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爷错了,至理这话没有说错,但文史古籍只是导人向善,塑造人格,而一些好的杂书倒是能帮人开阔眼见。”王明说道。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写一本?累似那本《人文志》。”林源问道。
王明听了一愣,想了想苦笑道:“我没有南游先生那般毅力,怕是会半途而废。”
“你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张纸,上面记录各种杂文和诗画文集,人们可以在这张纸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林源看着王明说道。
听了这话,王明皱着眉想了想道:“不可能,且不说纸张大小,这么做没个十几年是写不完这本书的。”
林源没有反驳,而是笑着说:“若是我们只局限在三两张这么大的纸上。”说着林源大致比划了一下纸张大小,接着说道:“内容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就行,有时可以记录一些人文趣事。”
王明想着林源的规划,先是有些不解,随后眼神逐渐发亮,看着林源说道:“这样做倒是一个好办法,而且只要内容出挑,会有一大批人成为老客户。”
“你觉得,我们还能往里面加些什么?”林源笑着问道。
王明想了想,说道:“还可以加一些当地的消息,比方说哪家东西物美价廉一类的。”
林源看着王明,满意的点了点头,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自江浙查办一些人后,尤其是薛家,林源现在手里握着数家原属于薛家的书店,还有几架印刷书籍的机器,虽说不是自己的,可卖出去林源又有些不甘心,便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打算回京后试试口风、
这事儿一旦做成,需要专人打理,林源实在信不过朝野那帮大佬,但是一般读书人又理解不了自己的意思,更不会为了帮他做事放弃科举。而眼下的王明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好了,你清楚就好,这几日在路上好好考虑这事,等回到京城后,我再同你说之后的事。”林源止住了王明的话头,吩咐道。
“额,知道了。”虽不知道林源的意图,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你待会去另一辆马车上去,那里有我从江浙带回去的书,你可以翻看。”林源的话让王明总算感到一丝光明,点点头道:“知道了,多谢靖国公。”
林源独自坐在马车中想着关于薛家那几家印书馆的事情。最开始沈涟建议自己全部充公,在江浙印发书籍,供贫苦人家购书,一律亏损有府衙承担,但林源却有自己的想法,讨价还价之下,林源将最大的一家印书坊交给了沈涟而自己留下了全部书坊。
林源清楚,眼下的大周,人们的消息互动只来自口口相传,掌握书籍知识的人在这个时代有极高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百年世家林立的原因,林源自己很清楚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舆论的导向有多可怕。即使不为朝廷着想,为自己也是一道保障,但这个度要把握好,否则稍不留意就是灭顶之灾。做官做到现在这个位置林源已经很满意了,剩下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身家性命,逍遥一生。
“少爷,前面有人拦路。”车队突然停了下来,林源正打算问问怎么回事就听到于世在车外禀报。
“是谁?”林源问了一句。
“靖国公,下官刘仁拜见。”车外传来一道声音。
林源想了想,这才想起是南下接手‘影楼’的镇府司总制大人刘仁。从车里出来,林源笑着朝刘仁拱拱手道:“刘大人,可有什么事?”
“可否去凉亭一叙。”刘仁笑着指了指不远处河边的凉亭。
林源想了想,点点头朝凉亭走去,他不知道刘仁在这里拦住自己的目的,他刚到扬州不久,今日也没有出城送自己,而是在这里等着,显然不是简单的事。
刚一落座,林源就直接问道:“刘大人怎么会在此处等我?”
“自然是给公爷践行来了。”刘仁说道。
“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若是单单为了送行,刚刚咱们两个在城门口就见面了,何至于在这个地方。”林源摇了摇头笑道。
“送行只是其一,还有一件事,下官一直想不明白,所以要问一下才安心。”刘仁表明来意。
“说吧,能告诉的,我绝不会隐瞒的。”林源喝了口茶,示意刘仁直言。
“那下官就说了,北境战事结束后,靖国公曾在晋州献计,离间金帐王庭内部,到现在我朝依然在实施这个计划,已到年底,金帐王庭至今还是混乱无比。我想知道,我镇府司衙门,是否日后也是以此行事?”刘仁问道。
“刘大人,怎么做是你镇府司衙门的事,本公爷可给不了什么意见。”林源摇了摇头道。
“可是朝廷设置镇府司是公爷先上的奏疏,若是这朝中谁最有资格,怕是非公爷莫属了。”刘仁看了眼林源道。
听了这话,林源皱了皱眉,他实在是不想和镇府司扯上关系,但是刘仁的话又无法反驳,似乎看出林源的不悦,刘仁不知道为何林源对镇府司如此厌恶,只能解释道:“公爷误会了,下官没有逼迫的意思。只是虚心求教而已,下官在兵部时搜集情报是没什么问题,但镇府司不能一直只做情报搜集,这样和兵部冲突太大了。”
林源皱了皱眉说道:“镇府司主要是配合兵部行事,情报搜集是重中之重,这一点不能放弃,没了情报支撑,做什么事都是徒劳。”
刘仁点了点头,问道:“情报搜集广泛,镇府司可还需要做其他事吗?”
林源想了想道:“情报只是第一步,之后通过情报分析,可以借鉴北境的做法,通过收买暗杀等操作,突破到敌方内部,在搜集情报的同时,离间策反,使其内部逐渐大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敌国做暗子是一件及其熬人的事,往往卧底很长时间,十年二十年都是有的,所以选人也很重要,不能净找些歪瓜裂枣来做。”
“还有国内也要防止境外的渗透,毕竟你做的初一人家也能做的十五。要小心防范才是正途。”
刘仁听了一直点头,自己之前还感觉工作难以展开,听了靖国公的分析,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见刘仁满脸兴奋,林源皱眉道:“刘大人,此种做法只适合敌国,若是用在我朝当中,你如何自处。”
刘仁一愣,随即想了想,瞬间冷汗直流,林源见状,说道:“所以,你们在外拓展的同时,在国内也是祸患,所以这个度要你自己把握。”
“多谢靖国公提醒,下官知道了。”刘仁说道。他不是没考虑过这事儿,但是从没重视过,现在稍微仔细想一下,忍不住冷汗直流,那种举国恐慌,人人自危的景象并不是玩笑。
“你最好知道,要是我发现半点苗头不对,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带兵将你镇府司衙门踏平。”林源警告道。
“公爷放心,只要我刘仁在一天,定不会祸乱国内。”刘仁说道。
林源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时辰不早了,我还要赶路,有什么事你可以找镇江府的沈涟商量。你回去吧。”止住要上前相送的刘仁,林源走出凉亭上了马车。
刘仁开始没有多想镇府司衙门的职权,直到靖国公提醒,他才想到镇府司有成为朝中无人辖制的可能,查办特案,什么事特案,特案就是皇上专办的的案件,内阁只是名义辖制,但遇上皇上根本没有辖制的可能。
靖国公果然是忠烈传家,对大周也是忠心耿耿,有靖国公这样的存在,实乃我大周之幸,苍生之幸。刘仁心下感叹了一句,见车队消失在视线外,这才折返回扬州城。
………………………………
第六十九章 归京
惜春宫内,看着李浔脸上恢复了往日光彩,正奋力的同桌上的美食奋斗,令贵妃这些天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前段时间李浔在外面贪玩受了风寒,发烧了好几天,这段时间好不容易身体好些,可是就是不愿意吃宫里御膳房的饭,康御厨这段时间为了这位小祖宗费劲了心思,可还是没有改变,饭菜换了好几茬了,一口都不吃。
幸亏杨公公提醒的及时,说是公主喜欢吃落仙楼李清芫的菜,无奈之下,令贵妃只好将李清芫召进宫来。
扭头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李清芫,令贵妃眼中满是欣赏,这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见到李清芫,看模样倒是漂亮,手艺也不错,看身上的衣物,应该是自己做的,不像京中成衣铺出来的。做饭手艺倒是其次,只是不知道性子怎么样,看着还挺文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