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点点头,最后眼里露出决断的神色,把手里谕令往下一放,看着李世绩道:“朕对阵亡的将士也是和太子一样的心怀悲悼之情,既然太子亲致悼辞朕也要亲自到场焚香致祭。”
“臣遵旨!”李世绩忙道。
李世绩知道这是李世民决定放下脸脸面跟李承乾打擂台了,难怪李世民如此难以决定。
李世绩想到这里心里苦笑不已,害怕李世民再有什么吩咐,正要告退却听李世民幽幽地道:“张士贵早几天就已经在办理安魂大会了,你去找到张士贵再汇同几个中书舍人好好办理。”
“臣遵旨!”李世绩行礼告退。
去找人的路上,李世绩就想明白了,李世民一定在这些人中安排了人替他粉饰的人,到时候自己只出工不出说话任由他们办理就是了。
…………………………………………
五天时间转瞬而过,转眼到了安魂大会的日子。
安魂大会这日李世绩一早就来到城北的会场,看着会场上的两座高台,李世绩再次苦笑不已。
李世民派遣中书舍人来济在布置会场时给他造势,所以正北方的李世民行焚香致祭礼的高台,布置的十分大气庄严上档次,李世民的一应行止也处处显示出他尊贵的身份。
为了把规模搞大李世民还下旨命不但行在文武大臣和灵州城内外的将士们都要来参加安魂大会,就连已经来到灵州城的各羁縻州首领也要来参加。
李承乾则直接派来许敬宗和王方翼直接在将士中间搭建一处相对简陋的高台。
还在在高台下埋入竹管,竹管向四面延伸每隔一段距离就竖起一根竹管,在竖起的竹管上面接一个喇叭状的木盒子说是能扩音。
可是李承乾与普能士卒离这么近,安全就是个大问题。
后来还是张士贵提醒,把那些曾跟着李承乾出生入死的将士还有东宫六率的将士分列在李承乾所设的高台四周,以便保护李承乾。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前来参加安魂大会的各部将士开始有序入场,接着是各羁縻州首领,再后面着是一些不得随驾的官员。
最后是李世民和李承乾一前一后各自摆开全副仪仗十分隆重地进入会场。
华丽而庞大的队仪仗队伍让普通的将士们看的目瞪口呆,而后面流程更是复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整会场近十万人都看着身着衮服的李世民在礼官的唱赞声中,在高台上郑重其事的地一项一项完成各种礼仪。
下面的将士根本看不懂这些究竟代表着什么,但是这不防碍他们不明觉厉。在李世民致祭的两刻钟里整个会场都十分安静,这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待李世民的一套礼仪完成一后,还有一大套繁锁的招魂安魂仪式。
等这套流程走完成太阳都已经偏西了,只听负责主持今日祭典的礼官来济大声道:“最后有请太子殿下致向阵亡将士致悼辞。”
李承乾在台下早就等的耐烦了,尤其是他看见李世民的高台前面摆放骨灰坛地方还有数十个和尚在念经。
刚才李世民在北边高台上焚香时也不见这些和尚念经,可是那边刚喊出由他致悼辞,这些和尚居然就敢大颂梵经。
李承乾一身素服紧皱着眉头缓缓走到设在将士们中间的那一处简陋的小高台上,看一眼那边还在念经的和尚,戟指着那些和尚怒声喝道:“把那些和尚给孤王叉出去!”
闻言台下之人无不大惊。
………………………………
第302章 父子打擂(二)
高台附近站着的一众文武,闻言不由都看向李世民,只见李世民铁青着脸不说话。
一群普通的士卒跑到和尚跟前不由分说,就把他们给叉了出会场。
看着和尚们被叉出去李承乾才回过头看看下面的将士们,站在高台上喇叭形的扩音器旁边,对着数万将士道:“孤王举办这场安魂大会不是来作戏的,是真心想要祭悼这些阵亡的将士。”声音穿过竹管传到会场的各个解落,使得会场近十万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下面普通将士虽然觉得奇怪,可是想到李承乾是皇太子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但是李世民和那些大臣却被吓了一跳,以为李承乾会什么法术呢,有些人直接被吓连动都不敢动了。
李世民看向李世绩,李世绩忙上前指着旁边的竹管低声道:“声音是从这些竹管里面传出来的。”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便开始一边李承乾讲话一边观察竖在台侧的竹管。
正看着就听从竹管里传出李承乾的声音道:“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了战场上,有陛下和孤王亲自吊唁,还需要和尚念经吗?”
“嗡”此话一出立即在将士们中间引起争论。
“不要和尚!”下面有反感佛门的人立即有人大回答道。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抬起双手示意安静,东宫一众护卫立即上前整顿秩序。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承乾才继续道:“一千多年前有个教书的孔先生,就说办什么典礼与其弄的铺张浪费繁锁无聊,不如节俭钱粮和流程。办丧事即便在礼节上办的十全十美,也不如真心的为逝者悲伤……”李承乾此言一出下面的普通将士都深有同感,而参与此事的大臣则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这脸打的也太狠了。
只有李世民冷哼一声,嘀咕道:“粗俗不堪,一句:‘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就让你说的这么噜哩噜嗦。”
李承乾看着下面人的反应,继续他的演说:“孤王来此真心为这些大唐好男儿悲伤。”说这里回头看看后面摆放的骨灰坛子。
回过头来一只手朝那边一摆,声音低沉地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孤王都是认识,关中朱二今年才二十二岁,从军两年了,是个步射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为人最是豪爽仗义。
朱二曾经跟孤王说他有一个儿子四岁了,还没有个大名想请孤王给起个名字。孤王见他为仗义十分照顾同乡的小弟杜林,便给他儿子起名字叫做朱义。
此后一直在行军打仗中,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写信告诉他儿子孤王给他起了名字。”
李承乾说到这里眼角已经湿润了,下面一些与朱二有过交往的将士都已经泣不成声。
李承乾顿了顿声带哽咽道“朱二悄悄跟孤王说杜林家兄弟多父母早丧,杜林跟着哥哥嫂子从小就吃不饱所以身体有些孱弱,在军中受人欺侮都是他替杜林出头。
在乌纥围攻孤王时,朱二以一敌三尚不落下风,最后是为了救援同队的张胜被五个回纥兵联手刺死了。因为朱二杀的回纥人多,所以他们刺死朱二后还用弯刀把他们分尸了,战后杜林哭和张胜哭着在一堆残尸中找到了朱二的头颅。
后来杜林告诉孤王,张胜因为家贫年过二十尚未成亲,朱二怜张胜无后所以才拼死相救……”
接下来李承乾又讲了几个战场上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英雄。
众人听了李承乾娓娓动听的讲述,很多人都是深受感染痛哭失声。
就在李承乾擦擦眼泪要做总结性发言时,突然听见场外有人悲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讲述的这些人都是我大唐的英雄,臣斗胆请陛下追封他们为子爵。”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李世民身上。
李承乾扭头看去见说话乃是中书舍人来济,心道这个马屁拍的可真是时候,不过也太小瞧老子了居然想借老子搭的台子唱戏。
李承乾扭头再看李世民已经站起身,看看那些骨灰坛子和一众将士热切的眼神面露悲痛之色,作态作的差不多了,就要下旨。
“来中书所言不错,这几个人确实都是大唐的英雄,但是大唐的英雄可不止孤王提到的这几个人,还有韦信、周七、胡生、胡德、裴愿……”李承乾一连说几十阵亡将士的名字。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黑,大唐子爵也是正五品上的级别,你这一口气说这么多哪能尽封?
最后,听见李承乾大声道:“这些所有战死的将士都是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听到这儿恨不得一刀劈了李承乾,他算是彻底下不来台了。
封,不可能尽封,不封,你都作半天态了。
校场上所有大臣和将士都看着李世民,尤其普通将士眼神尤为热切。
大臣们这边却显得十分尴尬,眼看再没有一个人出来给李世民解围就要出事,房玄龄走出来朗声道:“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