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甘奇这个时候,不适合提出什么变法改革的事情。
甘奇在沉思,为新皇帝上任三把火想着办法。
赵曙见得甘奇久久不语,多少也有些气馁。还说道:“先皇把这天下治理得太好了,教朕如今都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本还有一个冗费度支问题,却也被道坚你的商税之法解决了。唉……”
冗费度支被解决了?其实也不尽然,是这两年解决了,过两年这个问题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赵曙说出这番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一个幻想,要是当初甘奇把商税之法拖几年在拿出来那就好了,这个时候刚刚登基的赵曙,不久立马能做出大政绩了吗?此时也不会这么烦恼。
甘奇想了许久,想定了一件事情,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陛下,国泰民安之时,其他政事暂时都无需多操心。陛下有没有想过干一件大事?”
甘奇要怂恿赵曙了。
赵曙立马来了精神,问道:“什么大事?”
“燕云十六州!”甘奇说得是一字一句。这件事情太大了,是大宋历代皇帝的心病,甚至宋神宗小针针上位的时候,还说过一个遗愿:得燕云十六州者,封王。
燕云十六州是哪里?大致范围就是东起后世的天津,西到后世山西之北的这么一个狭长的区域,中间还包含了后世的北京。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燕云十六州就在长城之下,也是燕山山脉之下。
燕山山脉是河北山西之地,北方唯一的屏障,也就是中原北方最重要的屏障。游牧民族只要越过燕山山脉,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其实整个中原之地,都没有真正的防线可守。
燕云十六州如今在辽国手里,也就是说这大宋朝的北方,是没有真正屏障的,辽国只要进攻大宋,打破几个主要城池,便可马踏汴梁。这也是后来金国入侵的时候,能瞬间兵围汴梁、灭亡北宋的原因所在。
辽国与北宋,在几十年前打了许多仗,北宋最初的北伐,也就是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那个时候,辽宋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大局上基本维持着一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
所以在这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之下,辽宋才签订了檀渊之盟,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历史上的檀渊之盟,维持了一百年,一直维持到徽宗赵佶的时候,维持到北宋灭亡的前几年才被打破。
也是北宋立国之初的时候,军将还算能打。辽那时候也极为强盛,还未腐朽,战局之上经常占有优势。但是宋也不弱,许多人以为檀渊之盟是屈辱的盟约。
其实也不尽然,别看宋朝答应了辽国岁币之事,其实岁币对于宋朝而言,算不得什么,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这点钱几乎是九牛一毛。
辽之所以会在军事处于略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合约,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战,真宗景德二年,檀渊之战中,辽国领军统帅萧达凛被宋军射杀在阵前,致使辽军士气大落,无心再战。
那时候的宋军,能在阵前射杀辽国领军的统帅,可见战斗力着实不差。
领军统帅都死了,辽国不想战了,宋也不想接着打了,辽国还要面子,檀渊之盟结下,宋朝每年给辽国送点钱去。
双方从此万事大吉了一百年之久。
但是对于大宋来说,不论是哪个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还是心心念念想要的,燕云十六州对于整个大宋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感,有了燕云十六州,就有了燕山山脉,也就有了山脉之上绵延的长城,有了这一道防线之后,中原王朝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只是赵曙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听得甘奇说出“燕云十六州”这几个字,也是一脸的惊骇之色,燕云十六州他是想要的,要说能夺回燕云十六州,赵曙就超越了大宋所有的皇帝了,甚至太宗太祖。
但是,赵曙惊骇问道:“道坚是想起兵事?这……”
“陛下稍安,臣并非只是想起兵事,容臣娓娓道来……”甘奇,准备忽悠了。这个忽悠有很多目的。
赵曙还是吓到了,与辽国开战,背弃盟约的骂名先不说,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反对。
因为辽国不是西夏,也不是那些造反的贼寇,辽国之势,在所有人心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旦开战,几乎就是赌上了国运,若大败,亡国都有可能。
赵曙一脸紧张说道:“你说,你好好说,万不可胡说……”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请你吃酒
“陛下,臣所言之燕云十六州,并非是说直接起大战去攻,此乃下策,不足取也。”甘奇开始了怂恿与忽悠。
“是极是极,起大战,下下之策,下下之策,不可取。”赵曙深以为然,也有些惊吓过度,忽然跟辽国开战这种事情,那是他万万不敢想的。
大宋朝的皇帝,就是这么纠结。又想要燕云十六州,又不想与辽国开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日子安逸得太舒服了,安逸得这些历代想锐意进取,但是又不愿打破眼前这种安逸的局势。
更不敢拿眼前安逸的生活去赌一个燕云十六州。
“所以,臣有一策,可成此事。”甘奇信誓旦旦。
“什么策略,快快道来。”赵曙有些激动与着急,不打仗就能拿回燕云十六州,若是真有这么好的事情,赵曙做梦都能笑醒,但是赵曙接着又说了一句:“还是万万不可胡说。”
赵曙此事的心态,归根结底就是怕,又想要,又怕要。
“陛下听臣细细道来,臣想与辽开战,但不是兵刃之战,而是贸易之战。”甘奇提出了一个新词汇。
“贸易之战?还有这种战役?此战怎么打?有能得到什么效果?”赵曙进入了被忽悠的状态。
“陛下可勿要小看了贸易战,这种战争若是打得好,足矣致使辽国大乱,民怨四起,百姓揭竿而起!让辽国内乱自亡。”甘奇吹了一波,倒也不算是吹,贸易战是真的能达到这个效果的。
“此贸易战到底何解?”赵曙急忙问道。
“只要达到两种目的,便可让辽国内乱,一个目的是让辽国物价急速攀升,另外一个目的是让辽国缺粮。辽国必乱!”甘奇说道。
赵曙有些激动,激动之后,却又回归现实了:“那何种手段才能达到这两个目的呢?”
甘奇组织了一下语言,慢慢说道:“用钱即可,一个字,买。辽国如今早已不复当年,官府腐败日盛,军队也日渐羸弱,当年的契丹人,如今早已学了汉人的习俗,读了汉人的诗书,也学起了汉人的官制,契丹贵族日渐喜欢享受,醉生梦死之中。却又不懂得富民之道,我大宋从开国至今,物价也早已翻倍不止,辽国物价涨幅更甚。所以要想物价攀升,办法再简单不过,那就是花钱去买,大量的买,不断抬高价格买进一切物资。包括粮食!”
“主动提高价格去买辽国中的一切物资,辽国百姓不多,草原无有多少出产,而主要的出产之地都在汉人聚居之燕云,燕云也不过几百万人口,物资出产有限,只要不断抬高价格去买辽国出产之物,不得多久,辽国百姓就会民不聊生,大乱既起!”
甘奇当真狠毒,大宋与辽国是有贸易的,而且也是双方朝廷达成的协议,在边境雄州之地开了榷场,两国商人都可以到那里去交易。
但是交易的物资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辽国不能向大宋卖一匹马,大宋不能向辽国卖一斤铁,限制极多。一切能用来打仗的物资,都是不能买卖的。所以辽宋交易,大多都是其他的东西,比如辽国向大宋卖毛皮,大宋向辽国卖丝绸。
虽然仅仅如此,辽宋的贸易也是极为发达。
甘奇的办法还真的很简单,因为辽国出产有限,草原里都是牧民,除了牛羊,没什么出产。燕云人口也不多,不过六七百万,出产也少。哄抬物价就是,只要哄抬物价,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得揭竿而起。
但是哄抬物价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赵曙看出了问题所在,说道:“道坚,你这办法是好,但是如何能买到辽国之物呢?雄州榷场可办不成此事。便是边境走私,小规模尚且经常被双方边军擒拿当场,大规模走私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必不能成。”
赵曙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你想哄抬辽国物价,那就得大规模去收购,但是你压根买不到,在双方的官方榷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