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贺鲁看他一眼没有说话,两只眼睛看着外围的唐军,等待对方答话。
一众唐军听了阿史那杜询的话,个个愤怒异常,若不是军令森严现在就要操刀子上去拼命了。
薛仁贵眯起眼睛看着对面的突厥人,脸色冷厉问道:“你们可西突叶护阿史那贺鲁的部族,阿史那贺鲁在不在此,大唐太子殿下托某给他带了句话!”
阿史那贺鲁闻言得意地哈哈大笑,晃着脑袋道:“不想大唐太子也知道也知我的名号。”
薛仁贵闻言没有说话,直接抽出马背上的大弓,取出羽箭装模做样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对面的阿史那杜询见状呵呵笑道:“这个唐将一定是李承乾身边受宠幸进的人,隔着这么远就想用羽箭传书,稍后他射出的羽箭飞到一半落地,那才叫……”
话没说完就见对面的薛仁贵伸手把大弓拉成满月,对准阿史那贺鲁就是一箭。
“嗖!”
“啊——”一声惨叫,阿史那贺鲁被一箭穿喉,“扑通”一声掉下战马。
整个西突厥的所有部族兵都被这一箭吓的呆若木鸡。
薛仁贵一箭得手双腿一夹跨下战马,战马嘶鸣声“噌”一下就窜了出去。
骑在马上的薛仁贵也没闲着,回手又抽出一根羽箭,把呆若木鸡的阿史那杜询一箭爆头。
席君买一见薛仁贵纵马向前,哈哈大笑着策马前冲,他们身后的唐军见此喊杀声大作,一路追着主将朝敌人杀去……
……………………………………………
晚霞在暮天上散锦,黄河在夕阳下流金。
灵州城外,黄河岸边。
李承乾身着春衫手持折扇,面对滔滔的黄河指点江山。
在李承乾身后是数十座高大的砖窑,砖窑上滚滚的浓烟直上天穹。
窑里的砖瓦再过几天就能停火出窑,运去不远处的一片高地上兴建房舍。
李承乾转过身来看向人流如织的高地,那里正在开挖地基搬运木料准备修建数百座砖结构的房子。
这是李承乾给留在这里的伤残将士们准备的房子,按照李承乾的规划这里后续还会建设更多的房子,两到三年形成一座新城,让附近各部落的百姓都住到这里来。
“太子殿下以这样速度不出半个月这第一批五百座房屋就能建造完成。”刘仁轨满脸笑容地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这些人为大唐征战致残,现在还要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安家,以后他们的子孙世代在此处繁衍生息为中原守护北方的大门。
孤王现在把能做的事情都替他们做了,尽量让他过的好一些,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生出更多的孩子,大唐的北地也更安稳。”
李承乾这几句发自肺腑的话使得在场的大臣都十分动容,也深深佩服李承乾的深谋远虑。
“太子殿下,如此重视此地的兴建,何不把派去挖金矿的奴隶召来,先把这里的房屋兴建起来。”许敬宗建议道。
闻言其他大臣也都朝李承乾看过来,现在在这里劳力都是从各部征调的,虽然现在李承乾在这里能震慑得住各部首领,但是难保他们以后不会借此作乱。
高季辅早就提议调正在挖金矿的漠北诸部的奴隶来这里修建房舍,李承乾没有同意,现在主管此处钱粮的许敬宗再一次提出,李承乾也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李承乾看着远处工地淡淡地道:“征调各部牧民前来修建这些房屋,一则可以让这些人知道他们头顶上的天是谁。
再者也让他学习怎么建设房屋,回去以后好好建设自己的房屋,还有就是孤王要让各部的人都知道朝廷的武举。”
征发劳役往往会招致怨言,但是如果组织者早有准备进思想教育,对待劳役又不太苛刻,也是一个传名的好机会。毕竟在大唐没有媒体,民间消息基本都是靠口口相传。
把人聚集起来管饭干活,闲暇看看东宫供奉的表演,临走时每人再送一头羊。
等这里的房屋修建好,大唐和李承乾美名就能传遍整个草原。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李承乾没有说出来,他要用兰州的金银矿做本金在长安建立新的金融系统。
武举之后,李承乾一直在灵州城外的各处工地视察,这里是他在长安以外的最重要的一处基地。
果这里的一切按照他的想法做好,用不了几年这里的人将是全大唐最忠心于他人的一群人。
李承乾一边监督这里的工程一边等薛仁贵带着漠北诸部的妇孺回来,他要安排好这些妇孺再起驾回长安。
当日天黑前,李承乾回到灵州城在行在门口便看见风尘仆仆任雅相、郝处俊、赵节三人正在门口等他。
见李承乾下马,三人慌忙迎上来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任雅相、郝处俊、赵节都是李承乾出征时留在长安的人,赵节与杜荷领龙首原上的开垦和炼钢厂的事务,郝处俊坐镇崇紧馆编书,任雅相则接手了军政学院的杂务。
这三个人同时到来难道东宫出事了?
李承乾想到此心里一惊忙道:“三位卿家何以来到灵州?”
郝处俊看一眼李承乾身后有许多随从便道:“太子殿下,还有一位长安来的大人想见您和英国公。”
李承乾和李世绩闻言均感到事态严重,李世绩上前一步道:“那臣就陪太子殿下去见一见这位大人。”
“嗯”
李承乾迈步就往里走。
李承乾一行人来到灵州都督府内李承乾的居所中看见了一个他怎么也想不到了的人。
褚遂良!
现在的褚遂良身兼两宫要职入平章院理事,可以说是大唐的实权宰相,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呢?
褚遂良一看见李承乾忙行礼都顾不上,走上前抓住李承乾的双手急切地道:“太子殿下,陛下,陛下他,他一到长安就就得了重病,要您立即回长安。”
………………………………
第332章 回长安
日近黄昏,大厅里光线十分昏暗。
李承乾坐在主位上沉默着,李世绩等人则都有些紧张地站在他面前。
李承乾心里想着自从穿越以来与李世民的接触,说实话很多时候都算不上愉快,父慈子孝更谈不上。
但是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李世民在,各方势力在与他对决的时候才不敢对他做的太过份,如果没了李世民他的改革将会遇上极大的阻力,最终还有可能折戟沉沙。
所以李承乾决定现在尽快回长安,如果能保住李世民的性命,以后让李世民坐镇长安,他在前面改革那才是最好的局面。
“太子殿下,您要尽快拿主意啊!”李承乾正想着突然听见赵节出声提醒他。
李承乾抬头见众人都站着,便抬手道诸卿都坐下吧。
然后懵懂地看向赵节道:“要我拿什么主意?”
李世民病重派了褚遂良前来,他应该带领大军火速回长安,这没有什么特别主意啊?
“来时杜荷让臣给太子殿下捎句话,吴王殿下和晋王殿下最好继续留在灵州!”赵节这货直接挑明了道。
大厅里众人闻言都是心里一动,连褚遂良也是眼珠一转道:“陛下派臣来时只说请英国公护送太子殿下回长安,并未提及二位殿下。”
李承乾闻言心里暗想,这次他带兵灭了薛延陀,李世民起初对他并不放心,比以前防范之心更重。
毕竟当年李世民就是靠着兵变逼李渊退位的。
可是等李世民“病”好了一切都变了,对李承乾的惩罚仅是让他亲手喂一碗药,其他事情一律都站在李承乾一边尤其是对以候君集为首军中诸将更是毫不手软。
李世民走的时候不带走李恪也就算了,把李治也留在灵州……
李承乾想到这里觉得李世民很有可能早就知道他要得病,所以才处处替李承乾铺路,为的是皇位能平稳交替。
李承乾想到了这里心里不禁一叹,自己从来没有把李世民当成父亲,没想到关键时候李世民却处处替他着想。
李恪和李治是李世民最有用的两个儿子,若李世民真有个三长两短还是让他们父子见一面吧。
李承乾想了一会儿淡淡地道:“不用,让他们跟孤王一起回长安,父皇病中多有几个儿子在床前孝敬也是一份安慰。”
说着李承乾抬起头来自信看着众人道:“有诸位在,孤王什么都不怕!”
“臣等甘愿为太子殿下效死!”众人一异口同声道。
到了此时连李世绩也得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