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敲创空
一些本来就对李承乾有好感的大臣都已经准备稍后要替李承乾说话,却见李君羡一个人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
李君羡走到正中间再次双膝跪下直接道:“臣有罪!”
此言一出满朝大惊,没有参与此事的人见候君集来济李君羡等人来势汹汹,都知道他必然有所准备。
而站在中间一直等着李世民宣布取消武举的人,更是心惊不已,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准备的有多充分……
“你有何罪?”大惊失色的候君集厉声喝道,他已经顾不得不别的了。
“潞国公你不用着急,让他自己慢慢说。”李承乾慢悠悠地道。
候君集扭头对上李承乾那双充满杀机的眼神,心里冰凉一片。
去年候君集曾经想要助李承乾造反然后他做曹操,可是因为李承乾穿越过来就跟他这边断了来往,而且处处防范着他。
候君集不知就里以为李承乾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对于任何一个有不臣之心的臣子都有所防范,候君集这样的人在他手下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候君集因为受到李世民的打压的就敢到处和人说他要造反,对李承乾更是除之而后快,他从来没有想过李世民和李承乾能把他怎么样。
可是到此时他只想从这一滩泥水中脱身,回到长安辞去一切官职养老,烧香拜佛求李承乾忘掉他。
当然这是他一时的想法。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也很好奇,李君羡究竟遇到了什么事让他跪地请罪,淡淡地问道:“卿家去寻军中反对武举的将士,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李君羡低着头不敢看李世民,低声道:“臣,臣没有找到反对武举的将士。”
此言一出站在两边的大臣心里了然,悄悄看一眼李承乾便都继续装死。
可是站在中间的人却都被震的外焦里嫩,半晌才艰难地转头恐惧地看着李承乾。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抱着希望,不到最后不想绝望。
“没有找到?”李世民也不敢相信,他们准备了这么久就被李承乾化解的这么干净?
李承乾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脸上再次露出灿烂的笑容,轻轻往外移一步朝李世民一躬身道:“启奏父皇,儿臣带来了一些之前反对武举的军中将校。”
李世民还没有说话候君集就怒声道:“原来是太子殿下已经把军中异己都给抓起来了!”
别看这句话说的很直接好像揭露了李承乾的本质,实际是上还是在挑拨李世民与李承乾的关系。
李承乾闻言淡淡一笑道:“他们要见父皇,孤王自然把他们带来此处,何谈抓起来了?”
李世民看看李承乾再看看候君集李君羡等人,便淡淡地道:“那就传他们进来。”
“遵旨!”李承乾躬身一礼刘葵便转身出去了。
不一时,刘葵和李世绩带着一百多名将士走到营寨门口,刘葵和李世绩一起走进营寨。朝李世民行礼后李世绩便把有将士揭发李君羡鼓动将士反对武举并发动兵谏的阴谋,向李世民奏明了。
李世民看着营外的证人,就知道李世绩所言不虚,目光凌厉地看着候君集等人。
候君集见状忙躬身行礼道:“陛下,臣,臣,臣对此一无所知!”
“哼,你们刚才的表现可不像一无所知的样子!”李承乾语带讥讽地道,他是真想把这一群人都拿下。
候君集等人闻言不由转身向李承乾看去。
就在众人以为又要开启一场唇枪舌战的时候,突然听见站面后的裴行俭,大喊一声:“保护太子殿下。”
原本站在靠后的王方翼和程务挺快步走到李承乾身边,眼神戒备地看着站在中间的候君集等人,好像防备他们暴起伤人。
李承乾见此也连往后退几步,目光惊恐看着候君道:“潞国公你们要是敢犯上,可是要诛九族的。”
李世民和群臣见状先是一怔,但是随即就惊怒交加地看向候君集等人。
站在后面李大亮、张士贵、苏定方裴行俭等人更快速地走到李承乾身前,把他与候君集等人隔开以防不测。
而一直站在宝座前面的尉迟恭和薛万彻更是把刀都拔出来了,其他将领也都走到另一边隐隐把候君集等人围在核心。
这些事情发生只有几个呼吸的工夫,候君集等人还没有明白出了什么事,就已经被围住了。
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想向李世民解释却见李世民面如锅底咬着牙道:“你们欲在朕面前行不轨之事吗?”
候君集等见此知道百口莫辩,只得跪下垂泪道:“陛下臣等绝无不轨之心啊……”
“哼!”李世民显然是不愿意相信他了。
在场的大臣也不相信他,你们没有不轨之心太子殿下就会那么紧张?
这是一个逻辑的盲区,如果一小孩子回家对家长说被恶叔叔欺负了,家长看看小孩子身上没伤没痛的可能就不相信了。
如果他带着孩子走到街上看见恶叔叔走来,双方打招乎孩子被吓得躲到家长身后瑟瑟发抖。
不管恶叔叔表现的多么和蔼可亲,家长都要起疑心恶叔叔欺负我们孩子了,孩子不说家长也得问。
李承乾刚才的表现就像是个被吓住的孩子候君集则那个恶叔叔。
李承乾脚上有伤候君集等大将绝对有暴起杀死李承乾的能力。
李世民对于伏地哀哭的候君集等人看都没有再看一眼就直接下令道:“拿下!”8)
………………………………
第328章 顺昌逆亡自己选(四千字大章)
在李世民接见诸部首领的当天出了这样的事情,晚宴就只是草草而已。
李世民没有心情与各部首领敷衍,李承乾却没有闲着。
不说昭武九姓的长老一直围着李承乾转,就连突厥五部的首领也频频向李承乾献殷勤,反而把他们的正牌可汗李思摩放在一边。
这让一众党项首领十分纠结,既想靠上李承乾这个靠山又担心被李承乾利用……
但是到了此时再没有眼色也不敢去求李世民对他们网开一面了。
李世民在晚宴上坐一坐就把几个心腹大臣叫到大帐里商量起驾回长安的事情。
大帐里灯火通明,李世民脸色却有些沉重,其他几个大臣也是各怀心思。
半晌,李世民忧心忡忡地道:“今天的事你们也看到了,你们觉得承乾这么做,对大唐在北疆的长治久安会有好处吗?”
几个人闻言,脸上都露出思索之色,在李世民下令拿下候君集等人时,群臣都以为李世民是决定全力支持李承乾了。
现在听李世民这么问,似乎还有回旋的余地,那么自己……
“启奏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举对稳定北国疆土是十分有利的。”第一个开口的是李世绩。
李世民闻言默默地点点头,他当然也知道此事对北疆的长治久安有利,只是依然犹豫不决地道:“可是这么多人反对,若是强行施行会不会引起更大的乱子?”
李世民的性格在皇帝中比他之前面的秦始皇、汉武帝后面的明太祖都要弱一些,很多时候都是委曲求全。
此时他虽然知道李承乾这一政策有利于大唐,可是又害怕施行付出的代价太大。
高季辅沉吟一会儿开口道:“陛下所虑甚是,太子殿下虽然高瞻远瞩雄心壮志,可是眼下党项诸部对于武举一事皆事心有不甘。若引得群起反叛,北疆立时就会变成战场,那我们灭薛延陀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在唐初大臣受道教思想影响严重,持清净无为之论的大臣大极多。
如之前张玄素的现在的高季辅他们两个人对于李承乾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但是政治态度却极为相似都是清静无为派。
唐初儒家和儒生主要功用还是礼官,就是汉朝初年叔孙通的作用,李世民末年用他们作宰相也是一大失误。
到了唐朝中期韩退之重提“立德、立功、立言”和宋朝的张横渠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非常进步的内容。
唐朝初年因为世家文臣没有天下格局,所以把大唐强大的军力都给浪费了。
“陛下,眼下我大唐军力强盛诸部膺服,正是治理北疆的好时候,遥想强汉时中国兵锋所指即设郡县天下乂安。
此时我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雄才大略,父子同心亘古少有,陛下何愁北疆不治?”
李世民听见这话也引起了雄心壮志,不由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