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和众臣看去只见李承乾头上绑着一条明黄的绸布,脸苍白,走起数来病恹恹的,在老鬼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然后费了好半天劲才给李世民行了礼。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声音里透出虚弱。
李世民看着身体虚弱的李承乾心里百感交集,这是他从小举在肩头的儿子啊!如今竟然被自己逼到了这个份上,若是再逼的狠了他真的青年早丧自己该怎么办?
难道自己也如逼死太子晋的周灵王,逼死元昌太子的隋炀帝被后世人骂?
李世民没有时间多想,因为李承乾在下面已经开咳嗽了。
“承乾既然病着就不必多礼了,平身归座吧。”
“谢父皇,儿臣还有本章要奏,秦朝安陆令史喜献书功,请父皇追封他为楚国公。”李承乾一面有气无力的说着一面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小内侍忙下来接过转交李世民。
李世民接了奏疏随手放在桌上道:“承乾先归座吧,追封献书秦臣的事等朕和诸卿看了他献的书再说。”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便被老鬼扶着坐到李世民旁边的小宝座上,李世民瞥一眼李承乾面无表情地道:“他献的书呢?”
李承乾闻言低声道:“让他们抬上来吧!”
老鬼忙出去安排人去把姜行本送去东宫的竹简抬进来。
“太子殿下,不知是否已经读过这安陆令史所献之书?”于志宁见李承乾病成这样,猜测他应该还没有读过。
“不曾读过!”李承乾现在确实还没有来得及读这些竹简,但是前世他在网上看过一些,知道这些竹简的大概内容。
“既然太子殿下不曾读过这位安陆令史所献好书,怎么能随意为其请封荆国公呢?若是他所献之书都是一些酷吏祸国之书,陛下下旨追封岂有伤陛下和太子殿下的英明?”于志宁闻言忙紧紧逼上来,他现在知道再无与李承乾缓和的可能了,所以已经成了倒李承乾的急先锋。
李承乾闻言挑了挑眉头正想怎么给他挖个坑,让他跳进来,诸遂良却先开口道:“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对于托梦献书的人自然为他请封。”
于志宁闻言忍不住呵呵一笑,心道他宅心仁厚?
当然这话不敢说出来,只是正色道:“太子殿下身为一国诸君自当明辨是非,不能以仁爱之名做糊涂之事。”
“什么,孤王怎么不明辨是非了,孤王不明辩就敢在朱雀门前当着数万百姓的面审案?还打死那么多乱臣贼子,贪官恶霸?
其中就有你的堂弟,你不会忘了吧?”李承乾被于志定一气忘记装病了,一开口中气十足,语速急促,咄咄逼人之势一下子就把于志宁给问住了。
只是当他感受到李世民不善目光时才发现自己的伪装破功了,知道再装病不现实也就不装了,直接坐真身体,眯着眼睛对于志宁道:“孤王的都被气好了。
既然敢说孤王没有看竹简就为安陆令喜请封是不辩是非,那你可敢与孤王打一个赌?”
………………………………
第159章 巅峰对决(一)
满殿大臣看着突然气势十足的李承乾都是一阵无语,这装病的水平都赶上司马懿了。
“太子注意你的言行!”李世民声音里充满了寒意,太过分了不但装病,你还不装像一点儿。
李承乾听见李世民又称自己为“太子”这是又生气了,不过他也不以为意。今天他本来已经安排好借助打击佛门来立威。没想到今天早上姜行本又派人送来了云梦秦简,正好可以证明自己上承天意,这样他稍后上书请降佃租会少很多麻烦。
此时于志宁往枪口上撞,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立威机会。
反正李世民此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只是起身向李世民行一礼表示受教,然后坐下继续盯着于志宁看。
李世民不知李承乾到底要干什么,见此只是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于志宁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勇有谋的人物,刚被李承乾一挤怼一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只是听见李世民说话他的胆子才又大起来,壮着胆子问了一句道:“不知太子殿下要如何赌?”说罢抬头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正要说话恰好看见老鬼领着内侍抬进来两箱竹简,便起身走下宝座来到大殿中央,随手拿起一卷竹简似笑非笑地看着于志宁道:“于庶子你说这些都是酷吏写的祸国之书,孤王偏说这是良吏所著的有益于治国理民的好书。
孤王跟你赌一场,若是这些竹简是酷吏写的祸国之书,孤王不但收回刚才所上的请封奏疏,还亲自点火把这些竹简都烧了。
若这些竹简都良吏写的有益于治国理政的好书,你就辞去一切官职去终南山中结庐养老。”
于志宁听了肺都气炸了,我输了辞官离朝,你输了不过是做些该做的事,于志宁红着脸道:“太子殿下这不公平吧?”
“呵!”李承乾冷笑一声,看着于志宁寒声道:“什么不公平,你要是想赌孤王的太子之位,得用你九族的性命来赌吧?”
于志宁看着李承乾的神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不管李世民心里怎么想,李承乾此时都是皇太子,不是他一个臣子可以随便冒犯的。
何况前面长孙无忌和萧禹都是因为言语冒犯了李承乾,被李承乾一党弹劾获罪,现在已经不在这里大殿里了。
“胡闹!选贤任能是朕的事,岂容你如此儿戏?”李世民见李承乾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气的怒火中烧。
李承乾闻言忙向李世民行一礼道:“父皇,儿臣这里不过是跟于庶子开个玩笑,您何必如此在意呢?”
“太极殿上是你开玩笑的地方吗?你身为储君如此胡闹,让朕如何放心把大唐江山交给你?”李世民得理不让人道。
他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里的百官都吓了一跳,这可是当百官的面明确表态他对李承乾做太子不满意。
杨师道慌忙走出来道:“陛下,太子殿下年轻性子佻脱些也是有的,陛下慢慢教诲也就是了。”
其他大臣也都忙跟着附和道:“还请陛下息怒!”
李世民见众臣劝说便点到即止,毕竟不能因为说错就把李承乾废了,只是依然怒声道:“太子还没有看竹简何以认为这里面写的一定是有益于治国理政的好东西?”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笑,躬身行一礼道:“回父皇,那日儿臣做梦之时曾见过这个安陆令史喜,儿臣见他面貌忠厚衣饰质朴,所以知他必是个孝子忠臣。
而且父皇请想若非他是个孝子忠臣,何以身死千年英灵不灭,还能从安陆千里迢迢来到东宫向儿臣托梦?”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竹递给一个内侍转呈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这卷竹简,听着李承乾这几句话说得入情入理,便抻开竹简低头去看。只是才一抻开就有几片竹简脱落下来,忙放在桌上慢慢抻开,看见不仅竹简看起来十分陈旧而且竹简上面穿的绳子也已经有腐朽断裂。
知道这些竹简至少有几百年时间了不可能是李承乾找人做的,心里对于秦臣托梦献书的事更信了一层,但是对于李承乾的警惕也更深了一层。
李承乾见李世民低头看书便道:“父皇这些竹简也不算多,不如分给几位大臣分开阅读,看看里面可有酷吏害人的东西。”
李世民拿的一卷是“为吏之道”,他看见开篇写着“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心想也没有什么邪僻之说就“嗯”了一声,继续往下看。
李承乾便示意其他大臣上前取竹简阅读,这云梦秦简一共也才几万个字,中书省和尚书省二十几个大臣上前一人拿一卷平均也才一千多字,众人坐下很快就看完了。他们看完自己手里的又相互又交流了一下各自看到的内容发现这个喜确实是个良吏,而且所记录的内容也确实可以借鉴。
尤其是关于秦律的部分几乎和其他史书所记完全不同,除了比现在的唐律精细,一点也不比现在唐律苛刻,比起前隋的律法都算是宽厚的了。
几个看了竹简的大臣包括高仕廉和原尚书右丞昨天被李世民任命主持平章院的宇文节等人再看坐在李世民旁边的李承乾目光中都增加了几分敬畏,毕竟能得到这样的先贤献书也可见李承乾的德行是被先贤认可的。
半晌看完为吏之道的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抬起头来,神色复杂看着下面的大臣道:“诸位以为如何?”
高仕廉身为宰相第一个出来奏道:“启奏陛下,这些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