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家兄弟也算是胡瑗的得意门生,不仅是得意门生,程家兄弟也是理学的创始人,其学说的源头,就来自胡瑗,后来兄弟二人加上自己见解,慢慢完善了整个学说。理学,究其根本,从对社会的影响而言,就是对封建道德原则与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保守化。
理学在学说上问题不大,但是推广开来之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就太大。古代中国,从秦汉以下,到唐,社会风气都是比较开放的,哪怕到了北宋,社会风气其实与现代开放性社会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到得南宋往后,到明清,越发封建保守,乃至也间接影响了许多国策,比如闭关锁国。这一点上,理学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闭关锁国这个词,在宋以前,那是不存在的,如汉唐,本身势力就能达西域万里之外,与外国人交流甚多,互相影响。哪怕是宋,不宵禁,与外国交流非常多,连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在宋朝达到顶峰,乃至于后世还能在海上挖出许多宋朝沉没的货船。
程家兄弟,与司马光等人,也是这个时代最为坚定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急先锋,也是这一批人。程家兄弟,本该是继胡瑗之后的北宋大儒,死后几个朝代,都会为兄弟二人立祠祭拜,与孔子一起受后人香火。
胡瑗之语,显然是知道程颐似乎心有不快,所以出言在调和,不愿看到程颐与甘奇起什么明里暗里的冲突。甚至胡瑗心中,还觉得甘奇与程颐是一路人,皆是对儒学有见解之人,两人若是坐在一起交流一下,肯定会成为好友。
但是年轻的程颐,似乎没有听懂胡瑗的意思,开口答道:“胡先生,学生只是觉得中秋佳节,甘道坚组织了这场诗会,岂能不填上一曲?”
却还有人出言支持程颐:“胡先生,正叔兄说得对,甘道坚办的诗会,岂能没有甘道坚的大作?”
“对啊,请甘道坚为中秋填一曲。”
胡瑗看得众人开口再说,面色沉了下去,他活了几十岁,岂能不懂这些事情?回头一想,胡瑗也知道大概是自己把甘奇推到了风口浪尖,转头看向甘奇,也有些自责之意。
龚博士在一旁,开口说道:“先生不必担忧,甘道坚可不是露怯之人。”
“都怪老夫想得不周到,唉……”胡瑗轻声叹息一声。
该来的还是要来,甘奇知道自己得罪了人,躲也躲不过去,起身与众人拱手一番,开口说道:“承蒙诸位不弃,赏脸来会,在下填上一曲就是,诸位稍安。”
众人都看着甘奇,就等甘奇大作而出。
坐在最后边靠窗的甘正,此时脸上却泛起了微微笑意,口中还喃喃说道:“滥竽总有吹破的那一日。”
甘正身边,坐的是昔日的太学首席刘几,听得甘正之言,问道:“端念,你当真就这么确信他是滥竽充数?”
甘正坚定点头:“伯寿兄就是不愿信我之言。”
“我不是不信,而是甘道坚在太学里的表现,实在不像端念所言那般,每每都有大论而出,虽然我也不喜此人,但是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一些才华在腹的。否则胡先生也不会这么看重他。”刘几答道。
甘正还是摇着头:“伯寿兄你就等着看,甘奇之父,本也就是个寻常举子,从来不曾扬过什么大名,再如何才思泉涌,也留不了多少大作。而且诗词文章,题目题材各异,哪里能有那么多应景堪用的?你看他扬名也有年余了,真正出手的大作,传来传去也就是那几篇而已,今日他把许多人得罪了,被逼无奈又要填词,且看着吧。”
有些时候,人一旦陷入了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里面,那就真的难以爬出来了。谁说都没有用,刘几都说了甘奇在太学里经常有大论而出,甘正依旧不想去相信,兴许就算甘正亲眼在太学里看到甘奇有大论而出,他还有可能不愿意去相信。这种事情,兴许可以用“自欺欺人”来形容。
甘奇是什么人?是甘正看着长大的人,甚至小的时候两人还当过同学,甘奇读书?那就是一个笑话,是甘正看了十几年的笑话,这叫看着甘奇长大的甘正,如何相信得了甘奇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才?
刘几摇了摇头,看了看已经是进士的甘正,又抬头看了看正在去拿笔的甘奇。他倒是有些纳闷起来了。
倒也要说一说刘几现在对甘正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以往两人相交,甘正多是谦逊在下的态度对待刘几,而今甘正倒是进士了,刘几反而落第了。刘几如今对甘正,反而有了一些谦逊在下的姿态。世事如此。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记否轻纨小柳,又一番凉热。。
满场所有人都在等着甘奇填词。
有些人在等着甘奇出露怯,如程颐等人。
有些人直接就是在等甘奇出丑,甘正就是这种心态。
也有一些人对甘奇信心百倍,等着甘奇技惊四座,比如甘奇的那些学生们,粉丝就是这样,他们对自己的老师,那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也比如甘奇的大部分太学的同窗,甘奇什么水平,在他们心中也有一个评判。
还有人在为甘奇担心,赵小妹脸上就是担忧。并非赵小妹对甘奇没有信心,她是知道今夜在场之人,有才者无数,就怕引起一些争端。
如赵小妹这种心态之人,还有胡瑗,他也有一些自责,因为他明白文才、文采与才华是有区别的。
胡瑗认为的才华,是对于学问的研究与见解,对于万事万物的研究与见解,这是胡瑗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而文才,反而是小道,诗词歌赋的,那是一时的感念,有感而发能出佳作,无感的时候,自然就会普通。才华这种东西,那是来自积累与思考,文才这种东西,那是一时的感念。甘奇有的是才华,但是文才这种东西,是看发挥的,就怕甘奇临时发挥不佳,使得不能服众。
此时的甘奇真成了焦点,成了风口浪尖。
赵宗汉是对甘奇信心百倍之人,但也唯有赵宗汉大大咧咧,此时还开口说道:“道坚,来一曲,且让所有人都看看,也教他们服气咯,服服帖帖的。”
甘奇回应了赵宗汉一个笑容。
写什么呢?那一曲水调歌头,实在是好,明月几时有这一句,出手就有了。但是甘奇总是难以抄出手来,总觉得连这一曲都抄了,是对千古苏轼的亵渎,甘奇有些抄不下手。
甘奇颇有一些犹豫,回头看了看赵小妹,却是会心一笑。
会心一笑之后,甘奇认真提笔,在写,有些事情,兴许也该有个结果了,不能还装作不知。
一个大男人,不能太显得矫情了。
写罢之后,早已等候在旁的赵宗汉连忙拿起甘奇的词作,往前头送去,送到胡瑗手中,还开口说道:“胡先生,道坚大作在此,您老快看看。”
胡瑗带着笑意接过词作,慢慢一读,笑道:“哈哈……也不知哪家女儿这般的幸运,道坚战阵走一番,没想到还有佳人挂念在心,好事近矣。云大家,请唱来与诸位听。”
胡瑗没头没脑一语,众人也听不太懂,但是大致知道甘奇这一曲,应当是写给哪个女子的。不过看胡瑗的面色,这一曲,应当不差。
立马有人开口:“云大家,快唱快唱,且看我家甘先生今夜夺魁。”
赵宗汉更是手快,也不等胡瑗起身,更不等小厮来取,亲自拿着词作往云锦儿那边送去。
云锦儿接过词作,先看了看,颇有些感动,也有些羡慕,这是她一个女人对这首词的感想。
稍微调了音,云锦儿开口唱道:“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开头出,一般般,碧海青天,问明月为谁圆?这一句出来,程颐笑而不语,冰轮虽然算得上好辞藻,但这是老套路,这般老套路,就落了俗套了。难怪程颐会笑而不语。
甘正更是直白,开口与刘几说道:“伯寿兄,如何?”
刘几点点头:“嗯,差了点感觉。”
云锦儿咿咿呀呀接着唱:“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这一句再出,程颐的表情明显就笑不出来了,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这是什么操作?什么暗香袭来,什么月光如雪,这是正常操作。吹到了一片秋香,就好似这香味不是自己来的,而是被找到的,头前是老套路,颇有点强说愁的意味,这一句,就真的奠定了氛围。手法已然比一般人高明。
刘几依旧点头,开口说道:“端念,这一句,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