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军需来大明-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面有红光,董春华此时可谓是心情激动,兴奋不已。

    这么多的臣子,便是在御史台上还有上官陈镒的存在。但最终事情还是交到了自己的手中,这岂不是已经说明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即将的重用吗?想到终于看到迈入二品官员的阶梯时,光宗耀祖就在眼前了,他的嘴角忍不住是一笑再笑。

    “董大人留步。”即在董春华刚出了皇宫,要走到大街之时,身后传来了喊声。待他一回头,脸便现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原来是仪大人、俞大人、金大人和石大人。”

    由不得董春华不露出这样的表情,突然四位尚书齐至,且为的还是他一人,这样的场面如何会不让人去激动呢?

    官·场上,等级制度向来十分的严格。什么样的官员可以走到一起,什么样的官位可以在一起谈笑风声,那可都是极有讲究的。比如说一个二品官是绝对不会屑于和一个等级不如他的人公然在一起谈笑的,那样只会有失身份。

    可是现在,四位正二品的大员,尤其在内阁已经消亡的前提之下,这四人的身份比之以往只会更高。他们齐齐出面,怎么不让只有三品官阶的董春华兴奋呢。

    四部尚书齐齐走到了董春华的面前,先是用着赞赏的目光看向此人,那目光中透露的分明是用不了多久,大家都将平起平做的事实。正因为他们看出了这件事情中此人出的力,以及可能得到的奖赏,这才屈尊来此。

    四位尚书中,最先开口的便是兵部尚书仪铭。或许是因为杨晨东的出现,抢了太多兵部的风头,他也是对忠胆公最为恨之入骨的人吧。“董大人,这可是准备去杨家庄宣旨吗?”

    董春华躬身一礼道:“回仪尚书的话,正是如此。”

    “哦,但不知道董大人准备如何去做呢?”仪铭一幅他早就猜中的表情问着。

    “当然是宣读皇上的旨意了。”董春华一幅你们这是明知顾问的表情。可在说完这句话后,发现仪铭四人皆是脸色严肃,突然间就想到了什么,“怎么?四位尚书大人认为忠胆公胆敢抗旨不成?”

    话一说出去,想到杨晨东年轻有为,以及以往的种种行为,顿时神色间就有了慌乱之色。别人是不敢抗旨的,但这位立下了大功的忠胆公还真不好话。

    “这个倒是未必。”仪铭轻轻摇了摇头。虽然说杨晨东胆大妄为,可是说到底,他还是大明的臣子,像是抗旨这样大为韪的事情,未必就真的敢做出来。当然,如果他真的敢如此做的话,那便是主动的授人以柄,如此便有着千招万法来收拾他了。

    眼见仪铭给否决了,董春华心中一松的同时,又是忍不住的问着,“即是不敢抗旨,还有何可虑?值得四位尚书大人来提醒下官呢?”

    “呵呵,我们是前来提醒的。不知道董大人是否想过,即然要让忠胆公认错,当然是动静越大越好了,可是朝会刚刚结束,想必风声还没有传出去吧,这么早的就让他去认错,岂不是便宜了有些人吗?”户部尚书金濂脸挂着微笑,一幅与董春华非常熟络的样子。

    “扩大影响!”能成为左都副御史之人本人自然是聪明无比,经这一提醒,很快就想到了什么,随后眼露惊奇之色。自己只是想到了要给杨晨东一个难堪,正好也去好好的耀武扬威一番。但却是忘记,即便是让对方认错也同样是可以做文章的,这个错要怎么认?要认到什么样的程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可以人为的去操控的。

    想到这一点,董春华不由感叹着四位尚书的老练,脸上也表示出了一幅虚心求教的样子说道:“下官愚钝,还请四位尚书大人赐教。”

    眼见董春华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仪铭四人哈哈笑了笑,随后便道:“董大人即都这般说了,我们若是不给出一点建议的话,岂不是说不过去了吗?这样,滋事体大,不如我们找一个安排的地方,好好谋划一番如何?”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很快,五人一起带着府中下人们说说笑笑的离开了皇城,直向附近的一家酒楼而去。


………………………………

第二百七十九章  似是危机

    杨家书院。

    杨晨东刚刚以老师的身份教授了大家一堂物理课。

    这一堂课中,杨晨东生动的举例说明了物理的重要性,并就一些以前大家想不明白事情做出了一些解释,首重的讲解了什么叫做地心引力的课题。

    这一堂课,可谓是让大家开了眼戒。从杨晨东的讲解之中,大家也终于明白,不仅人做事是有规律可寻的,便是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只是以前他们并不善于发现罢了。

    在几十名学生充满着崇拜的目光中,杨晨东走出了教室。在外面,虎芒早就一脸焦急的等待着了。

    先是接过了递来的手巾,将粉笔沫一一擦去,杨晨东这才不急不缓的问着,“怎么了?可是朝堂上之上有了什么结论?还是传旨的太监来了我杨家庄?”

    仅是这些话中,就可以看出杨晨东已经对事情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预判,且还相当的准确。

    “回少爷的话,结论已经有了,御史们有七成以上的都参与了弹劾少爷的举动。整个朝堂之中,除了胡尚书和王尚书等有限的几位之外,其它人都出言指责着少爷的不是。最终代宗下旨,让少爷公开道歉,以获得日本使者的原谅。。。”

    虎芒一脸小心的把刚刚获得不久的消息告诉了杨晨东,说完之后,还紧张的看向着少爷,做好了对方发火的准备。

    让虎芒失望的是,杨晨东并没有多么激动的样子。相反神色淡然无比,好似一切的结果他早就想到了一般。仅仅是在听着虎芒复述了一切之后叹了口气,“哎,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宽容吗?”

    杨晨东所说的宽容,自然不是指代宗皇帝和朝臣们对自己的态度?

    想他虽然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但哪一件事情不是惊天动地呢?

    献上土豆,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让因为粮食不够而饿死人的事情很少会在发生;救下了英宗,保住了大明的脸面;守住了京师,打败了瓦剌,维护了京师甚至整个大明的安定,使其有时间继续的发展下去。

    可当这一切都结束之后,换来的是什么?

    妒忌、不满、愤恨一骨脑的全都冒了出来,这又岂是对一位大功臣应有的宽容呢?

    对自己人是能踩就踩,反之对外人却又表现出来宽容与博大的一面。日本使者木村吉田仅仅只是说了一句,如果两国关系恶化的话,日本国将会由海上犯边而已。就是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呢?大明就要让自己的这位大功臣去认错?

    这将是多么令人寒心的一种表现?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对大明失去信心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引来大事发生时,没有人在敢于站出来为大明而战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

    这一刻杨晨东的心中有如翻江倒海一般的难受,了解后世历史的他,深知汉人之强大的时候总是愿意展现着博大胸襟的一面,但往往一到脆弱期的时候就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时候了。

    这种代价有的让朝代更换;有的让百姓流离失所;还有的让文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还有的让许多中华隗宝落于它乡,永远的在无法回到祖国的怀抱。而这一切的开发就组成了历史,也是一本血泪史。

    人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正是因为对这些东西了解的太多了,杨晨东才决定要改变一切,世界大同的思想方才占据了极为主要的地位。

    了解了历史,才知道什么样的民族是不能宽容的,宽恕的。其中的日本便是最典型的一个。

    这个地盘不大,地势不好的弱小民族,起源于秦末,甚至可以说与汉人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这也使得在很多习惯上,甚至是文字上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地。

    但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让他们从生下的那个时候起就有了一种紧迫感,紧张感。正是这样的压力让他们可以发挥出高于自己数倍的能量来。

    而也是这个汉族旁枝。每当汉民虚弱的时候,他们就会兴兵而来,占尽便宜而走;反之当汉民强大的时候,它又会摇尾乞怜,展现着自己弱小可怜的一面。

    这翻来覆去,百试不爽的手段,偏偏就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