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行成闻言连连点头,表示很认可刘德威的说法。
“可是在昨日议政时我们就站出来反对此事,太子殿下虽然大怒今日早朝却并未提及,说明太子殿下多少也听些我们的话。”
张行成听到了这里稍稍想一下,便点点头道:“今日之事,是我们鲁莽了。”说着停顿一下又接热切地道:“今日虽然得罪了太子殿下,可是并没有罢免杜正伦,你说现在弥补还来得及吗?”
说罢两眼直直地看着刘德威。
刘德威过了半晌摇摇头,长叹口气,苦笑道:“怕是难了,今日朝上太子殿下被逼到这等地步,岂会善罢甘休?再则,杜正伦的计划传出去,天下士族和一些杂流官员也必要上疏反对的。
还有就是从今日局面看,那卢承庆和张文瓘似也不是省心的人,弹劾什么都好,怎么提起泄露禁中密语的事。”
杜正伦泄露禁中密语,是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之间的一根刺。如果承认杜正伦泄露禁中密语,就等于是承认了李世民曾经想废了李承乾。
现在李承乾地位稳固,李世民也改变了心思,这样的事就最不能再提,否则就是挑拨天家父子关系。
张文瓘重提此事简直就是包藏祸心。
张行成听完脸色彻底白了,看着刘德威道:“我也老朽了,若是不可行,只能辞官归乡了。”
刘德威却依然摇头道:“辞官也不是那容易的,劝你还是给陛下写一份请罪奏疏,送去洛阳看看陛下那边怎么说吧?”
张行成想一下就点点头同意了。
刘德威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也不住地叹气,要不是昨日他们两人联名给李世民送了奏疏,他都不想再掺和此事了。
………………………………………………………………
洛阳行在,李世民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了,而且准备过年也住在洛阳。
但是越住越觉的憋屈。
李世民让李承乾在长安监国自已来洛阳的目的,是待李世绩和苏定方两路大军征高句丽小胜之时,他直接从洛阳带兵东征。
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东征的进度却依然十分缓慢。
李世民下旨询问原因,竟然是李承乾下令大军不得轻动,须先派间谍潜入高句丽,以探知高句丽内山川地形,官府武备民生等情况汇报朝廷后再作决断。
这道命令得到长安朝廷的一致支持,李世民也不好强逼两路大军立即进攻。
再者他现所住的地方还是以前他平王世充时住的地方,从贞观初年李世民就有在洛阳修皇宫的想法。
可是当年他打进东都时把隋炀帝建的宫殿一把火烧了,要在洛阳重建皇宫就得大兴土木,大臣们对此坚决反对。
他每闪提及此事,大臣一定说当年陛下因为看不过隋炀奢糜浪费,才一把火烧了东都的宫殿,现在怎么自己也要在洛阳修建宫殿?
这一句话每次都怼的李世民哑口无言。
………………………………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日,李世民行在与江夏王李道宗下棋,嘴里聊着工部尚薛大鼎眼下遇上的难题。
李世民手里拈着一个棋子,看着低头盯着棋盘,还举棋不定的李道宗,叹口气道:“承乾还是太年轻,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伊河泛滥数千年了,历代都没有彻底治理好,他想靠着一个薛大鼎就能想治理伊河?”
工部尚书薛大鼎被李承乾派出来治理洛水支流伊川县境内的伊河。
李承乾要在洛阳建立炼钢厂,需要把伊川县里的煤碳运往洛阳,伊河就是运煤的水路。
但是伊川县境内伊河沿岸多山,河床落差大,河道极其不稳定,每年夏天都会出现洪水泛滥。
薛大鼎来到这里通过实地考查,决定在上游嵩县境内修一个水库,然后疏通下游使煤碳能常年往外运。
只是这系列的工程都被当地士绅阻止了,单靠薛大鼎根本推行不下去。
这些事身在洛阳的李世民自然一清二楚。
李道宗小心地把手里的棋落在棋盘上,抬头看着李世民慢慢劝道:“不如陛下写份旨意派人送回长安,指引太子殿下一二。”
李世民早等着李道宗落棋了,闻言却气的哼一声,先不下棋,抬头看着李道宗道:“他能听朕的指点吗?”
说罢看见李道宗陪着小心的脸,又叹一口气,低头把棋子放在棋盘上,无奈地道:“他不听,先让他吃点教训,然后他就知道东征的意义了。”
李道宗闻言也点点头,认为只有朝廷有绝对的威望,才能有效治理地方。
正说着就见一个内侍领着马周走到殿门口,李世民见马周要站住等内侍进来通禀,便大声道:“让马卿直接进见吧。”
外面两人闻言就直接走进来了。
“臣马周参见陛下。”马周进来先向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已经放下棋子转向马周,李道宗见马周进来也起身站到一边。
李世民抬抬手道:“马卿平身!”
“谢陛下。”
马周直起身子向李世民奏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派吏部侍郎刘祥道来给陛下献诗了。”
李世民闻言没有问刘祥道,而是直接问道:“是什么诗?”
马周答道:“回陛下是一首咏贾谊的诗,少年倜傥廊庙才,……”李世民一边听一便站起在殿里慢慢踱步。
“太子殿下写的果然都是好诗。”
马周诗一念完,李道宗就开口称赞。
李世民正在大殿里随意踱步,马周把诗念完,还低着头感受诗里的意境。
听见李道宗称赞,才略有得色地抬起头看一眼李道宗和马周,然后对外面的内侍道:“宣刘祥道进见。”
看着待内侍走出去,又笑对马周和李道宗道:“那刘祥道朕以前也见过,廊庙之才或许过誉了,但是确实是个用心做事的人。”
马周闻言连忙赞道:“太子殿下看人已得了陛下的真传,自然不会看错。”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
李道宗看马周一眼心道:姓马的拍马屁都是行家。
不一时风尘仆仆地刘祥道进来,把他们写的改革铨选的奏疏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奏疏半晌叹道:“杜卿和刘卿确实是廊庙之才,可是你们做如此,岂不是要让太子碰个头破血流?”
刘祥道闻言十分惶恐,慌忙跪下道:“是臣等之罪。”
李世民看着他淡淡地道:“杜正伦和你也都是公忠体国之臣,看出这些问题并没有错,只是提出的不是时候。”
“陛下,近日太子殿下多项政令受阻,怕是不好收拾。”马周神色凝重地道。
李世民闻言先是点点头想要说什么,却突然顿住,神情淡淡地道:“这倒不怕,总之还有朕在,承乾虽然聪明但也缺少段练,就让他在长安受些段练。”
马周见状便不再说什么。
“马卿多留意一下长安的情况。”
“遵旨!”
李世民说罢便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众人见状便行礼退出。
刘祥道跟着马周走出行在后,便焦急地向马周问道:“马中书陛下这是何意?”
马周笑笑道:“刘大人不必担心,陛下想段练段练太子殿下,对此事一时间不会多说什么。”
刘祥道闻言松了一口气,忙去东宫在洛阳的驻点,用飞鸽给李承乾传书。
看着刘祥道明显松一口气的样子,马周心里更觉好笑。
李世民一心想要东征高句丽,就是为了建立无上威信,好一一解决大唐内部的问题。
现在看到李承乾把这些问题一样一样的提出来,也感到欣慰,并没有怪罪李承乾的意思。但是同时也认为仅凭李承乾现在的威信,是绝对办不成这样的事,所以选择隔岸观火。
想等李承乾碰得头血流时,转而支持他东征高句丽,父子两齐心对付内外的敌人。
第二天,马周就把张行成和刘德威的奏疏也给李世民送去,李世民看了依旧不置一词。
………………………………………………………………
东宫崇教殿。
两天时间过去,杜正伦的奏疏内容已经在长安官场传开,攻击杜正伦和刘祥道的奏疏雪花一样送进了东宫。
对此李承乾一律留中不发。
这让张行成和禇遂良都松了一口气,暂时不用开战。
这日一早张行成来到崇教殿,看见李承乾和其他都到了,忙向李承乾告罪。
李承乾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摆摆手示意刘葵把一份诏书拿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