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按照搜索出来的年龄,卢照邻此时的岁数,大概才两三岁而已。

    但是现在这位才子的岁数,起码比记载的岁数,年长了十岁。

    而李愔派出的人手,很快就打听到,这位才子的名字,正是卢照邻!

    看起来,是史实记载有误啊!

    而与此同时,丽春院里的那位才子,也同样做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丽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这首诗,同样在长安城引起轰动效应。

    长安城中的文人,认为这又是一个不弱于蜀王李愔和卢照邻的一位才子。

    而这位才子的名字叫做骆宾王,就是七岁写出鹅鹅鹅的那个神童。

    按照史料记载,骆宾王今年十三岁,这个岁数,倒是能够对的上。

    一时之间,李愔、卢照邻和骆宾王被好事者称之为长安城中的三大才子。

    而在这三大才子之中,李愔隐隐为首。

    因为李愔不但是从身份地位上,还是诗作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稳占鳌头。

    而李愔则是心有隐忧。

    好好的,怎么就搞出来一个长安城三大才子呢?

    会不会随着三大才子的出现,原本的初唐四杰,会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额,这个可能性很大啊!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文人之中,不乏好事者。

    他们觉得,应该让三大才子齐聚一堂,最好能让他们比试一番,当面排出名次出来。

    只不过,遗憾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因为,李愔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虽然李愔肚子里装了无数的唐诗、宋词、元曲,但是在李愔感觉,凭这些胜过卢照邻和骆宾王,未免有胜之不武的嫌疑。

    额,好吧,其实李愔主要是怕和他们当面搞个联诗什么的。

    你一句我一句的当面作诗神马的,最讨厌了。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眼看就要临近中秋节。

    而醉春楼和丽春院,决定在中秋这日晚上,联合长安城中所有的院子,挑选出长安城中的花魁。

    这一次的盛会,他们决定定在菊园之中。

    到时候,他们会邀请虞世南、褚遂良、姚思廉、张玄素、于志宁等一干文人作为评委。

    这些文人,别看一个个为人正派,傲骨天生,但是在风流韵事上面,却是很放的开。

    实际上,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文人和娼优之间,就留下无数风流故事。

    古代的文人,似乎格外的喜欢那些青楼才女。

    这也导致,很多青楼培养出来的花魁,其文采,甚至不比一般的书生差。

    而文人和这些青楼才女的唱和,更是被流传为韵事。

    这种事情,放在现在是不敢想象的。

    公务员胆敢公然嫖那啥的话,是要受处分的。

    可见,在古代,也有古代的好处。

    ……

    这一次的比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比诗才。

    其实,这次争夺魁首的,大约也就醉春楼和丽春院还有天下第一院三足鼎立。

    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花魁大约就会在寒梅仙子、菊花仙子还有欧阳若水之间产出。

    第一部分,每一个参赛的女子,都要用一种花来代表自己,并且写一首这种花的诗或者词。

    然后,几位评委会给她们评分。

    其实,这拼的,已经不是这些女子本身,拼的更是她们身后的才子。

    第二部分,就是才艺表演。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限制,或者是乐器,或者是一展歌喉,或者是舞蹈。

    同样的,仍然由几位评委评出最终的名次。

    而两次成绩相加,优胜者,就是此次的花魁。

    这一次,醉春楼和丽春院背后的势力,之所以将这两位少年才子请出来,看起来对这次的花魁是势在必得。

    只要他们的院子能够夺取花魁的话,他们势必能够将天下第一院取而代之。

    而这一次的花魁争夺,也引起了长安城中无数文人的关注。

    这一次,也可以看成是长安城中三大才子之间的一次争锋。

    这一次,长安城三大才子,到底谁更胜一筹,就能在这次的花魁之争中,见个分晓。

    ……

    这一次的花魁之争,天下第一院自然没有不参与的可能。

    不参与的话,势必会被外人视作胆怯,不敢应战,势必要名声大落。

    因而,李愔在答应下这次花魁之争之后,开始作着种种准备。

    第一部分的诗词,李愔还没放在心上。

    后世那么多诗词,足够李愔取用,就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和卢照邻,想在第一部分取胜,机会也是十分渺茫。

    而李愔将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上。

    这一次的花魁之争,李愔不但准备要胜,还要胜的漂亮。

    因此,这一次他决定为欧阳若水祭出大杀器。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中秋节。

    这日一大早,李愔就命小六子去天下第一楼,命他们做了几道菜。

    然后让小六子去肉铺哪里去买上一块肉,十几斤排骨,今日,李愔准备亲自下厨做几道菜。

    这次下厨,倒不是他自己贪口腹之欲。

    而是准备做几道菜,送入宫中,孝敬杨妃。

    兄长李恪已经到封地去了,每到节日的时候,母妃只会倍加思念。

    现在,就只有自己在母妃面前,替兄长尽孝了。


………………………………

第248章 百善孝为先(三更毕)

    胞兄李恪不在,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

    李愔决定亲手做几道菜,用实际行动来展现。

    在后世的时候,李愔对吃就比较讲究。

    喜欢一道菜,会从市场买来材料,然后对着搜索菜谱,不断的研究,直到能做出自己满意得味道为止。

    在李愔看来,天下第一楼里的菜肴,虽然美味。

    但是仍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好多菜肴,他们做出来的味道,还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比方说,他们那里,就只有十三香而已。

    而李愔这里呢?什么八角、花椒、香叶、茴香、桂香等等,还有料酒、橄榄油、豆瓣酱等等,应有尽有。

    有没有这些材料,做出来的菜式味道,差别很大的。

    不多时,小六子就将肉和排骨买了回来。

    至于让天下第一楼做的几道菜,待会他们就会送过来。

    而据小六子说,这次他去买肉和排骨,真的好玄,再晚去一步的话,就买不到了。

    就这,还是他走后门买到的。

    如果认真排队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排的到。

    自从上次李愔推广以来,百姓越来越喜欢吃猪肉。

    梁王肉——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蜀王肉,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现在,已经不单单是那些百姓,就连那些官宦还有世家之人,不少人也喜欢上了,这平时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的贱肉。

    当然了,还有不少人抹不开面子,就算要吃,那也是偷着摸着的去买。

    但是猪肉已经彻底被推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不但是长安城,就连周边的城镇,猪肉的销量都在逐日提升。

    而武城村还有土桥村,这几个最大的养猪专业户,他们饲养的猪,已经成为香饽饽。

    每天宰杀四五头猪,都根本不够卖。

    现在,市场上的猪肉价已经涨到了三文,而他们卖的猪肉价格,已经来到了四文。

    就这个价格,仍然是供不应求。

    这几个村的村民,因为养猪,着实发了一笔财。

    猪的出肉率很高,虽然现在饲养的猪,没有后世用饲料和瘦肉精喂出来的猪,有着百分之七八十的出肉率那么夸张。

    但是一头猪六成左右的出肉率还是有的。

    一头二百斤的猪,大概能出到一百二十斤左右的肉。

    一头猪,他们就能卖到四五百文钱。

    而最早养猪的武城村,他们平均每家都养到七八头猪,平均每家的收入,都在三四千文钱。

    在这个时代,一家能衬个三四千文钱,就相当于后世八十年代时候的万元户了。

    现在,武城村村民的收入,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谁不羡慕?

    现在养猪的百姓越来越多,但是等他们养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