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一座银矿,银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繁荣。
而现在,就连基础建设,都开始跟不上了。
哪些底层的苦工,倒是不缺的。
在海北道本地,多的是苦工。
但是哪些大工,现在就有些跟不上了。
海北道本地人,倒不是没有人建过房子。
但是,他们没建过那么高级的。
比方说,一下子建造一个五层的办公楼,他们就没办法了。
五层啊,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物,在当地,也都找不到合格的人才。
哪怎么办呢?
就只能从中原开始引进人才了。
于是,还是有哪些技术工,甚至是建筑公司,开始将目光瞄准向了海北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个地方发展的如何,商机如何,嗅觉最灵敏的,其实是那些商人。
至于朝廷的官员,总是后知后觉的。
海北道发展如此迅速,这里面有着惊人的利润。
这里的利润,吸引着好多商家,都派人到海北道来考察。
考察完毕之后,一旦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派驻商家到这里来。
随着各方的不断涌入,海北道竟然逐渐的繁华热闹起来。
海北道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模样。
到处都在大搞建设,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局面。
这样,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原唐人来到这里。
因为最近几年,大唐的发展,虽然十分迅速。
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当恐怖的。
现在医疗条件,要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新生儿,都可以打疫苗了。
打过疫苗之后,孩子夭折的情况,大大降低。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孩子的夭折率非常之高。
别说是普通百姓家,就是在帝王家,哪些皇子公主,夭折的都不在少数。
至于普通百姓家,夭折孩子,更是常有的事情。
而现在,随着疫苗的出现,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大唐的人口,也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现在的新皇,听从蜀王的意见,早已经停止了永业田的分发。
并且正在积极努力地,开始限制土地兼并这一情况。
人口的增长,永业田的停止发放。
让大唐内部,有些暗潮汹涌。
这些暗潮,潜伏在波涛之下,如果不在意的话,根本就看不不出来。
但是一旦引爆,绝对会引发巨大的动荡。
现在,随着粮食的高产,粮食的价格,逐年下降。
哪些老百姓,吃饱喝足是完全够了。
但是想要吃好喝好,生活档次提供,就变的非常困难了。
并且,随着人口增多。
而机械化耕种逐渐普及,让人口,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原本一个人,最多耕种十几亩几十亩地。
现在一个人可以耕种近百亩地。
解放出来的这些人手,进一步冲击用工市场。
最近一两年,工都有点不好打了。
而现在,随着海北道的崛起,各大商行的入驻,使得哪里多出来好多用工的机会。
现在,开始有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到海北道。
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快了海北道和中原的民族融合。
汉语在海北道,开始逐渐的普及。
哪些原住民,都开始积极的学习汉语。
因为只有会汉语,才能找到更多的用工机会。
哪些学习的精通者,还可以去当翻译。
每天轻轻松松,就能拿到高工钱。
就连那些普通百姓,都喜欢学习几句汉语。
看到海北道,逐渐步入正规。
李愔出征,又是大半年的时间。
最终,李愔决定,班师回朝。
得知大将军要走的消息,樱花泪眼婆娑,依依不舍。
她甚至想要不顾一切,抛弃这里的所有,只想跟着大将军回去。
哪怕只是在他身边,当一个服侍的小丫头也好。
不过,她的想法,被李愔给制止了。
现在海北道电视台,全部都是由这丫头在负责。
在她的带领之下,电视台发展良好,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
将她带走的话,这边就还需要找出一个接手的人来。
当然了,李愔其实还是希望,她能有自己的事业。
最后,在李愔承诺,有时间就会来看她。
将来一定会把她接回去之后,樱花才这依依不舍地目送李愔离开。
李愔离开海北道的时候,无数百姓,自发的夹道相送。
说起来,还是李愔亡了他们的国,害的他们成为亡国奴。
但是对百姓们来说,谁上台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在大将军没来之前,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在呢?
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有顿顿吃肉的资本了。
房子有了,能吃饱能穿暖了,孩子出生之后,还有学上。
这样的好日子,可都是大将军带给他们的。
现在大将军要走了,他们怎么会不想送呢?
这些百姓,对李愔真的是依依不舍。
主要是他们心里在害怕。
如果大将军走了之后,他们的利益还能得到保障吗?
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大将军在,他们还心安,大将军不在,他们心里发慌啊!
不过,李愔才懒得理会这些。
这一次,他将带走益州的五万大军。
至于朝廷派来的十万大军,会留下五万镇守,海军也会留下一万。
其他的,全部返回。
………………………………
第六百四十四章:为大唐崛起而战斗!
五日之后,大军返回。
唐皇李恪,亲自率百官,在长安城外迎接大将军李愔。
在五里之外,李愔就命大军原地驻扎。
而李愔,则是准备带着几位将领前往面圣。
李愔带了二十万大军前往攻打倭国,带回来十四万大军,留下五万兵马在现在的海北道镇守。
这十四万大军,其中四万海军,李愔都命他们返回了威海卫。
还有五万朝廷兵马,都是就近征集,李愔也全部都遣返。
而现在,李愔带在身边的,就是益州的五万兵马。
而就算这五万兵马,在长安城外,对长安城的威胁,还是十分巨大的。
虽然李愔和皇上李恪,兄弟两人之间,彼此都无猜忌。
但是李愔也需要提防人言可畏。
所以,李愔才决定,只带领几个将领前往面圣。
很快,他们就来到圣撵之前。
李愔等几位将领,翻身下马,李愔向皇上抱拳道:“臣等,见过皇上!臣等戎马在身,不能全礼,万望皇上赎罪!”
李恪哈哈大笑道:“六弟,你们,辛苦了!”
“你们在海外拼死搏杀,扬我大唐国威,为我大唐开疆扩土!”
“这是燕然勒石、封狼居胥的功绩啊!是我大唐武将的榜样!”
“这一次,朕一定要犒劳三军,奖赏哪些有功的将士!”
李愔连忙大声说道:“臣,代替三军将士,谢皇上恩典!”
李恪深情地说道:“不需要谢朕,这,都是他们应得的!应该是朕,谢他们才对啊!”
“来人,摆驾,朕要去看看哪些勇士们!”
“皇上,不可啊!”
听到皇上要去军中去看望哪些士兵,李恪的亲卫不由被吓了一跳。
皇上去军中,他们事先并没有准备,这样前往的话,可是有风险的!
而听到亲卫的话,李恪脸色不由一沉说道:“怎么?朕看望自己的将士,还会有危险吗?”
“没有没有,是奴婢说错话了,请皇上赎罪!”
“既然没有,哪还等什么?摆驾!”
“六弟,来,上朕的车辇,我们一起过去。”
李恪看着自己的弟弟,眼睛里面,满满的都是宠溺。
自己的这位弟弟,小时候顽劣异常,父皇极为讨厌他。
每一次闯了祸,都是自己在为他遮风挡雨。
而他,也最喜欢粘着自己。
没想到现在长大了,反倒是自己经常护着的弟弟,反过来保护自己了。
历来皇上都是称孤道寡,寓意着皇上都是孤家寡人一个。
皇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