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猛虎-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的蜀锦之事,文德彰自然是清楚的。如今的张记蜀锦,虽然是张贵妃张家的生意,文德彰其实也参与其中了,如此才垄断了京城里的蜀锦生意。

    文德彰看得片刻,把报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骂道:“岂有此理,这哪里是什么含沙射影?这已然就是指名道姓了,这是什么玩意?谁写的?如何到得你手中来的?”

    “公子,这是京华时报,满汴梁都在卖呢,两个钱一份,这篇文章是一个叫甘奇的人写的。”

    “满汴梁城在卖?这玩意卖得出去吗?有人买吗?”文德彰问道。

    “有人买,许多人买,不仅有人买,还有人在街头巷尾读呢。”

    文德彰面色一变,心中大惊,连忙又问:“甘奇,甘奇是谁?快,快去把他找出来。这什么京华时报又是谁印的?快快去找,岂有此理。这是谁如此大胆,敢与我爹过不去?怕不是嫌命长了。”

    甘奇,文德彰是见过的,只是那一日,文德彰并不知道甘奇的名字,只听那老妈妈称呼甘公子。

    “小的这就去找,这就去找。”

    文府之内,无数小厮开始出门打听消息,看看到底是谁印的京华时报,甘奇又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敢与当朝宰相过不去。

    文德彰也没有心思再在家中调戏小丫鬟了,而是也出门往政事堂而去。所谓二府三司,二府,就是中书门下与枢密院,文彦博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在中书门下之下的政事堂上值。三司就是盐铁、度支、户部。再一个就是尚书省下六部。

    除此之外,还有台谏,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院,包拯昔日就是谏院的主官。

    这就是北宋前中期朝堂的基本框架,也是从三省六部稍稍变化而来。

    中书门下管理政务,三司管财政钱粮,枢密院管军队,御史台管监察百官,谏院管谏言。

    这个制度,权利责任还是分的很细致,在古代而言,还是很合理的国家行政制度。

    文德彰带着京华时报直奔政事堂。

    文彦博看着报纸,听得自己儿子一番义愤填膺,微微皱眉在想。

    文德彰说完事情,又道:“父亲,爹,待我寻到那甘奇与京华时报,定要他们好看。”

    文彦博一身官府,从座椅之上站起,慢慢走出自己的公房,在门口往左边看了看,左边不远是富弼的公房,又往右边看了看,右边不远还有一众参知政事等政事堂官员的公房。

    文彦博依旧皱眉在想,他在想到底是谁要与他过不去,甘奇的名字他听过一次,在汝南郡王府的诗会上,从包拯的口中听到的。

    但是文彦博并不相信是包拯与他过不去,因为包拯与文彦博是亲家,包拯次子包绶娶的就是文彦博的女儿,这还不止,文彦博的小儿子娶的也是包拯的小女儿。两家儿女互娶互嫁,…亲上加亲,包拯没事也不该把文彦博拿来开刀?

    包拯与文彦博之间这么亲密的关系,甘奇还真不知道,甘奇只知道包拯的大儿子包繶刚死几年,十八岁就死了,所以也不好开口问包拯家事。

    “爹,我先走了,回去点了人手,定要教训一番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气愤的文德彰开口说道。

    文彦博回头进门,把门关了起来,说道:“勿要着急,你这么大的人了,遇事莫慌,此事没有那么简单,甘奇并非常人,他写文与我为难,定是有人授意所为,此人与你包伯父相熟,待我去问问你包伯父。”

    。m。


………………………………

老祝今天下午晚上来补更新

昨天清明节,老祝代父亲上山扫墓去了,本以为晚上回来能码字,没有想到有事没有码成,今天大早又要到医院去。

    终于出了重症监护室,到了普通病房,头部的问题稳住了,没有了生命危险,现在就等肺部问题解决,就可以动手术接骨了。

    今天晚上,准备连续码字一夜。断更的事情,很抱歉,我会补回来的。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包拯这一辈子

    文彦博把事情想多了一些,也不怪他想得这么多,他在朝堂混了这么久,堂堂一个宰相,能与他过不去的人,有资格与他过不去的人,这大宋朝里还真不多。

    甘奇?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人,哪里有资格与当朝宰相过不去?所以甘奇不过就是一个马前卒而已,必须要让背后之人浮出水面。

    文彦博到得亲家公包拯的府上,两人极为相熟,文彦博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把事情一说,最后问道:“希仁,当不是你与我为难吧?”

    希仁是包拯的字,文彦博试探性问着,虽然他觉得不应该是包拯与自己为难,但是其实难免也有一些怀疑,谁叫包拯是这大宋朝第一喷子?万一包拯正义感爆棚,知道了一些文彦博的事情,非要拿文彦博开刀呢?

    这也是说不定的事情。文彦博对包拯可是极为了解的。

    包拯皱眉摆手,沉默了片刻,反问一语:“文相公,甘奇乃是我门下弟子,此人一向急公好义,你此时来寻我,便是证明他文中所言之事不假。甘奇是那舍生取义之辈,我也是看上他这一点,才把他收入门下的,来日朝堂之上,他当也是如我这般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就算他还未入朝堂,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他这般的人,当不会听人指使的……”

    “哦?照你这么说,就是这个甘奇要与我为难?一个个小小书生,却非要与我这宰相为难?倒也是奇事。不过他还知道收敛,文章之中,只当故事来说,也未指名道姓。希仁啊,既然他是你的弟子,那你当提醒他几句,年少轻狂倒也无妨,但是年轻人不该做傻事。”文彦博面色轻松许多。

    对于包拯,他还是信任的,既然甘奇是包拯的弟子,那就好说了。包拯不会对他藏着掖着,再一个包拯也不是那种藏头露尾的人,什么阴谋之类的,包拯不会玩,包拯向来敢作敢当。

    包拯听得文彦博的言语,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文相公,有些事情,你当自己应对一番。我这弟子非寻常人,匹夫不可夺志者也。”

    文彦博闻言哑然……失笑,说道:“希仁此言何意?小小书生,还能不依不饶了不成?”

    包拯点点头:“他既然敢如此与你发难,便也不会藏头露尾。”

    “呵呵……难道你希仁这个做老师的说句话,他还能不听?”文彦博问道。

    包拯对着这个老亲家,摇了摇头,说道:“若此事有假,我当与之告诫,既然此事不假,我自不会去与他多言。”

    包拯近乎无情,有时候人过于刚正不阿,名声自然是好听。但是人会不会被名声所累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社会,亲家当面,自己的弟子却非要与之为难,包拯连从中调停一下的小事都不做。有些很简单的事情,但凡稍稍回旋一下,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包拯似乎并不如此去想。包拯会不会也被名声所累?

    “希仁啊希仁,你就不怕年轻人不知深浅,被人利用了?”文彦博说了这么一句话语。

    包拯不答。

    文彦博叹了一口气,从座椅上起身:“罢了,罢了罢了,你包拯何等人物?何等名声?自不是俗人,如此,便也莫怪了,莫怪我与你个小辈置气。”

    文彦博其实也并没有真的与包拯见气,事情也是简单,既然是包拯的弟子,文彦博这也就算是通过气了,包拯既然不管,那文彦博自己来管就是,如此,包拯也别怪他文彦博要与一个小辈过不去。

    包拯起身相送,直把文彦博送出门外,也并不开口留他吃饭之类。

    文彦博一走,包拯立马露出了担忧之色。他之担忧,不是担忧文彦博,而是担忧甘奇。便听包拯喊道:“来人啊,去把甘奇唤来见我。”

    不远的老管家躬身点头而去,倒也不是老管家亲自去找人,而是年轻的小厮听了吩咐飞奔而去。

    甘奇在城内小宅之中,听得包拯要见他,自然飞奔而来。

    其实甘奇也是有预料的,知道包拯会找自己,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甘奇本以为怎么也要到第二期报纸出来之后,指名道姓喷文彦博的时候,包拯才会找到来问。

    事情在意料之内,也在意料之外。甘奇来见包拯,拜见之后,站在一旁等包拯发问。

    包拯更是直白:“近来要小心,文相公今日来寻为师了,为师这老亲家,手段不凡呐。”

    这回甘奇是真有些意外了,老亲家?这一点是甘奇没有想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