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李东升在哪里尴尬的站着,嫌弃的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快去忙你的事情去,男人去干男人的事情去!”


………………………………

第396章 好像有什么不对啊

    一大早就去了城门口,门口的人已经不少了,大家都在这里等皇帝。这里等的都是一些清水衙门的官员,核心部门的人员肯定是跟着李世民一起出来。李东升跟他们接触也不多,就这么远远的站在后面。

    没有过多久,就看到有百骑军从城门里出来,维持次序。大家赶紧站直身体,迎接皇上。浩浩荡荡的队伍跟仪仗从城门里出来,看着庞大的人流,李东升心道:这个排场走一次估计就够长安城的人一天的饭钱了。

    李世民的銮驾在前面过去之后,李东升他们就跟着后面走。官道上的土被踏的全飞上了天,就像是一条土龙滚滚而去。李东升走在队伍后面被呛的咳嗽连连,官袍上也全是黄土,额头上的汗跟土混成一块,就变成黄色的水往下滴。

    一边心道晦气一边走,用手帕捂住口鼻,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今天活动的地点。用木头搭的台子用红布装饰,看起来很是喜庆。李世民在台子下面等待吉时的到来,他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在人群中很是显眼,旁边都是朱紫色的高官贵族,李东升他们被安排在最外面一圈,跟百骑司以及左武卫的官兵站一起。

    过了一会就有人上来喊道:“吉时已到,请陛下登台!”声音洪亮的很,李东升仔细一看竟然是李淳风,没有想到他还有这一手,在后世也是男高音啊。

    李世民登台讲了一通,离的远也听不清他讲的什么东西。然后又是一番复杂的礼仪,李东升一边看一边跟自己修撰的礼记里面记载的流程进行对比,心中盘算他究竟有没有犯错。

    一套流程下来,李世民也是满头大汗,换了一套布衣,赤着脚走到农田里,装模作样的牵着牛在地里走了几圈。然后就在村民的欢呼声中上了岸。一群马屁精同声欢呼,李东升也喊了几嗓子。活动结束,自由回城。

    等李世民的仪仗走了之后,李东升走了半天,又站了半天,又累又饿又渴,就找了个大树下面坐着休息一会。周围也稀稀落落的坐着好几个人,估计也是跟他一样走不动了。

    刚坐下没有几分钟,就感觉肩头被人一拍:“哈哈,我看就像是你。回长安这么长时间都不找我们,是不是过河拆桥啊。”

    转头一看是李淳风,赶紧站起来行礼:“李道长,不是我不拜访,是真的忙啊?你说去我家也没有见你去啊。话说,礼到人不到,我那个酒可是准时送到的!”

    “哈哈,跟你开玩笑的。”李淳风也不顾地上的灰,一屁股就坐了下来:“听说你得了个儿子,就想着这几天忙完了去看看。今天这个地方竟然能看到你,还真是意外啊。”

    李东升也坐了下来,从怀里掏出几块肉脯,分给李淳风几块:“我是昨天晚上才得到消息的,最近家里、工作上事情也多,都没有什么时间跟你们相聚。对了,袁道长呢?现在怎么样?”

    “师父他进宫见了皇上一面,然后就回蜀地了。”李淳风嚼着肉脯道:“怎么留也留不住,只好由他去了。”说着,从背后的葫芦里倒点水,又递给了李东升。

    两个人吃饱喝足,又歇了会才准备往长安走。两个人走在路边看到田地里已经有乡民牵着耕牛在犁田,远远望去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面。

    两个人边走边谈,也不觉得路途远了。走了一段,有点腿酸,就站在田边歇歇脚。旁边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小屁孩,看着别人在耕田,面色难看。

    李淳风看到老头就问道:“老丈,你怎么不去耕田,家里儿子在做吗?”

    那老头长叹一声:“唉,哪里是儿子在做啊,他是府兵,不在家中,现在是等官府的耕牛啊,去年冬天关中雨水少,开春了也不多,土地硬实,官府的耕牛不多,大家轮着用,别人家的田都没有耕完,我只有在这里等着啊。”

    “就不能跟县衙多借点吗?耽误了农时可不行啊!”李淳风看看田里:“跟里正说了吗?”

    李东升对种田是真不懂,现在有了儿子看别的小朋友都可爱,他就一边做鬼脸逗小屁孩,然后又拿出肉脯馋人家,看小朋友的口水流下来,才哈哈大笑的把东西给人家。

    “官府也难啊,县里的牛就那么多,大家都是抽签来决定谁家的先犁,我运气不好就等到后面了。”老汉说着就蹲了下来,用手抱头:“为什么手气就这么差呢!”

    李淳风知道春耕对于农民意味着一年的吃饭问题,要是耽误了可不得了。而且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如果真像这个老汉说的那样,今年的税收都有问题,这个可不是小事。封建时代吃饭是头等大事。他赶紧问道:“现在一头牛一天能耕多少地?你们这个村子有多少地啊?”

    老汉抓抓头:“以前一头牛一天可以耕五六亩,现在最多也就是一半吧。”

    “你们这个村子多少地啊,这个速度下来,你们一个月也不够吧?”李淳风是基层上来的,对下面的事情比较熟悉。

    “那又怎么办呢?只好等了!”

    话题一扯开,就止不住了。李东升反正回去也没有事情,就跟着李淳风、老汉到田地里面去看,几个人走在地里,李东升感觉地面是真硬,走上去都没有脚印。李淳风也是摇头。走到一个正在耕作的村民前面,那黝黑的汉子满身大汗的在牵着牛,看到有官员过来以前都要跪拜的,现在就假装看不到,想赶着牛绕过去。

    “三狗子,这是长安的老爷,你也不行礼。”老汉喊了一声:“赶快过来,把牛也歇息,别累坏了,后面好多家在等呢!”

    没有办法,中年人过来行了礼,李淳风在哪里问他们一些事情。李东升无所事事就看看冒着热气的耕牛,看来是真的累的不轻,也难怪它,多少人都靠它干活呢,基本从早干到晚。

    同情的看着它,然后眼睛向后看,咦,好像有什么不对啊。


………………………………

第397章 真是神器啊

    眼前是一个木头做的大犁,就是一个又长又直的样子,下面钉了几个木头陷在土里,关键是长,一长的话转弯就困难,中国的土地跟国外的还不一样,都是小农经济一家一家的分好,也就是一家几十亩地的样子,这么大还特别费劲。

      李东升看看那个还想干活的三狗子道“你们都是用这个犁田?”

      看到李东升这么年轻,中年人眼色不屑“是啊,官人,祖宗传下来是都是这样的犁!”

      老汉也点头道“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犁啊!”

      李东升回想了一下,在中国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后世所用的犁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李淳风知道李东升是有急才的,两个人熟悉就不打马虎眼“东升,怎么了?你有什么想法吗?有想法就说,不要藏着掖着,这个是大事,不要保留哦!”

      李东升道“想法是有点,但是没有做过,不知道能不能行?”

      老汉跟三狗子听到李东升这么说,也没有放在心上,主要是李东升的年龄太小了,很容易让人小看。李淳风却很兴奋“真的?这个事情可不能开玩笑啊!”

      李东升想着曲辕犁的结构,它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嘴里道“试试看吧,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回了长安以后,李淳风跟李东升到了家中吃了顿饭,又去看了宝宝,直接说了句“这是个有福之人啊!”听得李成、李林氏喜笑颜开,钱多多也是高兴的很,李成还准备了大红包,准备感谢下,被李淳风婉拒了“我跟东升是一见如故,是家人兄弟一样,伯父你这样就太客气了!”

      李成本来以为李淳风不收红包是因为嫌少的原因,因为他现在就喜欢用钱砸人,那个马娘子接生李成直接砸了五百贯过去,差点没有把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