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书生转身面向李愔,高声说道:“我对的下联是:烽销极塞鸿。”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这下联金木水火土俱全,这是真的对出来了啊!”

    “真的对上来了!好对,好对啊!”

    “这一次,天下第一楼一万钱的赏金该拿出来了吧?”

    而李愔听到这个下联之后,则是微微一笑。

    这个下联,的确是把金木水火土五个偏旁给对上了。

    但是无论是在意境还是在对仗上,都差了一些意思。

    李愔不由说道:“你想要赏金,可是你这下联对的并不工整啊,首先金木水火土偏旁的位置就不对称。境界上也差了好些,这也能叫对出下联来吗?”

    那个书生微微一笑说道:“可是,有人对出比我更好的下联来了吗?如果没有的话,又怎么能说我这下联对的不好呢?”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好,既然你这么说的话,那本王就对一个下联让你瞧瞧!我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

    李愔的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这幅对联好工整啊?”

    “是啊,这个下联,比这书生对的要工整许多。”

    “殿下给出的下联,才是原配啊,给人一种珠联璧合的感觉!”

    “原本还以为殿下拿出来的对联,都是绝对,现在看来,想必殿下早已经对出下联来了吧?”

    那个书生听到李愔的下联之后,不由对李愔深深一揖说道:“兄台的下联,上官仪佩服之至,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嗯?

    上官仪?

    好熟悉的名字。

    李愔迅速搜索了一下,马上发现,霍,这是个牛人啊。

    上官仪,家境贫寒,通过科举中举而做官,最终做到宰相一职。

    不过后来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武则天杀掉。

    上官仪还有个孙女,名字叫上官婉儿,可能名气比她的祖父都要大。

    现在这是个还没有发迹的上官仪!

    想都此处,李愔微微一笑说道:“我叫李愔。”

    听到李愔的名字,上官仪一愣,随即说道:“久仰梁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来人,取一万钱来给上官公子。”

    上官仪连连摆手说道:“有殿下的下联珠玉在前,我又怎么敢说我对出下联来了呢?实在是惭愧,这赏金,万不敢当!”

    李愔哈哈一笑,对掌柜的说道:“你去做两块匾额,将这两幅下联同时悬挂起来!”

    吩咐完之后,又对上官仪说道:“上官公子,相识即是有缘,今日本王做东,我们畅饮一番,把酒言欢,岂不快哉?”

    上官仪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然后洒脱地说道:“梁王殿下相邀,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上官仪便随着李愔,一起走入天下第一楼。

    李愔直接来到三楼包间里面,窗下,便是浩浩荡荡的河水,临窗而立,别有一番情趣。

    李愔看着窗外得风景,心里却是想着,要如何折服这上官仪。

    在文采方面,李愔有自知之明,除了能够剽窃几首诗词之外,真论起经书功底,人家能甩他好几条街。

    但是要如何才能折服他呢?难道就凭一两首诗词吗?恐怕远远不够。

    半晌之后,小二奉上酒菜,李愔请上官仪坐下。

    李愔端起酒杯,并没有饮下,而是向上官仪问道:“敢问上官公子,为何而读书?”
………………………………

第160章 为万世开太平(一更)

    听到梁王的问题,上官仪微微皱起眉头。

    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人问过他。

    其实,上官仪心目中最真实的答案,大概就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不过,既然这个问题是梁王问出来的,那他就不能这么回答了。

    因此,在听到梁王的问题之后,上官仪沉思片刻之后说道:“我读书,是为了一展平生所愿!”

    听到上官仪的回答之后,李愔微微摇头,不置一词。

    看到李愔得反应,上官仪的傲气也被激发起来,不由反问道:“不知梁王殿下,又是为何而读书呢?”

    听到上官仪得反问,李愔嘴角一抹微笑一闪即逝。

    李愔不由放下酒杯,抑扬顿挫地说道:“本王读书,只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愔每说一句,上官仪就被震撼一次。

    说到最后,上官仪坐立不住,不由一下子站起身来。

    听完梁王的回答之后,上官仪只觉得热血上涌,一股豪气陡然涌上心头。

    他大声随和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最后一句,居然震动窗纸簌簌作响。

    “男儿读书,当如是也!”

    说罢,上官仪对李愔深深一揖。

    这一礼,李愔并没有躲避,而是坦然受之。

    既然上官仪从这四句话里受益,那么他就当的起这一礼。

    这四句话,出自后世张载的四为句,可以说,几乎把古代书生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全都归纳总结在一起。

    李愔相信,很少有弱冠之年的书生在听过四为句之后,还能不热血彭拜,不奉为圭皋的。

    果然,在李愔说出四为句之后,上官仪已经将李愔引为平生知己。

    两人一场酒宴,喝的痛快淋漓,宾主尽欢。

    最终下楼,两人把臂而行。

    走到门口的时候,李愔忽然停了下来,对账房说道:“去给上官公子包一万钱来。”

    很快,一个包裹了一万钱的包裹,就递到了上官仪手中。

    这一次,上官仪并没有推辞。

    接过包裹之后,上官仪对李愔说道:“今日上官仪到天下第一楼来对对联,其实是因为囊中羞涩。承蒙殿下馈赠,上官仪就厚颜收下了。”

    听到上官仪的话之后,李愔不由哈哈大笑,心知上官仪是真的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李愔不由问道:“上官公子,你可有住处?如果没有的话,不妨住进我王府里面。我王府之内,有数千藏书,可供上官公子随意观看。”

    在古代,可不比现代有这么好的条件,想看什么书,随时都能买到,甚至在网上就能在线阅读。

    在哪个时代,想借书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数千藏书,对哪个时代的书生的诱惑力,堪比大宝剑。

    并且李愔又说了一句话:“上官公子,如果需要的话,本王还可以帮你引荐一下主考官。”

    唐朝的科举制度继承自隋朝,还并不完善。

    当时的考试,不糊名,改卷人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

    因此,这里面暗箱操控的地方很多。

    有很多考生,会在考试之前,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主考官。

    如果主考官喜欢你的诗作,那么成了,这一科,你十有八九会高中。

    所以,当时流行一种说法,功夫在场外。

    比方说,唐朝有一首非常出名的诗《近试上张水部》,就是诗人朱庆馀在考进士科之前,写给主考官张籍的行卷诗。

    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否。

    这首诗猛一看上去,是写的一个新婚女子,洞房花烛夜之后醒来,天快亮了。

    丑媳妇马上就要见公婆了,新娘子很紧张,化完妆之后低声问夫婿,我画的眉,合不合潮流?

    但是这首诗真正的意思呢?其实是朱庆馀在问主考官张籍,不知我的诗文,能入您老法眼否?

    然后很妙的是,张籍给朱庆馀一个明确的答案,写了一首回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哎呀,你长得贼拉漂亮,就跟西施是一样一样的,你就不要谦虚和担心了,我看好你哦!

    这两人这一唱一和,成为千古佳话。

    这种在现在看来很羞耻的事情,在当时就是常态。

    我们的诗仙李白,也曾干过这种事情。

    当时他拜访韩荆州,就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其中有两句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估计金庸老先生的生平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就是从这两句套过来的。

    中间还有一句:必若接之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