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中国大众使用,不仅如此,还有人推测当时的厕筹有“出口”的迹象。李东升也用这个刮啊刮的刮了几天,实在是受不了了,今天就去找烧瓷的,准备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个巷子口,李东升看到一个瓷器店,门头也不大,看样子也是刚开门,伙计正在把门板一块块的拿下来,放在旁边,。估计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有顾客上门,看到李东升进来,赶紧上来打招呼,李东升也很直接,问道:“你们掌柜的在吗?”
“我们掌柜在里面,这位客官里面请。”小伙计把李东升主仆二人迎进店堂,他说的里面是店堂里还有个会客室,掌柜估计也是刚到,正做在那里看账本,看到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道:“老朽姓吴,不知道这位少爷想要买点什么?”
李东升从怀里掏了张纸出来,递给掌柜的,道:“你看看这个能不能做出来。”掌柜的让小伙计去烧水招待客人,然后拿着纸在哪里看起来,李东升也就看了看这个房间,也就放了个台子,旁边是两个像榻榻米样的木板,估计是坐的。其余就是两个柜子,看这个造型,估计生意也不怎么样。小菊也不说话了,就在哪里吃着糖葫芦,眼睛里只有少爷。
吴掌柜拿了纸看了会,说:“这位少爷,请恕我眼拙,这个图我看不懂。”小胖子本来想装个逼,听到掌柜这么说,也转过来,首先看到掌柜的把纸给拿反了,说:“你图纸拿反了。”
吴掌柜哦的一声,把图纸反过来,看了两眼说:“还是看不懂啊。”小胖子心道:“这什么水平,还是掌柜的,图纸都看不懂。”他拿过图纸,指点着图上画的形状说:“这个是水箱,长45厘米。”吴掌柜插嘴道:“这位客官,什么叫厘米。”
李东升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画图的时候带的全是二十一世纪的习惯,把尺寸全标的厘米,数字也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怪不得吴掌柜看不懂,整个大唐也没有人看的懂。
没有办法,李东升只好一个个的解释给吴掌柜听,什么是水箱,什么是马桶,水管怎么样烧,怎么连接,怎么密封,又把尺寸换算成大唐的规格,两个人在哪里算,又讨论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吴掌柜说懂,两个人说的口干舌燥,全是一身汗。李东升拿起桌上的杯子,一口喝下,说道:“吴掌柜,这个东西你能做出来吗?要多少费用、多少时间?”吴掌柜道:“这位少爷,这个东西我们也没有做过,回去也要研究下,具体时间不能定,估计一旬左右,费用也定不了,要不你先留点定金,做好了我通知你来看。”
李东升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个东西也急不来,只好放了一贯钱做定金,然后让吴掌柜做好后到后街李家去找自己,然后喊上小菊回家。小菊今天跟少爷出来,又吃了糖葫芦,开心的不得了,跟着少爷,又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回家。
(本章完)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7章 龙舟大赛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回到家中,已经是中午了,自己老爹和齐叔也出去了,估计去忙牙刷的事情了。﹢李东升也回到自己的屋子,睡了一觉起来发现也没有事情做了。所以在古代虽然可以过上很**的生活,但是真的无聊啊,没有手机、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什么玩的也没有,这个时候门口有人来报,有人来拜访少爷。
李东升这个时候到是好奇了,原来的这个身体也没有什么朋友,竟然有人主动来拜访,他真好无聊中,就到前院去看看到底是哪个。到了前院一看,原来是同学李廷,就是上次跟他说话的那个瘦子。见到李东升出来。李廷上来道:“这两日见你没有上学,所以来看看你身体好些没有。”李东升也回礼:“身体是好了,但是不怎么想去学院。”李廷道:“我知道李兄不想见哪个长孙浩,过两天端午节,河上有龙舟,听说县令大人也去,不如我们也去看看。”李东升在家也呆的无聊,就约定了后天一起去看龙舟。
端午节,先秦已有,流经汉代,虽然其来源众说纷纭,却一直是南北方中国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习俗。到了唐代,端午才第一次从民间习俗登堂入室成为法定的国家节日,从此成为此后一千多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到了五月初五这天,李林氏先是给李东升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这五种颜色很有讲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同时还是一种饰品。又包了粽子,粽在唐朝原是一种节令食品,又称角黍。小菊等女孩子就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称为“艾虎”;古代的妹子们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吃了粽子,在门口等了会,李廷就过来了。李东升跟着李廷走,因为他自己不认识路。出了城门,是一条2车道那么宽的路,铺的石子,压的比较平,向前延伸,看不到头。道路两边是稀稀拉拉的树木,再远处就是农田,零零落落的有农夫在田里忙。李东升心想也不知道我老爹的地在什么地方,种的什么东西。
李廷也不知道他想什么,两个人说着闲话,基本上是李廷在说,李东升在听,把学院里的事情了解的七七八八,万松书院是个小书院,就一个院长姓张与一个老师葛,教学质量按李东升的想法也不怎么样。估计也就是教教基础的认字什么的。但是张院长与同城的青松书院的陈院长,两个人从小时候就互相看不顺眼,什么事情都要比试个高低。在开国时科举时两个人都没有考上,然后回家都开了个书院,为了生源的事情又有了矛盾。蓝田是个小县城,本来能读书的就少,大户人家都是自己家的家学,穷人家又读不起,只有想李廷、李东升以及大家族的旁系子弟到书院去读书。这个县城也就4、50个能去书院读书的,为了争生源,两个院长约定每年书院大比一次,谁赢了就先招生。等招完了输的学院才能招,万松书院已经连输3年了。张院长今年发誓一定要赢,也在学院里说下承诺:只要在大比中赢的学生,他就利用私人关系吧学生送到长安去学习。为了这个承诺,学生们都拼命的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学院里自认成绩最好的就是长孙浩。所以那天看小胖子把论语解释的那么好,就有了顾忌,所以对他进行攻击。
李东升也不以为意,现在他身体的年龄是15岁,但是他的心理年龄是30岁,怎么会去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再说去长安,长安就是那么好去的?看看后来北京的房价,那个生活成本,那个竞争压力,更别提现在还是封建社会,万一碰到个净街虎、小霸王之类的人物,被人家打了还是白打。
出城了三、四里路,转过一个路口,就听到人声嘈杂。只见河边是人山人海,穿着各色衣服的人群集中在一起,现在也没有什么男女之分了。旁边有卖水的、卖汤饼的、卖糖葫芦的,有摆摊子的,有跨个篮子叫卖的,还有小孩哭的,大人骂的,果然好不热闹。远处还有个高台,木头搭成,木台是披红挂绿,估计是县令等领导干部及有权人士坐的主席台。台下是锣鼓队,估计也是为龙舟鼓劲的。两人也没有挤到人群里,直接向主席台哪里走去,因为学院的位子在哪里。
唐代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龙舟竞渡时,箫管奏鸣古老的祭祀乐章,船夫唱起高亢激越的船歌,乐声、歌声、桨声、水波声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两岸仕女如云,罗衣成群,银钗映日,观者如堵。据古今图书集成引马令南唐书记载:郡县村社每年端午竞渡时,由官府赏给彩缎,两两较其迟速以定胜负,如夺得锦标者,加赏银碗一双,称之为“打标”。
两人好不容易挤到台下,李东升也见到了张院长,一个很普通的中年人,放入人群里就找不到的那种,跟李东升心中想的那个白衣飘飘,手拿折扇,玉树临风的古代士子形象差的太远。其实想想也知道了,像院长这种老是为了生活操心的普通人怎么会有心事来收拾自己。李东升先去给张院长、葛老师行了礼,张院长好像对李东升还比较熟悉,问了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