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封诏书被宣旨的内侍黄清明抑扬顿挫地念完,众臣都明白了这是李世民为了抬举李承乾,让他以后给他大臣批文时直接在书后批令。

    原来东宫的文书只有极正式的命令才由詹事府下令,今后有了李世民这道诏书,李承乾随便写个什么或者给大臣的奏疏上批句话就都叫做“令”了。

    凡是明白了这封诏书的意义大臣都被震惊了,包括三省宰相们都没想到李世民有这么大魄力敢给李承乾这么大权力,有这个批令的权力李承乾的权力就在宰相之上了。

    众臣震惊还没有完呢,黄清明又拿出来了第二封诏书。

    “皇太子承乾,忠孝成德,志业光茂,……。”

    第二封诏书的内容是说在大朝及常朝上给李承乾在皇帝宝座旁边设座,也就是以后凡是李承乾上朝,参拜过李世民后就可以坐在李世民旁边的座位上,跟李世民一起听政了。

    文武百官听完两封诏书还没有回过魂来,就见李世民伸出左手向李承乾招手,右手指着旁边刚设的宝座道:“承乾来与父皇一起接受百官的朝贺。”

    虽然李世民今天穿的是衮冕面前有十二道旒串挡着他的面容,但是李承乾也仿看见了李世民正满眼慈爱地看自己。

    “谢父皇殊恩,但儿臣不敢越礼违制!”李承乾强忍立即坐上去的欲望推辞道。

    李世民闻言却是语气温和地道:“承乾勿辞,朕既已下诏,你坐上来就不算违礼越制。”

    “儿臣遵旨!”李承乾说着就一瘸一点地走上专门为他设的宝座上坐下。

    刚才跟在李承乾身后的诸亲王宗室你看看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还是李恪最先反应过来,朝着李承乾郑重一礼道:“参见太子殿下,祝太子殿下千秋长寿!”

    后面的其他亲王宗室也都只得跟着李恪参拜李承乾,第二轮参拜的大臣、朝集使和第三轮参拜各藩邦部落的首领使臣也都有样学样,先参拜李世民再参拜李承乾。

    几千人轮班进殿参拜他们父两个,就是一次两百人也要好几十次,而且每次各种礼数又有不同,这样折腾下来一上午就过去了。

    就在李世民和众臣都有些疲劳饥饿准备宣旨赐宴时李承乾突然站起来先向李世民行一礼,低声道:

    “父皇,儿臣亦有些礼物想于此时赐与内外臣公,还有一道令谕也想一并宣读了。”

    李世民以为是关于李泰的叛乱的案子,皱了皱眉头道:“承乾的礼物可以宴后再赐,令谕也等三天以后诸衙开印再宣不迟。”意思是让朕过个安生年。

    李承乾以为是李世民累了或者不愿改变礼制所以解释道:“父皇,儿臣准备的礼物是《四书集注》,令谕也是关于兴农的正宜此时赏赐和宣读。”

    “哦!”一听说是赐书和关于兴农的谕令,李世民点点道:“那你宣读吧!”

    李承乾先向李世民一拜道:“遵旨!”然后转头对老鬼道:“老鬼宣旨!”

    老鬼是早就准备好的,闻言忙上前走两步大声道:“太子令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下百官上负皇命,下抚黎民,唯兢兢业业以成其事,方能上不负皇恩之简拔,下不负百姓之供养。

    然百官或智短力微,或性灵不明,甚而有贪于财货,恋于权位者,致使政殆民贫家国不治。

    孤王既感孙权尚有劝学之德,又叹百官时有害群之辈特亲注《四书集注》一部,印五千部以赐百官,望卿等日后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增长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之技。”

    柏舟念完这篇半文半白太子令,太极殿满殿哗然,李承乾不但公然骂百官无德无能,还赐书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这让那些胡子一大把的老夫子如何受得?

    一向可都他们骂皇帝、皇太子啊!

    李世民看着这局面也是摇头苦笑,暗道承乾也太性急了,以后还要好好教导他。


………………………………

第91章 东宫第一号令

    东宫的内侍刚把一箱一箱的书抬上大殿,还没有分发就有一个身材高大的绯袍老头从班列里走出来,朝上一揖道:

    “太子殿下熟悉经典能成一家之言,实是我大唐之幸,然儒家经典都是圣哲先贤所著,乃是治国经邦之要术,岂可轻注。

    前有孔圣人之后大儒孔颖达据汉时先儒郑玄的注疏著成《五经正义》一部一百八十卷献于朝廷,收之秘阁,今太子殿下又从《礼记》中撷取两篇详注,并把《论语》与《孟子》集成《四书集注》本为太子殿下读书学习之笔记,未经满朝大儒论证,岂可轻易颁行天下,致人心大乱。

    臣请太子殿下立刻收回成命,重请天大儒集于东宫重议这部《四书集注》,待诸儒刊阅增损恰当后,再行颁布天下,以正人心,以成教化!”

    很明显有些大臣已经等不及李世民教育李承乾了,他们要站出来教育李承乾一顿。

    李承乾听他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是谁,便低声问老鬼道:“这个人是谁啊?”

    “新任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学士彭阳子令狐德棻。”老鬼低声道。

    李承乾突然想起令狐德棻前世在一本穿唐的上看见过,还是崇贤馆学士,便问道:“孤王记得他也崇贤馆学士,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老鬼闻言脸色有些为难地道:“令狐德棻本来是挂个崇馆学士的头衔,但是他要修史所以多在弘文馆当值,因为上个月太子殿下怒斥孔颖达,令狐德棻也上本弹劾太子殿下,又跑到崇贤馆跟郝学士大吵一架,就上本辞了崇贤馆学士。”

    李承乾一听还有这样的曲折不禁大惊道:“这些事孤王怎么不知道?”

    老鬼闻言脸色变的更为难了,吱唔道:“嗯—因为他说话太难听,所以没人敢告诉太子殿下……”

    “胡闹!”李承乾怒喝一声就站起来向前走了两步,从上头俯视着老神在在的令狐德棻暗道:看这老朽在这大殿上还给孤王留了面子呢。

    看着令狐德棻跳出找李承乾茬李世民心里的感觉很奇怪,按理说他既然决意传位给李承乾,那他就该维护李承乾才对,但是他也细读过那部《四书集注》以他水平竟没有找任何问题,当然他不赞同李承乾对孔子的批评,但却无力反驳。

    对于李承乾写出《四书集注》这样的书,李世民是既感骄傲又有些嫉妒,这也是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诸多看过该书的大臣的心理。

    所以当大家看见令狐德棻跳出来发难,李承乾站起来很多文官心里是很期待他们能好好辩论一翻。

    “孤王下令将此书刻印并颁行天下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学习和评说的,若是看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自然可以写信去东宫指正。另外令狐德棻你也曾是东宫之臣,这部书首页的那篇《师说》你也有份,回去好好读一读,孤王希望你能早日翻然醒悟,做一个对大唐有用的人。”李承乾淡淡地道,他现在的目的是把书发下去,可不是吵架的,所以只提一句骂孔颖达不会做老师的《师说》。

    这当然是李承乾的一厢情愿了,令狐德棻平生最敬佩孔颖达的学问为人,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孔颖达跟东宫决裂。

    这部《四书集注》令狐德棻早就在孔颖达那里看过了,尤其那篇是《师说》更是令他极为不满,对李承乾比孔颖达的怨气还重。

    反倒是孔颖达这些日子赋闲在家,仔细回想他与李承乾接触的桩桩件件,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份的地方。何况现在长安城都知道李承乾是奉了长孙皇后的遗命在东宫韬光养晦,自己也觉得把李承乾逼出来不知道是福是祸,内心深处反而有些自责。

    另一方面他已经年过七十告老还乡,牵扯进卢布行刺李承乾的事件,被软禁了半个月现在全身而退,对很多事情也释然了,并没在意李承乾《师说》里挖苦与讽刺。

    令狐德棻闻言心里大怒,也不顾这是在元旦大朝上内外臣僚看着直接反驳道:“太子殿下此言大谬,孔先生乃是东宫师傅教导太子殿下无论寒暑,太子殿下不说感恩却写文讽刺,实在不该啊!”

    令狐德棻此言一出大殿上立即安静下来了,要知道现在的李承乾可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不是前些时候什么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敢写奏疏弹劾的李承乾了。

    果然李世民和李承乾听了都沉下了脸,虽然李世民曾经有过废太子的想法,但他现在不想了,就觉得他那些想法都是东宫诸臣一天到晚在他面前说李承乾的坏话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