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胡家的姑娘成为了杨晨东的正妻,胡嫣并没有太多的不适。这当然有杨晨东的呵护,但同时也因为上面没有公婆的原因所致。没有人管着,她一进来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权力,做起事情来的时候,自然就无需去顾虑太多了。
一直的顺风顺水,尤其是婚后杨晨东对自己很好,这都让胡嫣满足不已。即便是这样,她心中依然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有怀上夫君的骨肉,在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可想而知她的压力有多大了。
若不是杨晨东一再强调,现在是行军打仗时期,环境并不利于生孩子,若不是其它三位夫人同样的没有动静的话,怕是她早就忍不住了。
自然,胡嫣并不知道,没有孩子也有杨晨东的一部分原因所致,在房·事上他尽可能做着各种措施。这当然不是他不想要孩子,而是为了几位夫人好,他记得后世看过一本书,上面写着女子最佳受孕的年龄是二十二到二十三岁之间,那个时候是一个女人身体最好的时候。而现在,几位夫人连一个过二十的都没有,他才并没有着急。
当然,如果不小心真的怀上的话,他也一样会非常的高兴,非常的重视就是。
很仔细的帮着杨晨东将那套标志性的青衣穿上,前后左右打量了一番,确信一切都很好时,胡嫣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我家六郎就是帅气。”
“哈哈,不带这样自夸的哦。”听着胡嫣的感叹,杨晨东不由也乐了。即便是他有着一颗沉稳之心,但得到了心爱的人夸奖,也是让他十分高兴。
眼见杨晨东心情似乎是不错,胡嫣嘴巴张了张,但并没有说出什么来。
这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被杨晨东看到,“怎么了,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即然杨晨东这样问了,胡嫣这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六郎,是这样的,我们也想进城去看看,这件事情雪妹妹已经和我提起两回了,但是考虑到你一直在忙着,就没有说,今天你进城,带我们一并进去看看好不好,你放心,我们知道分寸的,身边都会带着护卫的,再说了有铁清依她们在,不会有什么不长眼睛的人惹到我们。”
也难怪胡嫣会有这样的要求,说起来她毕竟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天天在军营中呆着,起初还有些兴奋和好奇,但时间一长,就难免会枯燥无趣了。所以前一阵子三夫人雪娘子就曾试探的问着,可不可以去面前的高州府里转转,考虑到还是不给要夫君惹麻烦,胡嫣拒绝了,可今天看着杨晨东也要入城,这便想着是不是跟着一起去,毕竟不仅自己想去,雪妹妹也想的,就算是为了妹妹考虑,她也应该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准备会谈
“真是难为你了。”胡嫣一开口,杨晨东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问题所在,当下就点了点头,“那就进城去看看,虎芒,吩咐铁清依她们做好准备,另外把第一警卫队调派给两位夫人。”
“还是不要了,有铁队长她们就可以了,第一警卫队还是留在你的身边吧。”胡嫣一幅拒绝般的样子说着。
“无妨,第二警卫队早就锻炼了出来,刀啸队长也不止一次的和我抱怨过,说是有能力独挑大梁,现在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吧。再说了,只要邝野他们脑袋不是被驴给踢了,就断然不敢为难夫君我的。”
“呵呵。”听着杨晨东的那最后一句俏皮话,胡嫣捂嘴轻笑着,知道这是夫君为了自己好,也是一种关心的表现,便也就答应了下来,“好,那我就把好消息告诉雪妹妹去,也让她高兴高兴。”
胡嫣说完话,还就真的离开了大帐,走的时候脸色上都是十分的高兴。看着这一幕,杨晨东也不得不感叹着,年轻真好。
对于几位夫人间的关系,杨晨东现在还是十分满意的,但他也知道,不可能永远都是这样的。一旦她们的年纪大了,想法更成熟了;一旦有了孩子,利益矛盾也会自然的出现;一旦自己真创下了什么大业的话,那谁继承,各自继承多少的问题。当真到那个时候,还想像如今这般的关系亲密,怕也是就是不可能了吧。
但也仅仅只是想了想后,杨晨东很快就摇了摇头,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呢,何必现在就去考虑那么多,还是先想着与邝野的会面吧。
在昨天收到了有关南京方面的情报之后,杨晨东在失望之余便知道,也看清了自己要朱祁镇心目中的地位。
别人可以封王,偏生就是自己不行。这般看来,对方是多么的忌惮自己啊!
换一句话说,自己已经在对方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印像,想要改变怕是很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是现在自己就将雇佣军给解散了,也不过就是得到一时的平安罢了,想要一世平安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一旦被抓住机会,制造出什么把柄的话,怕那个时候就是大军临门,被锁拿之时了。
归根结底吧,有了这一次封王要求的试探之后,杨晨东已经看出了朱祁镇不会容忍自己的结果。即然是这样,那便也不抱着任何的幻想,直接展露强大的一面就是,纵然就算是为了自保,为了自己的家人、亲人们的安全,他也必须有着足够的力量。
当然,即便是经历了这些事情,杨晨东心中的策略依然还是没有变。那就是围明而不攻。
尽管大明分成了南北,可大多数的百姓生活依然还是过的去的。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 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若非是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仁宣之治就此完结的话,即便是杨晨东来到了这里,也带着大仓一并出现,想要有什么建树亦是会非常的困难。
面对着经济、军事都极为强大的大明,杨晨东想做一些事情那便等于是忤逆着社会发展,先就是不得民心了。
正是因为大明的底子太好了,以至于经历了土木之败还有南方之乱后,大明强大的底子依然还在,很多人还是心归朝廷的,尤其是在百姓的心中,大明依然还是十分的强大,值得他们去依靠。
这样的大环境下,杨晨东就算是可以拿下南北明皇,统治着朝廷,可也难免百姓间会多有怨言,甚至揭杆而起者也应该不在少数。真是如此,那便是汉民的内讧,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消耗,这可绝对不是杨晨东想要看到的。
他还要带着他们一统世界呢?以后他们将会为出身于一个汉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就像是后世的M国人一样,走到哪里不是趾高气昂,同样在其它的国家,如果是M国人出了什么事情,当地政府的重视度都是不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强大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杨晨东追求的是比M国人还在高高在上的存在,那要征服的地方就太大了,更需要无数的纯正的汉人去统治那里。如果一旦在大明中消耗太大的话,便是有了那么地盘,也无可靠之人去管理了。就凭着这一条,他也不能在大明的地盘,在汉人世居的地方来一场内战。
思绪至此,杨晨东轻摇了摇头,他相信自己的这些想法朱祁镇一定不会知道,不仅是他,便是其它人也不会知道,甚至都不敢去想吧。但不能否认的是,朱祁镇虽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可是这样的步步紧逼偏就让他无法反击什么,也只能认栽了。
当然,无奈认下一切的同时,杨晨东也要积极的索取好处,只要不是太过分,想必对方是一定会答应的。即然想让自己出力,一丁点的好处都不给也是说不过去的。
“少爷,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