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师道和马周看完这份会议议程苦笑不已,太子殿下不但只请陛下参加一次,还把满朝大臣都当成陪趁了。
可是看看脸色已经黑下来的李承乾,他们俩实在也不敢把李承乾放在一边,两人头痛地摇摇头,向李世民行一礼转身去偏殿去商量。
约计过了一刻钟,杨师道和马周拿着一份新拟的会议议程走回大殿,殿里众人看他们俩回来的如此快都是佩服不已,心道:“难怪人家做宰相,这么为难的事情人家俩个人这么快就拟出来了,真是不容易。
李世民也伸长了脖子等着呢,他还不确定杨师道和马周有没有理解他的意思。见杨师道呈上来一份新的会议议程,伸手接过便开始看起来。
而一边李承乾胸口起伏,心想如果敢把我当成摆设咱就掀桌子。
杨师道看着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来黑,心里有些打豉,而他身后的马周则比他淡定的多。
“啪!”李世民把会议议程拍在桌上,通过新拟的会议议程李世民非常确定杨师道和马周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既然明白朕的意思,你处处把李承乾提出来干什么?
如果不是有先后顺序,都不知道谁才大唐的皇帝了?
“杨卿、马卿你们再去改改。”李世民寒声道,虽然他心里的话不能说出来,但是声音已经表达的十分清楚了。
马周朝上躬身行一礼道:“陛下,臣以为如此甚好,陛下和太子殿下皆是万民的君父……”
“嗯?”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马周。
马周见此则不为所动,依旧淡定道:“陛下,储君也是君!”
李世民闻言勉强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臣和杨大人都认为,太子殿下富于春秋,天下百姓还有很多人不识的他的德行。
所以太子殿下全程陪着陛下,陛下致辞后再由太子殿下致辞,这样会让天下百姓看到天家父的慈子孝,二圣和睦实为天下万民的楷模……”马周拍起马屁也是一流的。
“二圣?”李世民看着马周道。
“陛下,太子殿下亦是臣等与万民之少主,自然也是圣人。”马周连忙道。
李世民看一眼李承乾,过了一会才点点头表示认可了马周的说法。
“会议议程就用新的吧!”李世民声音里带着些疲惫,说罢起身就走了。
待李世民走出崇教殿,李承乾拿起杨师道和马周重新拟的会议议程一看,发现只是把每次皇太子致辞前面加上一个皇帝致辞,其他都没有改。
李承乾看着这份会议议程直接笑了。
………………………………
第179章 谢太子殿下赐教
初夏时的芙蓉园处处都是绿色。
站在曲江池岸边,透过几簇在风里软软地摇摆着的翠柳条,看见江里近岸处新生的莆草,漾漾的清波上飘着几叶浮萍随着水波悠悠荡动。
还有初生的嫩嫩的荷叶,露出一点尖角,静静地对着水里倒影,好似是临水理妆的美人。
李承带着来长安参加千叟议政宴的人,沿着曲江曲岸慢慢地走着,目光在江面上游动欣赏着曲江怡人的风光。
忍不住吟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好诗,好诗……哈哈……”
李承乾回头看见一众站在他身后的士绅满脸媚笑着称赞,再看看拉在远处百无聊赖的老兵和农夫,尴尬地笑笑继续往前走。
芙蓉园自从李泰造反就空出来了,前几天李承乾让御史上疏请李治搬出太极宫住进芙蓉园,奏疏刚上去不要脸的李治就跑到李世民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哀求。
李世民虽然那几天对李治很不满意,但是想到李承乾更加气人,加之已经赐死了于志宁流放长孙无忌罢免的崔敦礼等人。
所以李世民只是沉着脸警告李治以后不可与外臣勾结,然后就把上疏的御史贬到台州当别驾去了。
这一次来长安城参加千叟议政宴的人都安排在了曲江池,本来昨天李承乾就要来看看这些他请来的客人,只是当时被李世民和文武大臣拦住了。
今天李世民就带着文武百官和李承乾一起在芙蓉园设宴招待这些人,只是不管李世民如何表现他亲民的一面,无论是士绅还是农夫甚至是荣养的将士都不敢靠近他。
最后李世民只能郁闷地看着李承乾领着这些人游曲江池。
其实李承乾也很难跟这些人也说不上话,这些人把皇帝和皇太子想得太神圣了。
所以才有了李承乾对着曲江出神吟诗的事,既然走不到一起了,李承乾也就直接让御医给他把脉检查身体,然后会有人带着他们看看戏,安排这些李承乾也直接回东宫了。
李承乾只能了解民情的希望寄托在明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东宫的书史能问出一点有用的东西了。
第二天,是千叟议政宴的第一天,李世民和整个朝廷都很重视,李世民甚至想把这次议政宴搬到太极宫去举行,但是因为时间紧人员多,太极宫没有准备,而东宫早就做好也各项准备,李世民才只得罢休。
只是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当日寅时李世民就摆驾到东宫嘉德殿,竟然直接在嘉德殿举行了朝会。
李世民坐在李承乾平时坐的宝座上,李承乾只能按照太极殿的规制,临时给自己加一个小宝座。
李世民坐在宝座上看着下面一样兴奋不已的大臣们道:“前汉孝昭皇帝时曾召开过盐铁之议,请贤良文学士进京与朝廷大臣共议国是,辩明了治国的是非这才有了后来汉孝宣皇帝中兴。
朕自登基以来北灭突厥西平高昌,夙兴夜寐未偿有一日清闲,现在大唐于内钱粮丰盈百姓安居乐业,于外四夷宾服具朝天朝。”李世民说到这里十分兴奋,就差大声对群臣道:四夷都称朕为天可汗了。
下面群臣自然凑趣,都忙躬身道:“大唐能有今日全赖苍天保佑和陛下英明!”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才矜持地摆摆手道:“虽然如此,但是朕仍然时常忧心如此国泰民安文恬武嬉时间一长必生祸乱,所以特准太子所请在东宫召开千叟议政宴,广请百姓父老来朝廷共议国是。
今日第一天开宴,望诸卿与朕共同听一听百姓的声音,朕与诸卿同心协力办成这千古盛事。”
群臣再次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算是看出来了,李世民和这一帮大臣这么积极要办理千叟议政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夸耀他们的功绩。
李世民这几年一直想去泰山封禅可是一直没有去成,这次有这么一个机会他是一定是要大夸特夸他的功绩的。
但是李承乾召开这么个会议是有实际目的,不能让李世民和这帮大臣把这个会议办成了一个康熙千叟宴式的礼仪过场。
待李世民兴奋的稍告一段落时,李承乾缓缓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看着大殿里的群臣道:“昨天安排的大会书史在哪里?”
许敬宗忙走出班列道:“回太子殿下,大会书史此时都侯在殿外等待大会开始。”
“宣进来!”
“遵旨!”
不一时李承乾从七八百个东宫收留的进士中,挑出来的两百个书史排队走进了大殿。
李承乾看着这些人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刚才陛下说要与这满殿公卿共同听一听百姓的声音,但是通过昨天的事,孤王知道这百姓的声音是不容易听见。”
李世民坐在宝座上脸色阴晴不定,不知道李承乾这副声调又要说什么,下面的大臣闻言也有些不知所措。
李承乾没有理他们顿一顿只是为了给下面这两百书史一点反应的时间,然后接着道:“他们很多人不敢说话或者是怕自己说不好,甚至是看见这金壁辉煌的宫殿直接吓的什么都不敢说了……”李承乾说到这里下面有些大臣都忍不住点头,十分认同李承乾的说法,只是不知李承乾打算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你们跟他们说话时要有耐心不要憔躁,不要瞧不起他们。
孤王知道你们都是读书人,有些读书人读了几句书横在心里,整日里胡弹乱奏,好像陛下和孤王都没有读过书似的。”李承乾不由借题发挥道,高季辅等几个大臣脸色立即不自然了。
李承乾看他们一眼不动声色地道:“有人要上疏劝谏干预朝政,首先就要知道我大唐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只有知道了大唐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你才能知道朝廷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