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太子殿下教诲!”众人齐声道

    当然这些人努力起来,他们的办事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诸遂良、许敬宗、都是为官多年且又一直在中朝廷中枢打转,对于各部政务并不陌生,加上本身才学极高处理起政务都能得心应手。

    郝处俊和李义府虽然年轻些,资历浅些但是这两个人也都是人尖子,学习能力极强,除了头一天对不政务不熟外,之后也正常处理各项事务。

    苏定方在军中浸淫多年,又是兵法大家让他处理涉及兵部的务庶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只有任雅相虽然也为官多年,但是因为民部事务本就繁重,且原民部唐俭不理政务,民部的事务一团乱麻一样,所以起初任雅相的事情是和李承乾一起办理的,在这期间任雅相跟李承乾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四五天后也就渐渐的适应了。

    因为年前李泰造反,所以李世民也没有心思过正月十五的上元节,除了朝会政务,这些天基本没有再见过外人。

    李承乾就在东宫督促平章院的众人开足的马力处理尚书省年前堆积的政务,他们的速度竟然比各部送交奏疏和反馈结果都快。

    各部因为处理过慢或反馈处理结果过慢几次都被李承乾下令训斥,弄得尚书省六部都狼狈不堪,各部下面的一些书吏、员外郎甚至个别郎中、侍郎都私下对东宫平章院生出不少有不少怨言。

    李承乾一边盯着原来东宫里的事情,一边处理朝政日子过很充实,当然也不能忘了长孙无忌,隔三差五都派人去问候一声,有时还送些东宫种的芽苗菜去。

    东宫插手朝政越来越顺,但是加封郝处俊、许敬宗等人大学士的奏疏却一直没有批下来。

    而且长孙无忌因病一直在家的事李世民也一无所知,李承乾不知道是谁替长孙无忌隐瞒的,但是李承乾却不想这样一直瞒下去。

    于是正月二十这一天,李承乾带着李治和晋阳公主,摆开皇太子仪仗亲自往长孙无忌府里探病。

    长孙无忌本来没有病,但自从那日从东宫出来又气又恼,身上便有些不爽快。

    原来还想着李承乾带着一群菜鸟处理朝政必错漏百出到时候自会亲自登门来求自己。

    只是一连过十多天过去,都是东宫内侍来府问候病情,长孙无忌不由起了疑心,往他舅舅高仕廉那里一打听,原来近来东宫处理朝政不但没有出错,还把很多积压政务都给清理了,而且李承乾雷厉风行各部不敢怠政,短短十多天朝中竟让他整的政令通达了很多。

    长孙无忌一听这个就急了,这样一来他就没有理由再回平章院了,而且这些天他也仔细想过了李承乾这么做,大权集于他一人之手,李世民是绝不会反对的。

    想着这次裁的这么惨,长孙无忌就真得病倒了。

    李承乾和李治以及晋阳公主兄妹三人探病的时候长孙无忌刚吃了药,看见李治和晋阳公主都微笑着点点头,让人带他们去后园玩。

    待两人离开,才不咸不淡地道:“太子日理万机来看我这个没用之人做什么?”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有用没用都是孤王的舅舅,您病了我怎么能不来看看呢?”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笑得十分可恶,便把脸转向里面,半天才说道:“太子殿下公务繁忙,请早些回宫去吧。”

    本来李承乾想着历史上长孙无忌和长孙家的结局并不好,也使他好几个妹妹都没有好结果,所以想来劝劝长孙无忌息了名利之心安享富贵,不想他竟然怨念这么深。

    知道劝也无用,便依旧笑吟吟地道:“舅舅不用着急,孤王出来了自然要跟舅舅说说话。”

    长孙无忌一直面向里边不言不语。

    李承乾表面上也不以为意,自顾自地道:“年前积压的政务在东宫诸臣不辞辛苦的努力下已清理完了,东宫诸臣都还有些本事,想来舅舅歇个一年半载朝政也能支应,所以舅舅只管安心休养就是了……

    舅舅好生休养,孤王这就告辞了。”

    长孙无忌一直不吱声,李承乾炫耀几句也觉得无趣,便起身告辞了。

    李治和晋阳公主回到太极宫,李世民才知道长孙无忌已经病了半个月了。

    随即就感到大为诧异,东宫里的政务是谁处理的?


………………………………

第100章 李世民的疑惑

    在好奇心的驱驶下李世民决定亲自去东宫看看。

    李世民是行军打仗的高手,去之前自然先派人去查看路径,查看东宫,然后把中书令杨师道和中书侍郎马周找来。

    杨师道和马周先后进了两仪殿,行礼拜见,杨师道递上一份奏疏。

    小内侍接了放在桌上李世民看都没有看,直接问道:“杨卿所奏何事?”

    “回陛下,此乃是太子殿下上奏请加封苏定方、诸遂良等七人为崇教殿大学士、值平章院的奏疏。”杨师道回道。

    “大学士?”李世民疑惑地看向杨师道。

    杨师道面色不变地道:“太子殿下只在奏疏里说在东宫崇教殿设大学士秩从四品。”

    李世民闻言一边拿起李承乾的奏疏,一边抱怨道:“这些在东宫辅佐他有功的人,平定李泰叛乱也有功,待一切尘埃落定后朕自会封赏,他又着什么急?

    设大学士?

    朕这里还有没设过大学士呢……”

    杨师道和马周听了都只当作没听见,李世民抱怨几句就低头看李承乾的奏疏。

    李世民看完李承乾的奏疏,抬起头来看着杨师道一边拈着奏疏在手里晃,一边问道:“这些日子东宫的政务都是这些人处理的?”

    “回陛下,近些日子东宫送来的文书极多,臣一直在中书省处理政务,倒是马庶子时常被太子殿下召去崇教殿咨询政务。”

    马周看一眼杨师道,心道都说这个人忠厚老实,今天怎么这么会说话了,一个‘马庶子’就把自己定位在东宫属臣的位置上了。

    李世民闻言果然来了兴趣,微笑着问道:“宾王你说说承乾是怎么处理政务的。”

    马周闻言却是一惊,以前李世民虽然欣赏他,但他官卑职小且又年轻,李世民向来都是直呼其名,今天竟然开口称呼他的字。

    马周一时不知何意,忙起身诚惶诚恐地道:“陛下还是称呼臣的名字吧!”

    李世民见此笑着罢手示意马周坐下,然后正色道:“宾王不必过谦,你教导太子有功,朕也该尊敬些。”

    马周却不坐下,只是低着头道:“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且智慧过人,处理政务本就得心应手,而且这几位被太子殿下上表请加封大学士的常驻东宫的大臣才是协助太子殿下处理政务的大功臣。

    臣和其他东宫诸臣不过是有时被召去崇教殿做一些拾遗补缺的事,怎敢居功。”

    李世民看马周不似说荒,便问道:“那宾王跟朕说说,他们是怎么辅佐承乾的?”

    马周闻言朝上一揖道:“遵旨!”坐下,正要详细说他在东宫里的见闻,却见一个内侍走进来禀道:“启奏陛下,右春坊往太极宫的墙上已开出一道门,每日东宫与三省的奏疏文件传送都是从这道门里过。

    只是太子殿下下了严令,除了递送三省与东宫互传的奏章文书,没有太子殿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从此门过,胆敢闯此门者格杀匆论,奴婢没敢过去看平章院里的情形。”

    李世民目光一冷道:“没用的东西。”

    然后站起身对杨师道和马周道:“走咱们去看看东宫的平章院。”

    杨师道和马周也慌忙起身,杨师道上前一步道:“两宫门户自然是严谨些的好,太子殿下倒也有心。”

    李世民闻言脚下不停地前往走,只是点点头算是回应了杨师道,直到走出大殿抬头看看偏西太阳,又转头对马周道:“宾王说说东宫里那些人是怎么辅佐承乾的?”

    马周闻言便把这几次去崇教殿观察到的情形跟李世民细细道来。

    “太子殿下每日坐镇崇教殿,颜师古和当日召去的东宫属臣坐在下面,内侍会把在平章院票拟好的奏疏和文书送到太子殿下桌上。

    太子殿下过目后若是觉得处理得当就在拟票上画勾,然后让崇贤馆的值学士誊抄,誊抄好后太子殿下过目无误就在上面画押用章。

    若是太子殿下觉得票拟的不好,则会直接在上面批示。

    有时遇上疑难的事情,太子殿下则会咨询颜师古和其他值崇教殿的东宫属臣。

    有时也会召来各部官员询问情况。”马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