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宁振振有辞:“切,他赚大了好吧,你想我们是朋友,忽然有一天我要叫他爹,你说他心里爽不爽。”

    看着洋洋得意的周宁,李东升心中竟然有种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李东升才看了几场橄榄球赛,就又到了秋收的时候。自从有了球场后,每天太阳要下山的时候,就有球队在这里比赛,也成了掖县百姓吃过饭后最爱呆的地方,给自己喜欢的队伍喊加油,是年轻人的最大的乐趣。不管你白天是东家、伙计、还是农夫,在球场周围都一样。大家为精彩的进球欢呼,为失败而叹息。这就是体育的魅力。

    今年的秋收进行的很顺利,各大世家估计被李东升的很辣手段给弄怕了,金荣、林伟带着衙役们去乡下收粮,没有一家敢说废话,都是乖乖的把粮食给交上来。搞的第一年当县尉准备杀几个鸡的金荣都措手不及,准备的预案都没有派上用场,还跟李东升抱怨:“都是大人你威信太高,那些豪门世家都被压下去了。这样也不好,我们这些衙役跟在你后面得不到锻炼啊。”

    嘿,拍马屁的水平有长进啊,知道给领导提意见了。就是哪种领导我要批评你,你为了工作太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了这种意见,让领导听了心里暖烘烘的。

    静极思动,县衙的事情都闲了下来。李东升决定趁着秋高气爽的时候,出去走走。这个时代,可以供当官的视察的地方也不多。也没有什么开发区或者什么高新区、产业园之类的东西邀请领导来剪彩,无非就是去县学逛逛,意思是教化治下百姓,要么去看看乡村孤寡,显示仁爱之心。

    县城里视察了县学,现场给学生讲了堂课,又鼓励了学子们,鼓励他们只要成绩好,就可以推荐他们去国子监上学,这个承诺李东升还是敢保证的,虽然跟孔家闹了几下,不过他知道孔颖达的性格,帮理不帮亲,何况书店帮国子监赚的钱都海了去。

    李东升还看到了活字印刷的线装书,堆满了整个屋子,学子们也是人手一本,很是欣慰的表扬了商成他们,赚钱不忘教育,做的不错。

    接下来就去慰问孤寡,这个不难,可以穿插在别的行程里。下一站视察的地点就是李东升苦心经营的的掖县支柱项目,盐场跟咸鱼产业。

    石料工坊跟金矿被户部跟工部霸占了去,虽然也交税,也招当地人做工,但是还不是产业,只能算外来投资,增加点gp而已,真正能让百姓们富裕起来的还是咸鱼产业,因为掖县嗮出来的盐便宜啊,这样才能让咸鱼在后面的一系列链条比如运输、存储、批发、零售这些环节里占据优势,确保百姓们能富裕起来。盐场做了大半年了,李东升也想去看看这个自己的标杆项目,那一天自己调走了,这个也算是自己的政治遗产了。


………………………………

第336章 我只是见过的多一点

        已经是深秋时节,第一场霜已经落了下来,路边的草叶上白色一片,黄土路上也是变的很硬,偶尔漏露出来的石子被小孩子拿在手里,四处寻找小鸟,准备丢出去吓唬它们。闪舞

    路的尽头来了一个马队,估计走了很远的路,人和马嘴里都喷着白气。马身上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远远的就听到有人在大惊小怪:“大人,我们只是一年没有来,这里的变化也太大了吧?”

    变化真的很大,去年只有几十个小塘口,今年站上了高处一看,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盐田,隐隐约约能看到有小黑点在里面移动,那是工人在里面干活。

    远处的芦花偶尔被风吹过来,落在盐池里,就要工人赶快把它清出去,这么冷的天,又不像后世有胶鞋,都是赤脚在盐池里走动,非常辛苦。

    李东升点点头,刘宽还算敬业,把场子搞这么大,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这个时候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传了过来,远处的芦苇荡旁边浩浩荡荡的走过来一大群人,有老有小,队伍那么长,看得周宁惊讶的道:“刘宽拍马屁都这么下功夫?找这么多人来?”

    李东升心里有数:“高大人,今年盐场跟咸鱼交了多少税?”

    高健道:“回大人,到上个月,是八千多贯!”

    “有这么多?”李东升惊讶了,税交了这么多钱,那利润还得了?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高健很开心:“但是他们还是很自觉的把税赋就交上来,现在我们在河南道县城税赋第一啊。哈哈。比有的州府还高,都是大人你带来的改变啊。”

    “那是他们辛苦所得,跟我有什么关系。”李东升习惯性的谦虚。

    “是你发明这个嗮盐啊,不然谁知道会有这么简单的出盐方法,你看看周围的芦苇荡,都是作为燃烧的材料冬天要存储起来的,现在收割的少多了。”

    “拜见李大人!”刘宽带着人走到了他们面前,齐刷刷的跪下。

    “你搞这么大的动静干什么?大家不要做事吗?劳师动众,我说了多少次了,把事情做好就行,我不喜欢这样的表面文章。”李东升板着脸道。

    “大人,冤枉啊。”刘宽头抬起来叫屈:“大家是听说您老人家来了,感激您给大家带来翻天覆地的生活,都是自发的过来迎接你的,真不是我组织的。”

    “是啊,大人不关刘主事的事情。”

    “我们自己跟过来的。”

    “大人,大家听说你来看看,就跟着过来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你错怪刘主事了。”

    “大家都起来吧。”李东升抬手让他们先起身,然后道:“我就是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改善了没有,大家不要这么隆重的欢迎我,你们去忙你们的事情。”

    在李东升的劝说下,人群渐渐的散去。刘宽带着他们一行人到了当天的小渔村,现在这个村子的样子跟去年完全是天壤之别。整个村子多了好多的土屋,还建的特别的高大,原本空空荡荡的村子现在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在码咸鱼的。鼻子就充满了海货的腥味。把王三他们打了好几个喷嚏。

    李东升一行人进来的时候,大家都起立向他们行礼。刘宽自豪的道:“大人,我们在你的指导下,现在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大人都过来帮忙做咸鱼,男人们出海打渔,大家每天都有收入,不知道多开心呢。”

    李东升点点头,顺手撩开了路边一个土屋的帘子。屋子里面还是空荡荡的,但是能看到一个蜂窝煤炉,木板铺成的床上有好几个盖的被子,李东升用手捏了捏,里面裹的是芦花。不管怎么样这个外面的布是新的,说明这个家里是有了收入,可以购买生活必须品了。

    又走到门口的大缸哪里,拿开上面的木板,发现里面有不到半缸的粮食,看到李东升眉头皱了起来,这家的主人连忙道:“大人,这个粮食还是上个月买的,这个月送粮的人还没有过来。”

    “送粮的人?”高健很好奇:“送这么远?”

    “是啊,大人。”那主家不知道高健的身份,但是看他的样子也知道是个官,耐心的给他解释:“我们这里人群密集,又有钱在手,买粮都是现钱,就是比县城贵一点也无妨,只要做一天这个钱就回来了,还省的跑一趟。”停了一下又道:“再说他们来也不亏,石料工坊跟矿上也要大量的粮食。”

    “商成,你要学学人家这个做生意的精神和嗅觉。”李东升感叹道:“有需求就有商机,果然到处都有聪明人啊。”

    走了几家,发现每家都是这样,李东升放心了,他又问了盐场工人的待遇,工钱是不是准时发放等等。高健也佩服的很:别看他是年纪小,但是问的问题都是百姓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就知道他是亲民的官,不是哪种清流只会吹牛闲谈,不懂事务。

    打开存鱼的仓库,李东升探头进去看了看,这个屋子比家里住的要高好多,用土跟芦材搭建而成,墙上、地上密密麻麻的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咸鱼。李东升道:“你们就这么把所有的鱼混起来卖?”

    “是啊,大人。品种太多了,我们也分不过来。”刘宽茫然,难道还有别的方式?

    “你们就是把好东西都贱卖了。”李东升道:“赶快给我定个标准,比如低于半尺的鱼卖多少钱,一尺的鱼卖多少钱。。。以此类推。然后每个品种也给我分开,肉多好吃的鱼就卖贵点,肉少的就便宜,知道不。不认识的鱼你们就自己起名字,反正内地人也不认识。”

    “对啊,大人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