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极力往民间发福利的同时,李承乾对于官场的整顿也一刻都没有放松,杜正伦回到长安知道李承乾如今的政治地位,心里十分高兴,对于李承乾安排的事情更是毫不打折扣地完成。

    一个月时间不到杜正伦就和吏部侍郎刘祥道做出一份流外官员入流内的条例和官员推荐规则。

    两份奏疏一上去李承乾略作修改,立即召集大臣商量此事。

    六部尚书如今只有吏部尚书杜十伦、户部尚书程名振、刑部尚书刘德威在长安,工部尚书薛大鼎、兵部尚书李世绩和礼部尚书李道宗均不在长安。

    中书省被李世民带走了,若不是唐朝太子监国各种政令都是从詹事府发出,朝廷就瘫痪了。

    好在平章院的大学士都在,李承乾便把褚遂良许敬宗任雅相郝处俊李义府还有新补的兵房薛仁贵都召来。

    再加上长安城中唯一的宰相,门下省侍中张行成。

    午时刚过受召的群臣就来到崇教殿外,见李承乾还没到都在殿外等候。

    不一时就见伞盖高张,皇太子的仪仗缓缓从殿后绕出来,身穿紫袍的李承乾正和一个同样身穿紫袍的大臣,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

    众人没有看李承乾,都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承乾身边的人,那人不别人正是皇家军政学院的山长卫国公李靖。

    李靖退隐多年,近两年虽然受到李承乾青眼出来主持皇家军政学院,但是离朝廷权力中心还很远,怎么今天议事把他也请来呢?

    正想着李承乾已经走近,群臣忙躬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众卿平身!”

    李承乾一面微笑着向众人道,说罢便当先走进崇教殿里。

    群臣跟着进殿行礼毕,依品列坐在大殿两旁。

    “今日孤王召集诸位来,是想和诸位商量一下吏部杜卿家的奏疏……来人把奏疏传给诸位卿家看看。”

    刘葵把两份奏拿出来,让殿里群臣传看。

    唐朝官品分流内和流外两种,流内共分为九品三十等,正一品,从一品,一品是两个等级,一品到三品都是如此,前三品就有六个等级。

    到四品时又分为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一品共是四个等级。四品到九品每品四个等级,共是二十四个等级。

    在流内三十级级外还有流外九等,这流外九等都是都是朝廷直属衙门的小吏,地方上的小吏并不入流。

    按理说不管是流内还是流外朝廷官员都应该是有定员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就大加施恩,随意就把官位赏出去了。

    现在根据杜正伦和刘祥道的统计,现在大唐一年新入流的有一千多人,真正明经或科举取士的仅有一两百人,剩下的都杂流入仕,比如军功、使劳、征辟,表荐等等。

    现在大唐内外的官员总已数经超过一万三千人了,就这还有数万在人待选,很多时候那些通过明经科考试的人,如果没有背景也得不到官位。

    很多被推荐的官员根本不在朝廷衙门做事,地方上官员上奏说某人有才能求朝廷给个什么官位,然后就留在他的幕僚里做事了。

    杜甫被称为杜工部,就是因为剑南节度使严武上表推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朝廷看到奏疏就准了。但是杜甫从来没有去工部上过班,一直在严武手下做一些文职,因为性格偏躁到其他地方也不能与人共事。

    当然在贞观年间还没有到了把工部员外郎随便赏出去的地步,但是即便如此朝廷的官位也被赏的十分泛滥了。

    杜正伦和刘祥道的奏疏有五个内容,一是罢免不在其位的官员;二是无功者不得被举荐;三是文吏入流须有功勋,经过制考;四是非钦差大臣和行军大总不得征辟署官;五是官员恩荫入士子弟不得超二子。

    这几条有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比如第二条无功受举荐的,李承乾一回长安罢免的那些士族子弟,都属于这一条里头的。

    第四条征辟署官,唐朝官员征辟署官非常普遍,甚至出现过公开的任人唯亲的宰相,还美其名曰我了解这些人,知道他们能耐所以能任用他们。

    第五官员恩荫入士就是一个官员立了大功或者了当大官,把他兄弟儿子都封为实职官,李世民对一些官员一封就能好几个。

    但是像第一条不在其位的官员、第三条文吏由不入流进流内的还比较少,这是唐高宗上位以后出现的问题。

    当下崇教殿里的大臣,看了杜正伦和刘祥道的奏疏都是神色凝重,心里慢慢盘算利害得失。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其道理的。

    历史上官员过多的问题,在唐高宗初年就出被杜正伦和刘祥道提出来,唐高宗也表示支持让他们两个制定方略解决解弊端,两人也先后为相权势极大。

    但是最后连一个成文的方略都不拿出来,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被各种势力阻挠了。

    后来这一问题越演越烈,后面的皇帝和宰相虽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是根本没有人敢想解这一问题。

    现在李承乾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想颁布这样的政令也不可能顺利。

    “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此议操之过切,万不可公布天下,引得仕林动荡,有损太子殿下的声望。”

    禇遂良站在大殿里肃容道。

    “臣附议!”刘德威也站起道。

    殿里诸臣闻言都看向李承乾,有些人透出跃跃欲试的神色,似是随时准备站出来反对。

    李承乾坐在宝座俯视着殿内群臣,见还有人要站出来反对,不由冷哼一声道:“怎么?

    诸卿以为此议不妥?”

    “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此议大大的不妥,太过急切了。”刘德威大声道。

    李承乾冷着脸还没有答话,就见侍中张行成缓缓站出来,神色郑重一字一顿道:

    “太子殿下若是下令,臣绝不覆核。”

    张成行此言一出大殿里的气氛立即变得压抑起来。

    门下省是负责审核政令,有封驳的权力。

    张行成这么说,就是清楚明白地告诉李承乾,这道政令下不去。

    这是正面硬刚。

    也是李承乾穿越以来被臣子怼的最狠的一回。


………………………………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失望

    “……臣绝不覆核。”

    这句话像是一把铁锤砸在李承乾的胸口,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张行成等人。

    几乎不敢相信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居然敢这么直接地顶撞自己。

    自从穿越以来李承乾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政治上,为了得到足够的政治资本,他亲自北上征伐薛延陀。

    他稳固了太子之位,可以在朝廷上剪除异己,就连李世民都拿他没办,任他把持朝政。

    可是今天看着下面的大臣他真是觉得自己这一切都白做了,当他真正触动这些人的根本利益时,他们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

    “这不是治国的良策吗?”

    李承乾漠然开口问道,他心里已经准备跟这些人大战一场,大不了杀他一个血流成河。

    “就是,陛下命太子殿下监国你等辅佐,怎能不为太子殿下详解其中利弊,就轻言不可行?”须发皆白的李靖站出来,指着张行成等人大声斥责道。

    他对大唐功劳极大又是老牌宰相,虽然现在没有实职,但是根据李世民定的规矩,已经卸职的宰相上朝要排在现任宰相的前头,所以今天大殿里除了李承乾李靖的座次最高。

    无论是从资历或者地位上他都有资格出面训斥这些大些大臣,但是李靖话语虽然是在斥责,意思却是在和稀泥。

    说这些大臣应该先告诉李承乾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不是直接硬顶回去。

    “臣——”禇遂良闻言立即意识到了不妥,一时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行成却面不改色道:“李贞公曾有言道:危言危行。臣侍俸太子殿下自然是直言不讳。”

    李贞公是已格的太子少师李纲,贞观五年死后谥为贞。

    “李贞公曾称道贾谊,孤王怎么没有发现你张行成才可比贾谊了?”李承乾话语里带浓浓的嘲讽。

    李世民曾对李纲抱怨现在大臣上谏都是危言耸听,让人主难以接受,李纲告诉李世民大臣上谏就应该危言耸听以引起君主的重视。

    李纲以前汉的贾谊为例,称贾谊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一开头就是“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