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袖子狠狠地擦去眼睛里的泪水,大步走了出去。

    乔七先是在村里,找到以前一起打过盐井的一帮老伙计,向他们说出了大都督的待遇之后。

    这帮村民,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惊呆了。

    这么好的待遇,这么高的工钱,是他们从来都没遇到过的。

    而不用问,这一切都是大都督在照顾他们啊!

    一时之间,这些人对大都督,无不感恩戴德。

    打盐井,他们是专业的。

    这帮人当下就找出打井的家伙什,出发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始打第一口井去了。

    而乔七,则是继续找村里的人,准备建造房子和盐池。

    如果这么多工作,全部一起开展的话,整个村的人全部都用上都不够。

    但是今天才是第一天,好多工作,不可能全部开展的起来。

    比方说建造房子吧,你需要先规划好地方,打好地基,然后才能开始建造。

    那么一开始,就需要不了这么多人。

    虽然钱是大都督来出,人家大都督,可能根本就不差那点钱。

    但是对乔七来说,大都督信的过他,他就一文钱都不能浪费。

    既然第一天需要不那么多人,那肯定就不能把人全部找来。

    被乔七找到的人,都是欢天喜地。

    对不少人来说,只要一天管三顿饭,哪怕不给钱都能干啊!

    更不要说,一天还有十文钱的工钱了。

    而那些没有被找到的人,也不着急。

    因为乔七可是说了,随着摊子铺开,他们所有人都会用上的。

    也就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

    一个时辰之后,小六子已经赶着马车,拉来一万钱,还有一整车的粮食菜蔬,都送了过来。

    这一万钱,相信能够用一段时间的了。

    东西到了之后,李愔先将乔七找了过来,让他将东西放好。

    而看到整整一万钱,乔七直接傻眼了。

    他这一辈子,可从来都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钱啊!

    同时,乔七也紧张起来。

    这么多钱,该放在哪里啊?

    最后,乔七一咬牙,决定,就将钱放在盐井的工地现场。

    到时候,他就睡在哪里看守。

    同时,也要留下几个打井的,和他在一起看守。

    对于乔七的决定,李愔不置可否。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就命小六子带人,连钱带粮食菜蔬,全部都送到工地现场。

    看到整整一万钱,就连工地上的那帮村民,全部都看傻了。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这一辈子,都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而就在短短的一个多时辰的功夫,现场的灶台早就已经织好了。

    百姓还拾来了一垛柴火,有人挑来好几大缸水。

    打井的正在动工,盖房子的在打地基,整个现场,好几百口人,忙的热火朝天。

    看到这一幕,李愔不由眯缝起眼睛,感觉特亲切。

    李愔在后世,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眼前的场景,又唤起了李愔小时候的回忆。

    ……

    粮食菜蔬送到了,乔七婆娘还有乔琦琦娘俩,再加上乔七找来的另外两个婆娘,四个女人开始做饭。

    只听乔七婆娘说道:“今个儿一共四十六个人吃饭,煮一大锅饭就够了,还有这菜,省着点用。大都督说了,每天都要有肉,这么多肉,可以够吃一个月……”

    我滴天呢!

    现在这天气,是二月天,天气还是很寒冷的。

    这一次,小六子买来的肉,大概有四五十斤。

    在李愔看来,也就是够他们两三天吃的。

    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乔七家的居然想着要吃一个月?

    就算是二月天,也不能搁到一个月的时间吧?

    额,如果腌起来的话,倒是能放这么长时间。

    但是他李愔,是这么抠门的人吗?

    还有,李愔感觉,现场忙活的热火朝天的,应该是整个村的人都来了啊。

    怎么他们就做四十六个人的饭菜是什么鬼?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问道:“这不是一个村的人都来了么?你们怎么只做这几个人的饭菜?”

    听到李愔的询问,乔七家的连忙慌张地说道:“大都督,俺当家的说了,今天根本用不上那么多人,他今天就找了四十六个人。所以,今天只有这四十六个人管饭,拿钱。”

    “这剩下的人,都是念着大都督的好,大家伙赶过来帮忙的!这些人,可不是俺当家的找来的,这些人,可都是不管饭,不开工钱的!”

    这话听的李愔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虽然李愔知道,乔七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给他省钱。

    但是本都督,难道会是这么抠门的人吗?


………………………………

第303章 出水了(三章毕)

    他李愔,又岂是这么抠门的人?

    在李愔的命令之下,又添了几口锅灶,煮了所有人的饭。

    而买来的猪肉,也一次炖了一半。

    猪肉的做法流传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从长安城流传到益州来了。

    这也引起了益州百姓养猪的热情。

    不过,因为养猪是需要一个周期的。

    这也导致,好多人都喜欢上吃猪肉,但是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猪肉。

    目前猪肉的价格,在持续上涨。

    所有人,都被李愔留了下来,就连村里那些孩子和老人,都被喊了过来。

    而这些村民,除了逢年过节,或者是吃大席的时候,还是第一次吃到过这么有油水的菜。

    尽管只是大锅菜,但是他们也是吃的满嘴流油。

    而他们眼中贵不可及的皇子李愔,居然也一碗米饭,一碗大锅菜的,蹲在地上,和他们一起吃了顿午饭。

    这让他们和大都督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好多。

    下午的时候,李愔也见识到了他们是如何打盐井的。

    首先,他们挖开上层的泥土,一两米下,到了岩石层。

    这时候,就需要开始用盘车了。

    这些工人,七手八脚地将盘车架起来,然后用牛拖着转。

    盘车下面,吊着钻头,利用盘车的力量,一下一下的砸击岩石。

    很快,就**一个洞来。

    最令李愔困惑的是,用钻头的重量冲击打洞,这个原理李愔自然能看的懂。

    令李愔诧异的是,等这井打深了之后,他们到底是怎么把那些碎屑从井里面清理出来的。

    而接下来,李愔很快就看到了他们的操作。

    原来,他们是利用类似于后世的吸轮一样的工具,直接将碎末吸出来的。

    并且,根据乔七介绍,这种打井的方式,早就有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可见,在隋唐之前,古代就已经有很丰富的钻井经验了。

    而现在民间在用的钻井技术,其实原理仍然是古人钻井的那一套,只不过,他们用了更加先进的现代机器罢了。

    古代人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觑啊。

    ……

    人多力量大,这边打井的工作,进行的飞快。

    李愔估计,一天至少能够钻出五六米的深度。

    并且,第一天的钻探,岩石就开始湿润,这是要出水的前奏。

    相信明日,必定会出水。

    当然了,仅仅是出水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能够保证制盐的用量才行。

    但是李愔相信,只需要四五日的时间,就能保证他们初期制盐用量了。

    而这几日的功夫,李愔索性就带着薛仁贵等侍卫,驻扎在了小河村。

    想要打开益州的局面,这一次的制盐,就是一次突破口。

    在制盐成功之前,他就算回去了,也没什么事情可做。

    这一次,护卫军再一次严密封锁了小河村。

    当然了,因为小河村本来就偏僻,这里的封锁,虽然遭到几大世家的猜疑,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过多的重视。

    五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盐井早已经出水了,同时,初期的盐池也建造好了。

    村民们还搭建起几个临时的窝棚,可以让乔七他们这些看管工地现场的人,临时居住。

    至于房屋,则是还需要再等待几日的功夫。

    其实人这么多,墙体早就建好了。

    但是他们搭建的是泥胚房,必须要等到泥胚干了之后,才能苫顶,这个是急不来的。

    盐井早已经出水,为了保证井水的量足够用,李愔特意多打了几日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