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中华让罗通镇守在康定城中,毕竟他的身份有些敏感,而李中华也知道,李世民在年后,会御驾亲征高句丽,所以罗通暂时不宜去辽东,与李世民碰面。
李中华带着五万苏毗军,外加神器营,带着己经生产出来的神器,直奔辽东而去。
同行的人中,计有薛仁贵,秦守道,程处弼,噶钦陵等,噶钦陵作为一员非常不错的将领,李中华当然不会忘了他,把他的才能给埋没了。
现在吐蕃己经不存在了,他的父亲又是苏毗国的丞相,李中华也不担心他,敢和他捣乱,除非他真的是不想活了。
就算噶钦陵自己不怕死,可他还有家人在康定城呢!
吐蕃不缺马,康定更不缺马,而李中华又不差钱,所以五万多人,全是骑兵,速度非常的快,粮草也不多带,直接在沿途采购。
一直赶到幽州,才命人大量的采购粮草,毕竟到了辽东,那就是高句丽的势力范围了,想弄到足够五万兵马用几个月的粮草,那可是有钱也办不到的事情。
行军的事情,李中华都让薛仁贵管着,李中华知道薛仁贵有这个才能,当然要知人善用了。
虽然李世民在贞观十八年十一月,便下旨征讨高句丽,但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战时为兵,闲时务农。
这一次的东征高句丽之战,又是李世民登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所以准备的时间也是不少。
李世民并没有像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那样,强行征召兵勇和徭役。
因为李世民此次动用的军队数量,远少于隋炀帝杨广动用的,给百姓造成的负担,也远小于隋炀帝杨广造成的。
而且因为李中华的出现,名下大量的产业,带动了大唐的经济大发展,也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又因为李中华带来了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农作物,钱粮方面都很充足,所以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出现百姓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的情况,而李世民此次出征高句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并且争着抢着的,想要应征入伍,征讨高句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李世民因此对身边的人说道:“隋炀帝杨广无道,征辽东时,人们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
朕现在征高句丽,都是选那些愿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愤叹郁邑。”
李勣所率领的六万大军,因为辽水突然暴涨,被拦在了辽水南岸,一时不得寸进,让李勣十分的郁闷。
三月,李世民的车驾到达了定州,很多人因为行军时,水土不服而导致了生病,被留在了定州。
李世民对此事十分的关心,亲**问生病的士兵,把他们托付给州县治疗。
李世民的举动,感动了很多的人,大唐日报派出了随军记者,把这一切都忠实的记录了下来。
消息见报之后,有很多人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李世民知道后,坚决不允许。
皇帝陛下都到定州了,被堵在辽河南岸的辽东道行军总管李勣,顿时便开始着急了,于是,李勣不得不攻变路线,率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
高句丽非常害怕,城邑都闭门自守。李道宗率数千士兵到新城,新城城主闭门不出,拒不应战。
李道宗派兵进行强攻之下,很快就拿下了新城,杀敌数千,俘获了上万人,粮食数万石。
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级,也很轻松的就拿下了建安城。
李勣当然也心急了,你高句丽以为闭门不出,老子就会放过你吗?那老子岂不是白来了。
而是李勣来到了盖牟城外,下令强攻盖牟城。
盖牟城主乃是高句丽的一员老将,名叫高仁,乃是高句丽的王族出身,按照辈份,现在的高句丽王高藏,还要叫他叔公。
当年隋炀帝杨广三征辽东时,高仁便己经是盖牟城的城主了,并且打败过隋军,杀了不少人,也抓了不少隋军俘虏。
他紧闭城门,并不与李勣交战,自以为盖牟城有多么的坚固,城内的粮草充足,大唐的军队攻不下,自己就退兵了,说不定在唐军退兵时,自己还能够出其不意的,从唐军手中捞上一点好处。
可惜的是,他还不知道,唐军的手中,掌握了一种神器,再坚固的城墙,在神器下,也会土崩瓦解。
高仁正放心的在自己的城主府中,搂着新纳的小妾,喝着大唐生产的中华老白干,心里美滋滋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一般。
“怎么回事?外面出什么事了,难道是地龙翻身?”高仁大惊着说道。
不等他说完,第二声巨响又响起,紧接着第三声,第四声……。
在神器的帮助下,李勣在付出了一点伤亡之后,派人在夜里挖出了一条地道,把神器堆在城门下,将城门炸塌了,很轻松的拿下了盖牟城,并活抓了盖牟城城主高仁
攻占了高句丽的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程名振率军在夜里到达,王大度为先锋。
五月,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李世勣率军到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来救辽东城。李道宗将四千骑兵迎战,李世勣也引兵帮助李道宗,打败高句丽军。唐军斩首敌军千馀级。
李世勣率军攻打辽东城,李世民率精兵,也在此时及时的赶到了。
这个时候,李中华也带着五万兵马,赶到了辽东城下。
这也怪不得李中华带兵来迟了,实在是路途太遥远了,李中华收到出兵辽东的命令后,从逻些城调兵遣将,再赶到辽东城,要不是全是骑兵,又没有带多少粮草补给,再过二三个月,也赶不到辽东。
李世民倒是也没有怪他,此次征辽,李中华发明的神器,在攻城作战时,可是大显了神威。
虽然没有神器助阵,李世民也有信心,取得征辽的最后胜利,但付出的代价肯定也会很大。
能够以最小的伤亡为代价,打赢这场征辽大战,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了,所以,虽然李中华来迟了一步,但仍然是功不可没。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37章 大显神威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辽东城,心里感慨良多。
昔年的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尽皆止步于辽东城下,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几十万的忠烈,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埋骨他乡。
更有甚者,被高句丽人堆放在一起,筑起了一座座的京观。
今天,李世民决心要为这些前隋的英烈们,报仇雪恨。
李世民和李中华,己经有八年未见了,李中华离开长安时,是贞观十一年,如今转眼间,己是贞观十九年了。
虽然李世民依然是意气风发。但也明显的开始变老了,或许是操心的国事太多,又或者是后宫的美女太多,就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看着李中华,又何尝不是感觉到,他的变化很大,以前的稚嫩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熟和稳重。
“这些年,你在康定经营的非常不错,扶持苏毗国,取代了吐蕃的做法,如今看来也是对的。”李世民对李中华肯定的说道。
“陛下能够理解臣,臣便心满意足了,臣也要感谢陛下,给了臣这个磨炼自已的机会。”李中华连忙谦虚的说道。
“朕虽然给了你机会,但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的话,也是没有用,归根结底,还是你的能力出众。
文成公主一切都还好吧?晋阳公主今年就十五岁了,她的身体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
“文成公主一切都还好,只是又怀上孩子了,晋阳公主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只是她喜欢上了康定的生活,舍不得回长安,臣有劝她回长安,陪伴陛下,奈何晋阳公主不肯听臣的劝,臣也奈何不得她。”
李中华也知道,晋阳公主己经长大了,必须回到长安去,数次劝说下,晋阳公主确是从来都是不愿意听他的劝,就是不肯回到长安去,大有赖在康定城不想走了的意思。
“这丫头是玩疯了吧!等征辽结束了之后,朕再下一道圣旨,派人把她带回宫里就是了,等到征辽结束以后,朕打算派你来经略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