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国子监和太学又确实是各级官员子弟进学交友的好地方,若是以后只凭学业,官员家的子弟入学可就难了……

    李世民看众人都不说话,就知道李承乾的这一套肯定会被官员们抵制。

    “太子殿下亲自下旨严肃学风,也是这些学子的福气。只是国子监和太学里都是官员子弟,若是都逐了出去不能读书,以后这些子弟出仕岂能理政?”高士廉听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做法有所有满,便如此答话。

    果然,李世民闻言点头道:“士廉所言不差,此事还是缓一缓!”

    几个大臣闻言都满意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李世民的意见。

    只有马周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所作所为也是为大唐江山社稷着想啊!

    陛下开鸿恩,让官员子弟入学国子监和太学。

    可是这些学生却都不好好读书,整日聚到一起斗鸡走狗寻花问柳,有时甚至聚在一起欺弱凌寡……”

    马周说这些李世民都知道了,因此打断马周道:“宾王说的有道理,所以还是要严肃国子监和太学的纪律。

    朕准备派个学监去国子监专门监督学生行止,宾王以为如何。”

    马周闻言忙道:“太子殿下罚学生们去烧制下水管也是存心教育他们,只是现在六学都是人心浮动。

    官员家聪明好学的子弟都不愿送去国子监,只把家中不才子弟送去混日子,这让朝廷如何管教?”

    “有这等事?”

    一句说的李世民脸色彻底黑了,他在这里想给官员恩惠没想到,官员反而不当一回事。

    而下面的张行成和高士廉两人脸色都变了,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若非如此,国子监和太学早就被弹劾了。”马周答道。

    李世民闻言想一下,确实如此。

    士族最生视教育,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教育的如此不成器,如果是家族重视的子弟,他们的长辈不可能不管的。


………………………………

非常抱歉,今天实在是更不了了。

    以后我尽量双更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抢走飞鹰军

    其他几人看见李世民的脸色变了,慌忙起下拜道:“臣等有罪。”

    李世民黑着脸看着群臣,半晌没有说话。

    就在群臣等的心里发急时,听见李世民幽幽地道:“看来承乾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啊!”

    高士廉等人愕然抬头看着李世民,心道:看来今天陛下召我等来,只是为太子殿下劝和一下,并非真心要拦着太子殿下。

    既然从百官到他们的子弟都不珍惜机会,李世民也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

    李世民挥挥手让几人退下,心里在想为什么李承乾每每都能都切中要害,而自己不能呢?

    在东宫的李承乾听说李世民召见高士廉等的人结果,只是微微一笑,暗道:李世民果然长进了!

    对自己将要跟李世民商量的事情更有信心了。

    李承乾手里拿着郭孝恪从安西都护府送来请战奏疏,正准备去见李世民商量派苏定方去安西都护府取代郭孝恪。

    李承乾坐着步辇来到甘露殿,不用通传直接进殿。

    “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正坐在摇椅上看书,闻声扭头看见李承乾正躬身行礼,脸上露出笑容道:“承乾来了,快平身!”

    待李承乾起身,指着旁边的锦墩道:“承乾坐到父皇旁边来。”

    “谢父皇!”李承乾再行一礼,慢慢走过去坐下。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手里的奏疏一眼,转过头似笑非笑地问道:“承乾手里拿着奏疏,可是有什么政务拿捏不定。”

    李承乾没有看见李世民的表情,但是听声音就能听出他的得意,心里一哂,便顺着他道:“父皇所料不错,儿臣这里正有一事,要请父皇定夺。”

    李世民闻言更是得意地道:“什么事能让承乾不敢定夺,说来听听。”

    李承乾见李世民明明看见他手里的奏疏,此时却看也不看一眼,只等自己求他。

    便直接道:“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郭孝恪上奏疏称焉耆与西突厥结亲,断了大唐的朝贡,请求出兵焉耆。”

    李世民闻言神情微怔,旋即语带不满地道:“焉耆不过一个蕞尔小国,以安西都护府兵力和郭孝恪的能力灭焉耆不过举手之劳,准了就是,这又有什么好商量的。”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笑道:“儿臣也知道安西都护府灭焉耆不难,可是事涉西突厥,此事必然不能善了。

    日后大唐与西厥在这一带反复角力,旷日持久。

    而安西大都护郭孝恪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虽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

    此等人绝不是镇守西域的合适人选,所以儿臣想派苏定方远赴西域,待郭孝恪破了焉耆,让苏定方去镇守焉耆主持安西大局。”

    李世民本来以为李承乾来找他商量的是对高句丽用兵的事,没想竟是想派他的人去西域捡便宜,更换在外驻守的大将,心里不由暗怒。

    微怒道:“郭孝恪乃是的大唐一员虎将,在安西镇压西域诸蛮绰绰有余,何须换人?

    倒是东北的高句丽蠢蠢欲动,到了应该加派兵马的时候了。”

    说着便怒冲冲地起身对着外面大喊道:“来人,召三省大臣到两仪殿见驾。”

    李承乾连忙起身大声道:“父皇高句丽之事儿臣已经下令营州都督府和幽州都督府派人去测绘高句丽的山川地形图了,父皇现在找来三省大臣又能怎么样呢?”

    李世民回头看李承乾一眼,冷哼一声直接大步走了出去。

    李承乾也柱关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去。

    父子俩来到两仪殿时三省的大臣只有尚书省的到了,六部尚书还没有到了。

    李世民沉着脸坐下,李承乾也走到他身边的小宝座上坐下。

    大臣见这父子俩如此,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一个个都吓的不敢吭声。

    过一会儿李世绩等六部尚书到了,行礼坐下一样不敢吭声。

    李世民怒哼一声,直接道:“高句丽盖苏文弑君揽政,更攻打新罗和百济,是可忍熟不可忍?

    朕决意派两路大军做为先行大军讨伐高句丽。”

    群臣听了皆是愕然,李承乾已经下旨幽州都督府和营州都督测量高句丽的山河地理图,显然近期不打算动高句丽动武。

    “陛下,大唐去年几乎以倾国之力才灭了北部的薛延陀,现在还有数万将士远在灵州,本来就需要的数十万石粮草供应。

    而且根据太子殿下计划,今年大唐还要往灵州运送粮食补给新投降的漠北各部牧民,以换取他们的牛羊马匹,使得漠北牧民从此依赖大唐的粮食供应,此乃长治久安之计大唐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做好这件事。

    现在出兵高句丽恐怕粮草难以支应,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尚书右丞兼户部尚书的程名振,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实在,朝廷没有粮草怎么打仗?

    李世民黑着脸还没有说话,就见禇遂良也站出来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对高句丽的处置十分妥当,现在大唐应该全力应对北方草原,待北疆各部牧民归心才可再做他想。”

    “你!”李世民闻言霍然起身,瞪圆了眼睛指着禇遂良。

    大殿里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还着坐着大臣此时目光在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上转来转去,一个个心里暗道:李承乾的势力终于能跟李世民抗衡了,也不知是福祸。

    李承乾怕李世民降罪程名振和禇遂良,忙出言缓和道:“父皇,两位卿家所言皆是实情,父皇不必生气。

    粮草的事情儿臣已经有了对策,南海诸岛皆气候温暖、湿润,盛产稻谷。

    只待吴王李恪出海从南海诸岛征收稻谷,从海上运到海河入境,直接存放在幽州,日后可供东征之用。”

    李世民闻言扭头看着李承乾怒声质问道:“你既然已经有办法筹集粮草,为何还不发兵?”

    李承乾见李世民存心找茬,也生了怒气,便直接回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儿臣以为需等幽州的粮仓填满了再行出兵辽东。”

    群臣不由为李承乾捏一把汗。

    但是李世民闻言却没有生气,款款坐下,看着群臣正色道:“传朕旨意,着兵部尚书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孙贰朗副之,将兵三千合营州都督府兵力出兵辽东。

    右卫率大将军苏定方为青丘道行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