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近来没有什么事做,薛大鼎奏报已在龙首原上选出一片地方,他就带着一众东宫的大臣出来看看。

    薛大鼎领着众人来到他选好的修建粮仓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里暗暗点头,这是一处临水靠山的高地,前临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黄河,无论是从关外往关里运粮食,还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肃等地调拨物资等都没有问题。

    而且因为背水靠山易守难攻,即便北方的铁骑打到长安城,想攻克这里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边就是万安宫,以后李承乾也准备在那里扩建出来一座宫殿。

    等那边扩建好了这两处就联在一处了,无论是皇宫驻军,还是内府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第一粮仓,以后皇帝来巡视也十分方便。

    “这个地方选的很好,足见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说着看看跟着他出宫的一百多年轻的进士,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善于修筑河渠定有不少经验和方法,今天新进士都在这里,你就跟他们讲一讲这个仓库为何选址在此。然后再带着他们看看你们新修的龙首渠,跟他们讲一讲这条渠是怎么修的,都遇上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话说罢,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进士们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为李承乾突然给他出一个课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新进士们则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不过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后就往旁边走几步道:“诸位请到这边来听老夫一语。”

    一众新进士闻言却都心里犹疑不愿过去。

    李承乾看见一众新进士都踟蹰不前,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么跟他们说。”

    然后看着转身严肃地道:“孤王知道,你们这次来长安参加考试都是为了能进崇贤馆修书,现在孤王只让一小部分人去崇贤馆其余人都没有安排职事所以心里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觉得这位薛卿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不需要学这些。

    那你们就错了。”

    说到这儿李承乾顿了顿,威严地扫视一圈众人,见没有哪一个敢脸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国近三十年,如今虽然还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却是不惧的,可是因为内部稳定太平时间长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粮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时就曾下令各地要广修水渠,开垦良田,为的就是后世不至于如东汉末年那样百姓吃不上饭,被张角一鼓动就天下大乱了。

    你们以后都是要去地方上历练的,出将入相,若连这些都不懂怎么带领百姓开恳屯田?

    你们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沧州带领百姓修渠垦田,甚得当地百姓爱戴,和贾敦宜、郑惠三个人被百姓称作铛脚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们一次都调入长安,可是担心这三个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罢的。

    你们现在不要想着高居庙堂,首先要想着怎么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带着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一些济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说的好!”李承乾才说罢,就听后面有人高声道。

    李承乾循声看过去,见是说话的人是高季辅,不由皱了下眉头,暗道:高季辅乃是中书舍人,这会儿怎么会来这里了?

    李承乾正想着高季辅已经来到他面前,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辅与诸遂良是好友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坚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对他的态度向来亲和。

    “臣今日休沐,听说太子殿下带着东宫官员来此查看修筑粮仓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来打扰,还请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辅一板一眼地解释他为什么来此见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来见孤王怎么能算有罪。”

    高季辅闻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礼道:“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

    李承乾见此知道他定是有话要说,便含笑点点头,朝着那一百余名新进士一挥手示意他们去听薛大鼎讲课。

    新进士见此都忙走到那边。

    “臣一路走来见此处数万百姓躬耕田亩,人人安居乐业。刚才又听见太子教导这些新进士,到地方上做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他们学点修渠垦田的本事,心里感叹太子殿下高瞻远瞩,处处为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辅说着再次郑重一礼。

    虽然高季辅这一话翻说的情真意切,这一礼行的也是心甘情愿,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后面一定会批评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辅了。

    便先谦虚道:“孤王才疏学浅,原本还要高卿家多多提点,你这样当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东西南北,那可是要误国误民的。”

    高季辅闻言一怔尴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谦虚真是让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话要说。”

    “高卿家请讲。”

    高季辅再次躬身一礼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灾民,主持开垦龙首原,并且一力推行关中的佃租降到三成这些都是善举。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一定要提高粮价,又在此大修粮仓,准备秋来收购粮食呢?”

    高季辅说着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着道:“前隋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极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没有吃完完,可是隋炀帝不恤百姓,照样弄天下烽烟四起国破家亡。

    前鉴不远还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高卿家虑得也是,不过高卿家也说了前隋是不恤百姓,并非是因为仓库里的粮食储存的多了,孤王修建仓库储存粮食也是为了百姓,怎么会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高季辅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从,到时候经手的官员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恶政了。

    朝廷向来都是简刑轻政,为的就是不给下面的官吏祸百姓的机会啊!”

    高季辅所说的倒是有些现代人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意思,后世也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所以认为应该让政府把权力交给社会。

    可是谁都知道权力交给社会,也是交给具体的人和机构,这个人或者机构有钱和权以后一样为害社会,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难监管。

    众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矿承包给煤老板,矿难就曾出不穷,最后还是政府把开采权收回矿难才迅速减少。

    房地产交给开发商。房价就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严重,现在还是政府在准备建廉租房,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把权力收在朝廷,保证百姓的参与监督的权力就好了,实在没必要非说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坏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断不会听从他的建议,中途停下他的计划。

    便淡淡地道:“朝廷储粮,平抑粮价,引导百姓开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下面的官吏借此迫害百姓,朝廷自当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洗冤平狱。”

    说到这李承乾看一眼还要说话的高季辅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与家团聚吧。”李承乾说着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辅看着李承乾走开叹口气,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进谏。


………………………………

第173章 再闯两仪殿

    “小青:‘姐姐且慢,倘若你被守山神将看见,如何是好?’

    白素贞:‘贤妹呀!为姐此去只要取得仙草,慢说是守山神将,就是那刀山火海,为姐也顾不得了!”

    ……

    太子妃苏氏看了这段《白蛇传》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承乾道:“这白素贞真是个巾帼英雄,为了丈夫甘愿赴刀山火海,臣妾却连一件小事也办不成……”

    李承乾见状忙伸手抚助她的手道:“爱妃不必自责父皇此举只能是自找难看。”

    “啊!”太子妃惊讶地看着李承乾。

    “爱妃请想,我纳良娣不过是一件小事,父皇却故意拖着不批,朝野会怎么想他?”李承乾直接点明此点。

    太子妃听了想一下,点点头道:“也有道理,《史记》上记载,战国的魏公子亲自架车去邀请夷门监侯赢过府饮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