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的出口,出口上也出现了这种战车壁垒。
李牧伸出手来,挥舞了一下,只见那箭矢密密麻麻的出现,而匈奴的士兵,只能等待着被杀,他们想冲击,但是还没有到面前呢,就被长枪给刺穿了身体。
即使冲到了面前,那铁壁一样的战车,该如何攻破呢?
李牧知道这样还远远消灭不了匈奴的士兵,毕竟这箭矢是有限的,这弩车的箭矢是需要专用的箭矢,只要这种箭矢没有了,匈奴人拼命的冲击,还是可以冲出他摆出的这个战车阵。
毕竟这个战车是移动的,如果没有弩车的辅助,怎么可能挡得住匈奴的骑兵呢?
至于靠弓箭,来消灭匈奴,显然是不可能的,李牧摆了摆手:“两翼合击,消灭匈奴!”
只见李牧一声两下,两旁出现了李牧的骑兵部队,他们两翼进攻形成合围之势。
而匈奴的后方依然是那种铁壁与赵国步兵,战车与重甲步兵组成了一阵墙,为的就是防止匈奴人撤退。
当李牧的骑兵部队冲入匈奴军中后,发生了赵国与匈奴最激烈的激战,这是真正的匈奴与赵国的决战。
而李牧在山上看着这一切,他握着拳头,仿佛已经料到了结局会是如何的了。
………………………………
737。赵破匈奴
战争进行到了白热化,赵国骑兵两翼即将合二为一,合围匈奴的这十万军团。
而此时伏高也后悔没有听自己儿子伏山的话,如果听伏山的话,不贸然进攻,而是选择慢慢推进,即使败,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伏高能感觉到两翼只要彻底合围,他的军队基本上是被消灭掉,十万大军可能全部命丧这长山谷。
而伏高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匈奴军团的士气提升,依靠匈奴最原始的力量,野性战胜敌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伏高依然是坚信着这个道理,虽然他被赵军围困在这长山谷,而且还没有后勤的保障,但是他相信依靠强大的勇气,是可以战胜这股赵军的。
李牧的副将司马尚看着李牧说道:“将军,我觉的我们没有必要这种死战敌军,敌军被我们围困在长山谷,我们以逸待劳,对方没有了后勤,必然会败之!”
李牧听到后点了点头:“但是我军已经合围了,如果明天出现不了太大的效果,就依将军之意,困战匈奴!”
李牧知道这股匈奴军团已经是翁中的鳖了,宰杀他只是时间问题,只是现在考虑的是怎么个宰杀才是最合适的,才是牺牲最少的。
翌日,激战了一天一夜后,匈奴军团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被阻击在长山谷,而且是先锋行军,没有后勤保障,一边抢一边进攻,完全是游牧的打法,机动性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李牧要选择在长山谷打的原因,长山谷虽然是一个平原,适合匈奴的骑兵作战,但长山谷旁边也有山,能阻拦匈奴的机动性了。
让其骑兵也只能在山谷一代游击,只要有了局限性,那么李牧就有效的拦截匈奴军团。
这次匈奴无法发挥出他的优势,反而赵国军队却发挥出了他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武器,与赵国重步还有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给匈奴很沉重的打击。
唯一遗憾的那就是赵国无法在韩国哪里购买大量的弩车箭矢,这些箭矢还是曾经与韩国结盟的时候,韩国送的,如今韩国崛起,成为一方小霸,他们和赵国也有着一定的敌对关系,韩国不可能在支援赵国了。
这让李牧深深的体会,为什么韩国只有那么一小快地,而且还处于战略核心要地,为什么还能在这里持续存活了,这完全是韩国有着精良的兵器。
这也是韩国为什么敢叫板秦国的原因,秦国固然强大,有着完善的系统与强大的后备储蓄,但是面临韩国,他们依然是很难前进。
秦国估算过,要灭韩,需要举国之力,才可以一战灭韩国,胜利了,兼并韩国,但是数十年内,秦国无法恢复过来,所以秦国走的另一条路,那就是蚕食韩国。
一战败韩,但不灭韩,让其无法崛起起来,势力渗透韩国,让其再也无法成为秦国的对手。
基本上与灭韩无疑,只是一个是快速灭韩,一个缓慢灭韩。
李牧深深的吸了口气:“韩国变强,比秦国对于我们的威胁还要大!”
“此战结束后,我要给主父说下,韩国的问题!”李牧看着司马尚说道。
战争进行了五日,匈奴有些支撑不住了,而伏高也是筋疲力尽,他此时看前方都出现幻象了。
伏高感觉到如果在突围不出去,等待自己的那就是灭亡,十万匈奴兵团都会损失在这里。
匈奴不是九州,匈奴虽然是好几百个部族组成,但是他们的人口最多也就是与一个诸侯国持平。
十万大军的损失对于匈奴而言是十分的大,这一切失败都只能怪他指挥不力。
看着前方,他看不出离开的希望,他能感觉到自己要灭亡了,在想想即使出去,十万大军能剩下多少人呢?他还有何脸面去面见冒顿单于与他的上家部族乎衍家族呢?
想着想着,伏高闭上了眼睛,握着弯刀冲入赵军的核心部位,即使无法赢得战争,那就华丽的战死。
他独自一人冲入赵军的核心位置,而他的部将喊道:“大将军不可!”
但是伏高已经进入了,他进去后连斩三人,但最终被长枪贯穿了身体,倒在了地上。
匈奴大将伏高就此战死在这长山谷,主将死了,匈奴人有的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有的人死战。
在伏高死后的第二天便结束了,赵国赢得了长山谷的大胜,匈奴主帅战死,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人,他们皆以投降赵国。
对于匈奴人,李牧选择的是收编的方式,毕竟伐齐之战,赵国损失了很多人,收编匈奴人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匈奴大将伏高的儿子很快得知了自己父亲战死的消息,他此时已经深入赵国境地,但他知道呆在这里肯定会全面溃败。
他看向面前的部将,这些部将都是伏族子弟,他们看着伏山说道:“少主,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冲入赵国境内,与那李牧拼个你死我活,为家主复仇!”
伏山沉默着,复仇?这复仇是那么容易的吗?他此时能感觉到当初进入这赵国境内,必然是那赵国人引诱进来的,进来容易,出去恐怕难。
但是不出去,必然会在这里遭遇截杀,而且他还得知了赵国主父正在带着赵国军队,向这里进军,一但与赵国主父交战,李牧回援,他感觉必败之。
伏山看向自己家族的这些人说道:“父亲死了,我比谁都悲伤,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悲伤的时候!”
“我决定撤出赵国境内,回匈奴,按照大单于的意思,与赵国议和!”伏山对众人说道。
众人听到后都是一愣,你爹死了,你不想着复仇,竟然想着回去,这未来的家主怎么是那么个胆小怕事之人?
“少主,虽然赵国人多势众,但是我们岂是贪生怕死之徒?赵人可以死战,我们伏族,还有匈奴的勇士们也可以与之死战!”一个伏家子弟握着弯刀看着伏山说道。
“父亲死了,我便是这股军团的主帅,我不光要为伏家子弟负责,我还要为匈奴人负责,我不能让你们白白的牺牲在这里!”伏山看着这些人说道。
………………………………
738。申不害来齐国
伏山能感觉到自己复仇是一个根本不现实的事情,不是他害怕死,而是他不想就这样白白的牺牲。
这仇是结下了,但是怎么个复仇,这得重新计划下,依靠他手底下的这些军队是复仇,显然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
伏山得到消息后,立马就撤军,而赵雍得知这个消息,想快速追击,彻底拦截他们,让这股匈奴人都留在赵国。
齐国,营丘。
“回禀陛下,伏高带着大军在楼烦冲破赵国防线,入赵国境地,三十战皆以胜利告终,但是他入长山谷,遭遇赵国伏击,十万大军,七万人战死,三万人投降,而伏高战死!”
“其子伏山得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为伏高报仇,而是带着大军连夜回匈奴,但是退到林胡的时候遭遇赵雍伏击,双方在林胡发生野战!”
“最终赵雍打破匈奴,入匈奴之地,斩杀匈奴九万人,大将三十人,不过可惜的是伏山并没有被赵雍斩杀!”管仲给齐小白汇报起来赵国与匈奴的战况。
“这赵雍进入匈奴境地了?”齐小白看向管仲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