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宠爱李泰,给他的赏赐,甚至超过你,仅仅是因为喜爱吗?”

    “现在蜀王掌控整个剑南道,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会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他身上去。”

    “甚至就连皇上,都会时刻关注他。这职务固然是皇上封赐下去的,但是皇上又怎么可能百分之百的放心呢?”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李承乾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多谢舅父点拨,本宫明白了。”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说道:“去吧,以后少来这里,有事情的话,可以派下人过来。还有,品性不得有亏!殿下要记住一点,你的对手,只有你自己!”

    这番话,可是长孙无忌掏心窝子的话了。

    在整个大唐,长孙无忌纵然不是最了解李世民的人,最起码也能排在前五之列。

    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太子自己行的端做得正,无论任何人,都抢不走他的太子之位。

    但是如果他自己放纵,那就很难说了。

    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太子、李泰和李治。

    李治就不要说了,才几岁,年岁尚幼。

    长孙无忌最不喜欢的,就是李泰了。

    因为李泰仗着皇上的宠爱,很多时候,甚至都不把他这个舅父放在眼里。

    如果最终被他登基为帝的话,长孙无忌觉得他未必有好果子吃。

    因此,现在长孙无忌是真的想让太子坐稳这个位置。

    被长孙无忌训斥之后,太子恭恭敬敬地答允,随即离去。

    至于他听没听进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长孙无忌不由叹了口气。

    太子最近的表现,让他极为失望。

    ……

    很快,圣旨下达,蜀王担任整个剑南道节度使,掌控整个剑南道。

    大唐答允吐谷浑的请求,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正式成为大唐附属国。

    消息传来之后,蜀王府的那些幕僚,无不欢欣鼓舞。

    因为蜀王升职,就意味着他们也会跟着升职。

    蜀王的权利越大,他们的身价就越高。

    当初跟着蜀王,当真是跟对了。

    对于那些出征的将士,也是人人都有封赏。

    这一次,伏顺直接提供给剑南道几十万匹的牛羊,作为对大军的犒劳。

    对于这一点,李愔暗赞了一声伏顺会做人。

    他们打下吐谷浑,可不是白打的。

    如果伏顺不给的话,他们可就要自己拿了。

    而他们自己拿,可就不会只拿这么点了,双方的面子上,还都不好看。

    而伏顺自己给,至少还会念他一点好。

    现在掌控了整个剑南道,李愔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发展和经营整个剑南道了。

    剑南道的面积极为庞大,包含了几十个州。

    治理剑南道,就不能向治理益州那般治理了。

    不过,掌控剑南道之后,对于他的中华商行还是非常有利的。

    本来中华商行就已经在剑南道铺开了摊子,现在更是可以经营成为他的大本营。

    圣旨已下,李愔开始准备接管整个剑南道。

    整个剑南道各州的刺史,纷纷前来益州拜见,一时间,李愔忙的不可开交。


………………………………

第461章 五姓七望惊惧(三更毕)

    结果,各州的刺史,纷纷携带重礼前来拜会。

    这些礼物,李愔自然是不收的,并且严厉批评了他们。

    接下来,这些刺史,纷纷请求在他们州内铺设道路,建设新城,开办大学。

    额,这些州的刺史,看到蜀王来到益州之后。

    铺设道路,大搞建设,益州的经济和教育,蹭蹭蹭的就上去了。

    经济的话,可能自蜀王来到之后,翻了好几翻。

    教育就更不要说了,可以说是整个大唐之最。

    他们眼巴巴地看着益州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满心里都是羡慕嫉妒恨啊。

    但是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已。

    而现在,蜀王竟然成为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了!

    那真是太好了,他们都盼着自己的州,也能向益州一样,发展的如此快速。

    这样,他们就能够拿一份完美的答卷,也有利于他们的升迁。

    而听到他们的要求,李愔不由的满头黑线。

    霍,你只看到益州迅速发展了,可是你们知道本王在益州投入了多少钱吗?

    你以为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单纯的通过大搞建设就能带动的起来的么?

    这想法,也未免太过天真了。

    此风不可长啊!

    不能只注重JDP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

    在古代,农业产量上不去,必须依靠人员密集型种植的时代,以农为本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

    所以,在那时候,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

    因此,李愔训斥了他们一顿,让他们最近几年内,都要以农业为主。

    必须要让当地的百姓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粮食还有富余,人员也有富余,这样才能发展工商业才能发展其他。

    接下来,李愔给所有的刺史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在整个剑南道进行推广冬小麦。

    其实,就算李愔不进行推广,那些农民在听说了冬小麦的产量之后,也会进行种植。

    毕竟冬小麦的引入,让粮食从一年一熟增加到了两年三熟。

    等于两年就多了一年的收成,这样的好事,百姓们又怎么会拒绝呢?

    但是冬小麦的播种,需要有好的种粮。

    如果没有官府参与的话,很难在整个剑南道整体进行推广。

    而现在,吐谷浑又送来一大批的牛羊。

    那些羊,都被李愔赏赐给了军中,给他们改善伙食用。

    至于牛,则是直接分到各个州,平分给百姓,让他们进行耕种。

    到明年,还要在整个剑南道推广地瓜、花生还有玉米的推广。

    这样一来,李愔有信心剑南道在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而在解决掉温饱问题之后,接下来,才是发展工商业。

    ……

    五姓七望世家之人,再次聚到了一起。

    蜀王当上了剑南道的节度使,这让他们很慌。

    额,其实当初蜀王之所以能够到益州任大都督,他们攻不可破。

    但是等蜀王真正到了益州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实在是太小觑了蜀王。

    他们的那些算计,对蜀王来说,似乎只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而蜀王不但破解了他们的算计,并且将益州打造成大唐第一城。

    额,现在的益州,除了人口略少之外,其他的比起长安城来,只怕也是不遑多让了。

    而他们五姓七望在益州,甚至在整个剑南道的生意,都受到阻碍。

    五姓七望是凭什么一直能够传承下去的?

    第一是土地,第二就是生意。

    太远王氏掌控了大唐的盐业,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联合起来垄断了铁业。

    当然了,这两项在大唐都是官营,但是实际上,却一只是他们两家在做,就连李世民,都不敢从他们手中夺取这两项生意。

    范阳的卢氏舟车行遍天下,荥阳郑氏搞得的是丝绸茶砖,清河崔氏,插手的是民生万事。

    什么是民生万事呢?

    说穿了就是衣食住行,人家什么都搞。

    额,这么算起来,这天下的生意,差不多都被这几大世家给垄断了。

    并且这几大世家,从来都是相互联姻,基本上不和外姓结亲。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传承这么多年。

    但是现在,一个蜀王,几乎要把他们世家的根基给断了。

    王氏赖以生存的是盐业,盐业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但是现在人家蜀王在益州生产的精盐,质量比他们好了数倍,但是价格又十分之低廉。

    虽然王氏已经被迫将盐的价格降低,比蜀王的精盐价格还低了不少。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的利润可就是爆减了。

    并且最要命的是,现在蜀王估计是没腾出手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大盐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精盐。

    不然的话,只怕整个盐业,都要被他给夺去啊。

    崔氏和李氏控制了铁业,但是现在人家益州的炼钢能力,不知道比他们先进了多少倍。

    现在整个剑南道的铁业,这两家再也插手不进去了。

    现在蜀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