可以,他真想打破静默,发电报问问田实。
“司令官!”
这次,电讯军官赶来的时候,兰云没有注意到。
在引起了兰云的注意后,电讯军官没多说,把刚收到的电报递了过去。
来自军令部的电报,仍然是一份战报,不过跟舰队没有多大关系,来自流黄岛的守备部队司令部。
就在午后,梁夏舰队再一次猛烈炮击了流黄岛。
根据守军报告,在短短的十来分钟内,梁夏战舰就打出了上百枚350毫米与400毫米的巨弹。
由此推断,登陆场附近至少有四艘快速战列舰。
此后,梁夏海军的舰载机还分成三个批次,对守军的后方阵地进行了轰炸,出动的舰载机在三百架次左右。
因为是连续进行的三次轰炸,所以能断定,至少有四艘舰队航母参与战斗。
显然,这些全都吻合之前的情报,即刘向真指挥的特混群里面有四艘航母与四艘快速战列舰。
关键就是,特混群在流黄岛那边。
那么,袭击油船的就肯定是白止战的舰队!
只有一艘航母,一个波次出动三十多架舰载机,差不多是极限了。
至于以轰炸机为主,或许只是因为用不着使用鱼雷,也可能是鱼雷机为了节省燃油,提前丢掉了鱼雷。
电报中还提到,军令部已经出动了更多巡逻机,加强在火山群岛、以及火山群岛以北海域的巡逻力度。
这明显就是让兰云放心,不用担心来自北面的威胁。
最后,田实再次强调了按照计划突击流黄岛登陆场的重要性。
为了引起兰云重视,田实在电报里面提到,流黄岛的守备部队本身是二流部队,而且在栗忠死后,没人能统帅全军,陆军又不肯配合,所以即便拼尽全力也坚持不了多久。或者说正是因为拼尽全力,伤亡与消耗都非常大,战局出现转折之后士气崩溃得更快,所以最多还能坚持两三天。
直白一点,流黄岛上的守军至今还在坚持,也是因为有常驻舰队,还能够看到那么一线希望。
要是希望破灭,几千名官兵恐怕都会缴械投降。
釜州那边,那是足足几十万官兵,仍然说投降就投降了,而且在投降之前,半点征兆都没有!
现在,梁夏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巩固登陆场,准备把重装备送上岸。
等到建起简易码头,让运输舰卸下了坦克、重炮等重型装备,就算常驻舰队杀过去,也未必能够力挽狂澜。
就一句话:必须严格按照计划突击登陆场。
最迟不过20日的凌晨!
这是要让常驻舰队去送死吗?
兰云有点无语,不过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在率领常驻舰队离开图克要塞之时,他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他之前数次想以死报国,可惜都没能死成。
再说,已经快到下午三点了。
三个多小时后,天色就将暗下来。
如果刘向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还在登陆场那边,那么到晚上,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常驻舰队向登陆场发起突击。
白止战手上最多只有两艘快速战列舰,兰云这里是四艘。打起来的话,鹿死谁手还说不准呢!
“呜——”
就在这时,警报声响起。
是长鸣声。
没错,那是敌机来袭的防空警报!
………………………………
第245章 明争暗斗
此时,“横江”号上。
“司令官!”
电讯军官把电文送来的时候,周涌涛一把接了过去。
这个作风,很像李铭博。
“攻击开始了。”在白止战看过来的时候,周涌涛才说道:“申普发回来的,已经找到了常驻舰队。”
说完,周涌涛才把电文递了过去。
白止战摇摇头,没有接电文。
说得那么清楚,看不看都无所谓。
“回去后,你记得要提醒我。”
“放心吧,我不会搞忘。”周涌涛一口就答应下来,还用上了刚刚学会的渝州方言。
可惜,白止战的心思不在这,明显没有注意到。
白止战说的是在回去后,专门写一份报告强调舰载机的航程,满载下的作战半径至少要达到600千米。
“飞鱼”与“黄蜂”腿短的毛病,实在是太突出了。
即便是“哮天”战斗机,航程也不够,特别是在挂上炸弹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跟“台风”相当。
有趣的是,“哮天”的机身空间利用得不是很彻底,还有几处地方能安放油箱,能把载油量增加几百千克。暂时没用上,主要是发动机的功率不够,为了保证飞行性能就只能通过减油控制起飞重量。
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太短,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起打击行动的时候,舰队司令官就会畏首畏尾。
还有可能错过战机。
总而言之,提高舰载机的航程肯定没有错。
要说的话,在这方面真得向狭夷海军学习。
此外,白止战其实有很大的责任。
战前,白止战一直认为,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够用就行了,没必要为了更大的航程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
理由就是:舰载机从出发到返航,一次完整的攻击行动所持续的时间太长的话,反到会影响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再说,攻击行动由侦查结果决定,侦察机搜寻范围跟飞行半径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飞行半径每扩大一倍,搜寻范围就需要扩大三倍,也就需要增加三倍侦察机,而舰队搭载的侦察机肯定不会太多。
总而言之,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并不是越大越好。
在理论上,肯定没有错。
狭夷海军的零战其实就是典型的反面例证。
为了追求航程,又格外强调机动性能,结果零战的防护与火力均远远比不上同时代的舰载战斗机。
只是,白止战却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显然不是刚刚够就好,而是要有一定的冗余,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此外就是,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到底要多大才算合适,其实由速度,特别是巡航飞行速度决定,即飞行速度决定了完成一次攻击行动所需的时间,同样决定了侦察机执行搜寻任务的效率。
随着舰载机的飞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