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断灯灭之时-第6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屑浼凶哦狈降奈谏哒诔嘀胝幸欢位亓鳎纬闪艘桓龊艽蟮暮矗幻姹袅僮芴常幻嬉揽课谏哒颐侨绾未┰讲⑶胰瓶讨诓槐环⑾植攀枪丶械墓丶!

    “路线是最难预料的。”楚寻语苦笑一声,“因为路线全凭人心自定,我们如何能规定别人的行走方式?”

    “不。”北水显得十分胸有成竹,“百中教一直有个软肋,外人很难知晓,当然,知道了也没多大用,那就是他们的路线几乎是墨守成规的。”

    “什么?”楚寻语显得很惊讶,“这是为何?”

    “几位是外人,自然不知道了。”北水指着地图详细的解释起来,“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外附近等待教内发生大乱,届时才能摸进去,而教内若是发生内讧,那么他们的争斗路线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五寨之间是总坛,也就是有大佛的那附近,所有人都不会在那周围争斗,避免波及总坛,万一要是毁了它,那就意味着等于毁了百中教的门面,同为教内子民,谁会做这个千古罪人?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更何况打到总坛也会惹得左右祭带着教行出面,谁又会嫌自己的敌人不够多?所以到时候他们争斗的路线反而几乎可以提前确定下来,前两次都是这么打的,这要从百中教的历史说起,对了,你们不是要打听黄金城吗?百中教的历史中也提到过,或许对你们有帮助。”

    此话说的楚寻语他们一愣,因为南疆地处偏僻,所以他们的历史中原人知道的很少,而通过孙濛罄带来的消息判断,百中教应该有些黄金城的线索,但是没想到北水知道,于是请他详细说明,北水看了看天色,告诉三人在赶一段路在宿营,路上再说这段历史上的恩恩怨怨……

    就在楚寻语一行人刚出山没多久,那个一直在追踪他们的男子也终于赶到他们曾经落脚的那个小村落,村民们看见他之后纷纷跪下行礼,男子点点头,扶起一个孩子,分发了一些面饼,而后用傣语说了一通,有位老人回答了他,男子点点头,留下了两口袋稻米,转身就往黑桑翁居住的洞穴而去,不多时就到了洞口,找到的也不过是空无一人的洞穴,他的表情没有任何惊讶,似乎在他的意料之中,便在周围走走看看,但是没多久就找到黑桑翁的坟茔,当他看见坟头上插着的北水描画的那面简单旗帜之时却诧异无比,瞬间眼神中充满了惊愕,但是转瞬即逝,盯着那边旗帜良久都没有说话,眉头都拧成一团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半晌,才迈开脚步,走到了坟边,一抬手,刚埋不就的土堆就被他用法力重新打开了,低下头,看见墓中装着黑桑翁骨灰的陶土坛子。

    男子将坛子取在手上,打开封盖,用手指蘸了蘸骨灰在嘴里尝了尝,良久都没有说话,反而是坐在了周围的积土上,将坛子放在一边,盯着坛子思绪一阵犹豫和惆怅,似乎在想什么,过了许久,才重新站起来,将黑桑翁的骨灰重新埋好,然后站在坟前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创教

    路上北水给楚寻语三人慢慢道出了百中教的往事,这不仅给楚寻语三人上了一课,而且还对那座失落的黄金城有了另一面的认识。

    因为百中教历来很少与中原往来,所以人们对于他们的了解是少之又少,楚寻语家中和忘尘的天机阁里藏书典籍也记载的不多,甚至关于它的来历中原坊间连胡编乱猜的段子都很罕见,也许是因为了解的相关消息实在是太少了,就算是胡诌也得有些根据,而连根据都没有的话那连诌都诌不出来,所以对于百中教的来历,楚寻语知道的最确切的内容就是孙濛罄带回来的消息了,只知道是由一支古滇国的皇室禁卫军的后裔建立的,其它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是北水自幼出身在百中教,对于他们的历史却知道不少,于是告诉了三人。

    前面提到过,百中教的历史并不算长,只有五百余年,这种年龄在江湖名门大派中几乎算不上名号,但是百中教不仅能茁壮成长,还能和中原大派并驾齐驱至今,成为了目前江湖上唯一一个集门内修行和治理民生为一体的类似于“草头朝廷”的奇特门派,不得不说有他们自己的一套。

    北水揭露了这一现状的背后秘密,其实百中教当初的建立也和中原的统治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确实是楚寻语三人始料未及的,为曾想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昔日百中教创立是在唐朝晚年唐懿宗的时候,唐懿宗楚寻语他们都知道,他是神州历史上著名的无能昏君之一,也是历史上少数几个无能昏君还能平安度日到殡天的“神奇皇帝”,他具备了历史上所有昏君几乎都有的坏毛病,什么骄奢淫逸、不思进取、重用奸臣、宠信宦官等等等等,罄竹难书,凡是这样的昏君在任必然引发农民起义,国破家亡,但是这位唐懿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如此的无能、如此的昏庸居然百姓没有反抗他,他平安度日直至寿终正寝,只能说是祖上保佑,天道降恩,给这种痴帝也有痴福,其中唐懿宗唯一与其他昏君有略微不同的是他大力推崇佛教,而且是举国之力、穷奢极欲的推崇,南疆的百中教先人就是借着这个无能的汉人皇帝的庇荫才打下了后来一统南疆的基础。

    唐朝历史是一段几波几折的历史,也是神州历史上少数几个长命朝代,主要离不开其中几任优秀皇帝的励精图治,唐朝的前半段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重要时期,而唐懿宗这个不思进取的昏君无疑是坐在祖宗的江山上吃老本,昔日在唐朝最鼎盛的时代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等数种危机,弄的唐朝的江山岌岌可危,灭亡就在眼前,好在唐皇李家命不该绝,后半段后来又出现了唐宪宗至唐宣宗等等几代后唐皇帝励精图治,让大唐王朝在后半段竟然又恢复了盛世元气,这就是史上著名“元和中兴”,可是“打拼老爹败家儿”,唐宪宗玩命似的的奋发图强试图力挽狂澜却也禁不住唐懿宗这个败家儿子继位以后玩命似的败家,他不仅把几代前人皇帝兢兢业业的成果啃食一空,还把唐王朝最后的复兴希望给毁灭了,彻底蛀空了国家,让政局风雨飘摇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果不其然,这昏君死后没几年就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从此一发不可收,导致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百中教第一任教主的名字不光楚寻语三人不知道,就连北水都不知道,只清楚后代教主称他为“至贤仁惠明典奉佛南国师”教主,俗称“明典教主”,怎么样?听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南疆人的称呼,这还要多亏唐懿宗这个不学无术的昏君,居然是他册封的,册封的缘由简直荒诞可笑,仅仅是因为这位教主主动献上了一部南传佛教珍品佛典,就给他封号了,不得不说是唐朝的不幸、南疆人的万幸。

    据说这位明典教主是一个很聪慧的人,他的前半生一直致力于统一南疆,但是那时候恰逢是“元和中兴”,从唐宪宗到唐宣宗都一直是政治清明,王权归于一统,要知道自汉武帝时代起古滇国覆灭之后南疆就不允许民生独立了,而单纯的建立门派中原汉人的各大派更是不许,所以明典教主闷闷不乐于没有机会,一直没有什么太大作为,除了修行之外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但是出了这个唐懿宗真是神来之笔,他爱慕虚荣,喜欢肆意追加封号,皇帝加封号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这是为了给有卓越贡献的人,不管是先人还是现人,表彰他们伟大功德的时候才能给的,同时还要颁布诏书,大赦天下等等,十分繁琐,所以一般帝王不会轻易这么做,唐懿宗就是个例外,他不仅给自己追加的封号内容足以比肩太宗、玄宗,还随意给别人加封,只要那人迎合自己就行,别说,这还真是昏君的通病,也不找面镜子照照自己,就看自己那点败家的德性能和英明神武的太宗、玄宗前人比吗,主要就是好大喜功。

    而佛教的传承在唐代更是几起几落,唐皇帝中有些迎佛,有些辟佛,自武宗灭佛之后,佛教在中原一度遭到动摇性的打击,但是唐宣宗时期有了些恢复,不过唐宣宗本人也是有所芥蒂的,并没有大力推崇,可是到了唐懿宗这败家儿子手里,好嘛,整个颠覆了一切,用举国之力来振兴佛教,还美名曰“为百姓祈福”,于是造就了一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迎佛骨”活动,就是要把佛骨从寺庙迎入京城,仪仗队伍连绵不下数十里,所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