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封是不相信无刚下达这种命令的,因为无刚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十分的刚毅,莽,赢不了的战争,他也会拼劲全力的扭转乾坤。
但是这个部将给他传话的时候,带着无刚的信物,看到这个信物后,崔封知道这个部将没有撒谎。
崔封是想打下去,但是无刚给他说这些话,那是有着他的意义,他崔封也能理解此时无刚的心情,心中的酸。
崔封他要问问将士们,如果将士们愿意战,他崔封死战到底,但是如果将士们不愿意战,他不会在打下去了。
点将台上,崔封站在那里,场上,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将领,崔封把无刚的意思传达给他们。
而这群士兵们听到后纷纷的拿起武器:“一定要死战到底!”
这群士兵们之所以这么喊,是因为他们都深知,周宝童在嘉禾里搞的大屠杀。
这个大屠杀虽然越国的士兵并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受到伤害的有他们的家人。
而且周宝童匪性十足,他们投降了,如果让他们去屠杀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所以这群将领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再次与齐军死战到底。
无论最终结果怎么样,他们要击败周宝童,至于结果是他们没有在想。
崔封看着将士们,都选择再战,他也举起来了武器:“我愿意与将士们一起与齐军死战到底!”
匡章因为要救济将乐的人,他们没有在行军,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之久,因为他要等张天上给他们的粮草足够,等足够了,他们在去进攻福城。
因为匡章分担给了将乐城中百姓很多的粮草,这让他们的粮草也短期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好在张天上的粮草及时赶到,并没有让匡章的军队出现意外。
不过粮草赶到后,匡章也不能立马行军,因为他要后方弄点存粮,因为姜哀的下毒,整个将乐的粮草基本上都废了,他需要张天上从齐国运来大量的粮草,救济这里。
当存粮达到了一定的地步,他匡章才能带着一部分粮草,再次行军,而完成这个事情,至少要三个月之久。
因为这运来的粮草,至少要养活这个将乐一个城里的人一年,等他们的粮食有守成了,才可以停止粮草的救济。
而运输如此庞大的粮草,至少得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时间,还需要运输来匡章军团所用的粮草。
………………………………
第545章 545。公孙龙见楚悼王
楚国与四国联军的鄂地决战赢得了大胜后,四国联军从攻转守,其中赵国退出了战场。
赵国的使者公孙龙来到了郢都,面见楚悼王。
公孙龙此次从赵国远道而来,就是为了与楚国议和,达成一些协议,让赵国能全身而退的退出楚国。
对于赵国而言,这场战争,他没有得一地一城,得到的只是一些资源的补助,不过经历了鄂地一战,四国联军惨遭大败后,赵国的损失也异常的惨重,如果在打下去这场战争的话,对于赵国而言是百害无一利。
而齐国也已经兵临赵国了,让赵国不得不选择退出这场战争,全面应对齐国。
虽然齐国是宣而不战,但是他那实打实的大军却是已经到达赵国境内了,如果他们脑袋一热,直接攻击而来,赵国没有留守的军团,基本上会被齐国一路给平推。
从赵国方面的考虑,他们必须要与楚国议和,只有撤军才符合赵国的利益,当然现在撤离,对于赵国来讲,还是有点蝇头小利,如果是等楚国彻底的打败四国联军后,他赵国可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且齐国肯定会趁火打劫。
对于楚国而言,赵国退出战场,对于他们来讲,也是百利无一害,赵国的胡服骑射,不容小视,在战场上,对于楚国而言,赵国的胡服骑射能给他们带来十分大的麻烦。
如果赵国撤离,对于楚国来讲,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好打了,更重要的是赵国并没有夺取楚国的一城一地,所以他们撤兵,楚国也无需割地什么的。
而且经此鄂地一战,赵国也不会与楚国签订什么城下之盟,因为他们没有资格签订城下之盟了,他们能签的是平等条约,甚至对于他们偏向不平等的。
这主要的原因,是赵国经历了鄂地会战的失败,如果他们没有经此一败,与楚国谈判,签订城下之盟约,还是有可能的,但是鄂地会战失败后,他们已经丧失了胜利的可能,跟随四国联军只会损失更加的严重。
赵国的军队已经撤出了楚国,但是要与楚国彻底的停战,是需要有人与楚国来签订一个协议的,不然等战争结束后,人家楚国很有可能兵临你赵国。
虽然楚赵隔着一个魏国,并不完全接壤,但是人家如果从齐国联盟进军赵国呢?如果跨越魏国来打你呢?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从赵国的谋士来看,魏国是支撑不住楚国的进攻,魏国很有可能为了减少来自楚国的压力,割让魏国南方领土,让楚赵接壤,让赵国为魏国分担一下来自楚国的压力。
所以从全面的考虑来看,赵国必须要与楚国签订一个停战协议,并不是打不过就跑,就可以解决的,而且齐国还在哪里虎视着呢,如果他要打着为楚国报仇的名义,来打他赵国,夺地,那也是个问题。
齐国奸诈无比,这种出师有名的名义,齐国不是不可以用的出来,如果他想打压赵国的话,很有可能会打起来这种名号。
在诸国的战争当中,名义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所有事情,都讲究一个出师有名,如齐国这次灭越,齐国打着的是越国屡犯他边境,伤害齐民,齐国就这样出征了。
而四国联军伐楚,看似是侵略,但打的名声也是正义凌然,以楚国内乱为由,拯救楚国苍生,伐熊楚,支持清君侧的名义进入了楚国。
所有的事情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而齐国如果有了对赵国名正言顺的进军理由,那么齐国是肯定会抓紧住的。
刚经历了伐楚大败,还没有回过神的赵国,如果与齐国来场硬仗,怕是伤筋动骨,短时间内,根本恢复不过来。
公孙龙来到了楚国郢都后,见到了楚悼王,此时的楚悼王因为鄂地会战大胜,开始反攻了,精神状态显得十分好,笑容也是面带,他知道,等吴起彻底的赶走四国联军,夺回项地,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开始进行改革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齐国夺走了半个扬州,不过楚悼王并不介意,因为吴起安抚楚悼王说,称霸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整体上来纵观全局。
虽然楚国丧失了半个扬州,但是楚国即将可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整合整个楚国的力量与诸侯争霸。
如果楚国整合了全部的力量,那么天下第一霸主,必将还是楚国的,天下诸侯群而攻之,怕也只是能与楚国一战。
齐国虽然领土扩张了很多,但是只是资源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资源上是实打实的超越了诸国,但是人口上,得到的提升很少。
高句丽是半个游牧民族,他们的人口十分稀少,至于东夷岛国,虽然统一了,但是要想在动员整个东夷岛国的人口,也是十分困难。
因为东夷岛国与齐国隔着一个大海,齐国能调遣的东夷岛国的军力最多是十万左右。
当然其中有十万人已经驻守在高句丽,帮助齐国与东胡,渤海联合,抵挡着匈奴,这十万人不到很大的危难是不能动用的。
而东夷岛国停留的十万,拿来争霸其实也不太可能,只能用来关键防守的时候使用。
所以整体的国力上来看,齐国还是不如楚国的,不过齐国的资源倒是超越楚国了,得到了高句丽与东夷岛国后,版图扩大,资源比以往更大了。
这不是齐小白穿越前的时代,人口还是有着很大的意义,齐国人口不然楚国,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国家虽然版图小,但是能抵挡得住强秦,富齐,霸楚的原因。
虽然他们的领土不大,但是土地十分肥沃,养活着许多的人,帝国的人口,基本上都居住在中原,资源也是十分的充足。
也是凭着这个原因,他们有着争霸的资质。
楚国的版图大,但是人口也是十分的多这主要是楚国多年扩张的原因,而齐国虽然扩张了版图很大,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的战略纵深,但是人口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所以齐国想要拥有统一天下的力量,必须要灭掉人口居多的宋国,这是当年苏秦给齐小白提的过意见,而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