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甘奇下了床,推开门就出去了。
小姑娘在房间之内,却有些手足无措。
“洗漱的水呢?”甘奇站在门口问道。
“我……奴婢这就去打水来。”
小姑娘飞快跑出门口,也不敢看甘奇,只知低头跑。
甘奇伸了个懒腰,站在门口空地上,竟然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做一些俯卧撑之类的,接着还打起了拳,看来八块腹肌还是很重要的。甘奇是真的有好长时间没有锻炼身体了,这武艺还是得练,保持每日不辍,总难保有什么生死关头需要靠自己。
小姑娘早已把水端来了,却不敢说话,只看着甘奇锻炼身体。
周侗还递上去一柄刀,甘奇接过之后,又耍弄了一番,接着又是长枪。
周侗在一旁笑道:“大哥,您这手近几个月生疏了。”
“嗯,还真是生疏了,以后每日得练,克己自律,方称君子。”甘奇此时是下了大决心,以后每天不管多忙,起床之后一定要走几趟武艺。要想把兵刃耍得如臂指使,勤练不辍是唯一的办法。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兵器之道,也适用与任何手艺,连踢足球都是这个道理。
“大哥将来是要当宰相的,强身健体即可,拼斗杀人的事情有我们呢。”周侗答道,周侗其实算是甘奇武艺上的师父,他觉得甘奇这般的人物,是真的没有必要在武艺上下多大的功夫。
甘奇只是笑而不语,把长枪再耍了一通之后,方才停手。
一旁的蒲希尔,连忙把一个小木盆端上去。
此时的小姑娘,又戴上了一个面纱。
甘奇洗着脸,洗完之后,小姑娘又端来一杯清茶给甘奇漱口。
漱完口,甘奇笑着对小姑娘说道:“走了,以后再见。”
甘奇就这么走了,留得小姑娘端着茶杯留在原地,远远看着甘奇离去的背影。
蒲志高早已等候在大厅之中,他早就起床了,只是一直不去打扰甘奇,早餐之类早已备好。
甘奇来了,蒲志高伺候着甘奇吃早餐。
吃着吃着,甘奇忽然开口:“早些在城内置办个宅子,带着希尔一起入城来住。”
蒲志高闻言大喜:“相公,此番入城就带钱去买宅子。”
甘奇很是满意:“嗯,不错。”
吃完早餐,上船扬帆起航,再次出海路回泉州。
甘奇自顾自上船回去,倒也没有注意到岸边远处,有一个戴着面纱的姑娘正在远远眺望。
有些事情说来也怪……
蒲志高带着憧憬,心情十分好,甘奇一时到楼船顶部,一时到船头迎风,一时到船尾看看尾流。
蒲志高都跟着,还主动介绍着:“相公……此船相当坚固,便是用来打仗也不差,您看这头前,是可以加装一个撞角的,那边侧舷都是加固过的,可以防敌人船只来撞……风帆若是全部立起,一共有六面,行驶速度极快,转向也极为灵敏。要说这大宋匠人造船的工艺,当真是世间最顶尖的。”
甘奇听着,也到处看着,口中问道:“这可是艨艟?”
“回相公,这不是艨艟,艨艟还要更加狭长,那是专为冲撞而造的,速度更快一些。只是艨艟是平地,在江河湖泊还用,在海上不好用。若是把艨艟改造一下,尖底而下,加重物压舱,在海上冲起来,想来也是势如破竹。”
要说什么事情还是得有个专业人士,蒲志高显然就是海战的专业人士,像蒲氏这种家族,做生意是做生意,但是那些海上违法犯罪的事情想来也做得不少。不过海洋之上,也没有什么法律可言。
甘奇忽然问了一语:“你可有这种海上艨艟?”
蒲志高笑了一笑,兴许心中略有一些犹豫,不过还是说道:“小人手下倒也有几艘。”
有几艘?那应该就不止几艘了。
甘奇满意着点着头:“不错,你蒲氏在这海上实力想来是数一数二的。”
蒲志高立马接道:“小人不敢妄言,不过要说在海上的话,还真没有几个敌手,唯有西洋有个叫威尼斯的地方,那里的船队实力也不差,虽然舰船不怎么样,但是数量极多,轻易不好招惹,也难碰上。其他地方,倒也都不在话下。”
蒲志高看似谦虚,其实就是在展现实力。此时就得在甘奇面前展现一下实力了,这是在展现他的价值。
甘奇对这个实力很是满意,还认真蹲下来研究了一下船舷,看看这船舷好不好改造。至于改造什么,便是后话了,也还远着。
大船回了泉州,甘奇上岸,还亲自带着蒲志高在大街上逛,买宅子的事情,刻不容缓。
………………………………
第四百零二章 甘大知州的大修大建大计划
回到泉州城,甘奇亲自“押”着蒲志高去买宅子,当然,甘奇也是十足的“好心”,为了帮助蒲家落户泉州,甚至亲自出面去帮蒲志高谈价格,做思想工作。
古人的宅子,除非家庭变故,一般是不会发卖的,特别是祖上传下来的祖业,那更是难买。
所以甘奇出面就很有必要了,思想工作其实也有一些仗势欺人的味道,但是甘奇也不是那种黑心的人,在蒲志高买宅子的价格上,那是舍得的,哪怕高出市场价两倍,甘奇也自己做主了,一口应下,只等蒲志高拿钱来付。
蒲家买宅子,买一处是不够用的,得买一排。不过事情也很快就搞定了,有甘奇“仗势欺人”,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
其余的甘奇就不管了,最近甘奇也有事情忙,那就是招兵,清溪兵招得最多,不过短短几日,清溪当兵的汉子就有七八百之多。
之所以清溪能招这么多的兵,是因为清溪这里多山,千米以上的高山有几千座之多,平均海拔都有六百米左右,山民无数,耕地却少,大概也是这种原因,所以才能出产后世鼎鼎大名的安溪铁观音。
这里还出铁矿,所以在矿山讨营生的极多,这个时代的矿工,那是真正的高危职业,收入还少,当兵相比而言还是比较不错的营生。
如今甘奇大幅度提高了军汉的待遇,当兵对于这些山民矿工来说,那就更是一条好路子了。反正泉州之地,也不打仗,几百年不打仗了。操练什么的?还能有挖矿辛苦吗?
宋朝的军队,几乎是没有退伍制度的。当然并非真的没有,朝廷也有规定,六十岁以上的军汉,六十五岁以上的将校,会成为剩员,不再操练或者上阵,只在军营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其实这也不叫退伍,首先是不会离开军队,其次是这个年代当兵的又有几个人能活到六十岁?
有时候还有一些政策,比如五十岁以上的军汉可以遣返归农,这个政策有些无厘头,有田地务农,谁还来当兵?如是真把这些人遣返归农了,不是饿死就是上街乞讨了,这把身子骨了,连拦路抢劫都抢不到。
所以说来说去,宋朝的退伍制度,只是规定中的一句话“内有军队练汰离军之后,残笃废疾不能自存在外乞丐之人,仰本军随营分措置收养,毋致失所。”
意思就是军队退伍,只要不能生活的,皆在原本的军营里养着,随着军中的火头营吃个一日三餐。上面那句话,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现实情况中,那些退伍的军人,其实有很多是“不能自存在外”的,也就沦落成了乞丐之人。有这种现实情况,才会出来这种规定。
甘奇的泉州大营里,还有几百号老弱病残,也没有退伍的安置措施,也不能往外赶。但是也并非没有办法处置,想来想去,养着就养着吧,每一顿多一些筷子的事情,还能做一些杂事,时不时甘奇也能给他们发一些养老零花钱,但是得办个手续,全部遣返归农。
遣返归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占名额,如此甘奇就可以直接在禁厢编制之下,实打实养上一千多号年轻力壮的军人了。
其实古代当兵的,并非一定没有退伍养老机制的,在唐朝前中期,军功能换土地的时候,有些老军汉退伍之后,家中还有几十上百亩土地,还会争着把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到府兵里去服役。打起仗来也是勇猛无比,军功挣来,就是家业。只是这种制度,到得人口大爆炸之后,也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招兵,训练,甘奇也并不随意去插手,训练军队这种事情,也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如史洪磊与折克行。
甘奇倒是知道怎么训练军队,不过那都是后世的经验,拿到这个时代来,是并不一定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