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吏-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氏——自然,也就是曹苗莲,她应了一声,出去了,全然没说来找她阿爹到底是什么事。

    赵允初趴着回去的,到了王府,赵元俨是不在的,唯有王妃出来见客。

    曹玘充满愧疚地解释了一番,还奉上带来的补品若干。

    王妃看到赵允初这般,虽有些心疼,却不太担忧。毕竟若是青一块就怎么样,她儿子算是太没用了。

    又听是为了帮云雁回挡的,王妃还夸他呢,直叫曹玘不要往心里去了。

    曹玘一看,当事人和家长都这么宽宏大量,心里也十分熨帖,虽说赵允初显得有些娇气,但是并不骄纵啊,他深觉看对了人。可惜他是没有多的女儿了,苗莲又要入宫,否则还真想结亲呢。

    云雁回又在王府待了一会儿,安慰了赵允初一番,相比起平时的大大咧咧,不知道多么温柔。

    “我没事的,雁哥儿你回去吧。”赵允初说。

    “嗯……”云雁回看着他,想说话,又吞回去,踟蹰片刻,总归还是道别了。

    赵允初侧躺在床上,漠然盯着床帐上的绣纹看了半天,慢慢闭上眼睛。

    ……

    云雁回到家之后,又和小宝也说了,让他准备一点化瘀活血的药,赵允初家里即便不缺,还是要送的。

    郑苹听说这是因为赵允初给他挡了一球,也忙说那必须要准备的,多谢人家了。

    待到赵允初“终于”好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到了大宋甲级蹴鞠联赛选拔赛要开始的时候,分作几个赛场,租用了大的寺庙与道观场地进行比赛。

    《东京日报》的记者们,简直就要驻扎在赛场了,精益求精,力求将精彩赛况完美呈现。

    云雁回也经常去看,主要是种子队的比赛,然后就是和《东京日报》的人商议如何炒作了……他还申请了一笔经费呢,用来买水军。

    这么些年,云雁回也总结出来了,这个时候的高级水军,就是像张山人那样的,有一定影响力,有文采。

    中级水军,是各个正店、脚店的博士,也有一定“听众”,乃至他娘的店里的店员。

    低级水军嘛,自然是什么市井流氓,菜市场大妈之类的了。

    这三类,混迹市井多年的云雁回自然都有可靠的人选,此事做得是十分纯熟了,反正选拔赛是免费的,前期宣传有良好基础。

    《东京日报》和水军,官方和民间,同时上阵,先把人吸引进来。然后利用不同的宣传点,让不同的人群各自对他们力推的一些球队产生认同感,观众黏度上升,甚至有了第一批忠实粉丝……

    有那些蹴鞠队的精彩表现,再加上云雁回他们这波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选拔赛可谓是场场爆满,甚至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
………………………………

第181章 全民热潮

    天还未亮,吴义郎已经爬起床来,把儿子也摇醒了。

    吴小郎抱紧了被子,困意十足,“阿爹,我不想起床……”

    吴义郎也打了个哈欠,“快起来,你还想不想看蹴鞠赛了,若是去晚了,也就只能爬在树上看了。”

    吴小郎一听,顿时精神一振,翻身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快快,我们快些去!”

    小郎他娘迷迷糊糊地起来,“吃了早饭再去吧,我现在去做。”

    “还吃什么早饭,我们在开宝寺买些吃的。”吴义郎说道。

    “就是。”吴小郎三五下穿好了衣服,“阿爹我们快点啊,我想坐到前边去。”

    “好嘞,儿子,我赶骡子去。”吴义郎把骡子赶了出来,抱着儿子上去,然后骑着骡子滴滴答答往开宝寺去。

    这时候天还只是蒙蒙亮,到了开宝寺外,寺庙还未开门呢,但是外面已然有一条队伍了。吴义郎看着人还不算太多,心中有点急了,“儿子,你去排队,阿爹先去寄骡子。”

    吴小郎点头,拔足狂奔。

    吴义郎把骡子寄放在了旁边相熟的店家那儿,然后才往队伍去,找到了吴小郎,站在他那儿,这么会儿功夫,他们身后已经又多了好些人。

    吴义郎在心中庆幸,幸好他们分头行事了。

    一股香味传来,小贩推着小车,沿着队伍叫卖,“油条了,刚炸好的宰相油条了,又香又脆――”

    吴义郎和吴小郎的肚子同时发出“咕”的一声,吴义郎喊道:“给我来三根!”

    旁边也此起彼伏响起了声音。

    “我也来两根。”

    “我要一根。”

    ……

    小贩笑眯眯地一个个把油条递了过去,收钱。选拔赛开办以来,他的生意都好多了。

    当然,也有无动于衷,他们要么是已经吃过了,要么就是在等待有没有其他早餐。

    吴义郎啃着油条,还听到后面有人在讨论今日的比赛。

    “我看啊,今次肯定是斜街队会胜。”有个中年人搓着手说道,“就队长阳宗,从前我在斜街,见过他哩,他就在街上玩球,说踢哪就踢哪,神了!”

    “嗨,这算什么,我还和他吃过饭呢!就是他最近都不出摊了,换成他弟弟,听说他每日都在家苦练呢。”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神锋队也很厉害啊,你们记得上次在大相国寺那场吗?那是对谁来着,总之那才是神了!球头一开球,我还没数够十声呢,就进了一球!压根没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吴义郎还未说话呢,吴小郎已经啃着油条,含含糊糊地喊道:“斜街队,斜街队最厉害!”

    大家看着这小孩,都笑了起来,“你这小娃娃,也支持斜街队啊。”

    吴小郎用力点头,“那当然了!”

    反正排队之时,闲着也是闲着,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开来,吴义郎也加入到了其中。

    这时候,一个穿着青色袄衣,帽子、耳罩、口罩、手套遮得严严实实的年青人走到了他们身边,“你们好,打扰了,我是《东京日报》的记者,请问能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现场顿时寂静了一瞬间,随即爆发开来。

    “是《东京日报》的记者――”

    “天啊,我们要上报纸了吗?”

    “问吧问吧,请问会写我们的名字吗?”

    ……

    “请大家淡定一下。”记者显然习惯了这个场景,从怀里先是掏出工作证,给大家看了个清楚,上面还写着他的名字:蔡维。

    ――听说,前段时间开封府抓了好几个假装记者骗吃骗喝的无赖,自那以后《东京日报》就有了规定,一定要随身携带工作证,在采访前出示,无论采访对象有没有要求看。

    这工作证的辨别方式,也在报纸上刊登过。

    出示过工作证后,蔡维又从随身口袋里掏出了笔墨纸,开始一边提问一边记叙,同时心里有点伤感。

    唉,翰林院和御史台出天才的几率太高了,他好多同事出去采访根本不用带纸笔,心记就行了。

    “你们都是来看比赛的?什么时辰就来排队了?”

    “最远有住在哪里的?您几点起床?”

    “各位喜欢哪一队?有特别喜欢的队员吗?”

    蔡维询问了一通,记下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回答。这个时候,旁边已经围了很多人了,全都屏息凝视,看蔡维问问题,或是惊叹一下他下笔的速度。

    最后,蔡维又问了他们的名字,这个行为顿时又引发了一阵骚动。

    吴义郎激动地说:“我们会上《东京日报》吗?”

    蔡维笑呵呵地道:“我也说不定呢,倘若我们主编通过了我的稿子,那你们便能在下一期的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了。”

    前面那个倘若显然被忽略了,大家一阵欢呼。

    吴小郎也兴奋地拽着阿爹,幻想着报道中也出现自己的名字。他的同学有一次在学堂,代表大家接受了采访,到现在走路下巴还是抬得高高的呢。

    云雁回手里捧着一包果子,踮脚张望了一下――今日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和赵允初结伴来的,刚才不过是去买点看比赛时的零食,刚回来后就被人潮淹没,找不到赵允初人了。

    今日这场比赛,是两支热门蹴鞠队的比赛,一方是某个宗室府上的私人蹴鞠队,另一方,则是民间的草根蹴鞠队,队员竟然是一群摆摊的小贩,所以队名也很粗暴地就叫做“斜街队”。

    因为已经赛过好些场,所以两者都有了支持者。但是,后者的支持者显然比较多,光是看看今日现场就知道了――多数人拿着的都是斜街队的应援物。

    什么印了口号的旗子、绑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