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为有这样的主子而感觉到荣兴。他们也知道了,下一次战争中不用太过吝啬于炮弹和子弹了,这样战士们的安全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这一番话,也无形中提升了李顺福和吴刚等人的身份,相信接下来不会有人在对他们不好,更不会有人去找他们的麻烦。
接下来,为了让高雄和岳光放下心来,杨晨东让虎芒将带来的新炮和补充的炮弹和子弹一一卸下。
04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重48斤,长1023毫米,有效距离1750米,30发弹容。
75式82毫米无座力炮,有效攻击距离2000米;75式105毫米无座力炮,有效距离7400米。
之所以选择榴弹炮和无座力炮,皆是因为考虑到海军的船身承受能力,不然的话,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如此一来,炮弹打出去时对船本身的伤害极小,最其码不至于因此而翻了船。
突然间有了三式新炮,高雄和岳光自然是激动不已。便是冷松和腾山等人也是看在眼中,馋在心里。只是如今的陆军根本用不到这些东西,就算是最近从海军中挑了一些士兵加入,但人数依然还不过三十,这样的人员实在没有装备如此犀利火炮的必要。
“火炮给你们了,非老手不能去操作,至于那些新加入的人,可以先给他们十字钢、弩使用,什么时候经过了冷锋的考核,成为正兵了,才能配枪,这是原则,你们明白吗?”杨晨东看着众人兴高采烈的样子开始泼冷水了。
他绝对不能让那些刚加入的人就摸到枪支,那样的话,一旦起了什么内讧,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是。”众人连声答应着。对于六少爷,他们人人无比尊重,他的话在这里说是圣旨也不为过。
“还有,炮给你们了,枪也给了你们,但是弹药的数目终是有限,我不可能在这里久呆,而一旦你们用量超大怎么办?那就要想办法自给自足。那些铁匠们就会是你们的供给员。以他们现在的能力,造枪炮是绝无可能,但造弹药努力一下应该可以解决。总之,他们需要什么,你们就想办法去弄些什么。除了不能在陆地上去枪,海上的事情任由你们操作。”
明朝如今还在禁海,自然不担心做出什么事情来会惹到他们,所以海上动作就算是大一些也是无妨的。
“明白。”听到可以让铁匠弄弹药,一旦成功的话,那这些武器的威力就会更大了。一时间,大家都保证,铁匠的需要就是大家的需要,不会托后腿。
看着众人都表态了,杨晨东这才放下心来。“你们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另外,尽快的肃清这一片海域,同时派人上赤嵌城去调查情况,要弄到详细的城防图,还要潜人进入,一旦时机合适,里应外合下我们就占了那里。”
“这个好,这个好。”一听这是要开疆拓土了,高雄乐得差一点蹦了起来。
现在他们所呆的地方叫黑码头,之所以取这个名字,足以证明他是见不得光的,而如果拥有了自己的海岛,那便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在不用像是现在这般的提心吊胆,生怕有一天会被人给发现,给吞掉了。
看着大家对于抢战赤嵌城的事情很是上心,杨晨东就知道军心可用,一旦机会成熟了,这些人就是恶狼,将会发挥出无穷的战力来。“好了,不是说又弄了几支新船吗?去看看吧。”
黑码头的海湾处,大大小小的停放着八艘船支。其中两艘较大提四级座船,还有六艘五级的战船。
从当初的两艘到现在的八艘,证明了高雄和岳光等人的努力。对此杨晨东提出了表扬,但又提出了要求,表示还不够,从人员到战船上的数量都不够。
对此,高雄和肖山马上表态,说是有了新火炮的加入,他们马上就会出海,就会壮大起来。
以前的87式榴弹发射器,最多能打1750米,被称为迷你步兵炮,威力是有的,但还是小了点。但是现在有了可打7400米远的无坐力炮,他们自然是信心百倍。这就说明,他们可以远距离的给予敌船以打击,人未至,先胆寒,接下来近距离九五和八一杠上阵,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了。
杨晨东见大家信心十足,也是有些好笑。以后世的武器打现在的冷兵器,偶尔遇到火炮,最多是那种从炮口装填弹药,炮膛内没有膛线的前装式滑膛炮,实在是没有什么挑战力的。
黑码头的视查,让杨晨东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冷锋考核的正式成员达到了近七十人,还有一些正在通过考核和准备考核的,如此算下来,过百人大关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已。或许用不了多久,人数就会达到数百甚至是更多,那个时候他就拥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在配发他们的先进武器,便是有人想对自己不利,那也只是在找死罢了。
当然,在这一切没有成为事实之前,还是要低调的,甚至还要去讨好一些人才可以。想了想,派人送给去大太监王振的礼物也应该到了京师(北京)吧。
京城,又称顺天府,此时于皇宫不远的一处院中,老管家杨海见到了绷着一张脸的王振。
王振,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曾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自比周公,连皇帝明英宗都亲切的称之为先生,可谓是位稳而居,大权独揽。
………………………………
第二十二章 太监王振
一件小事上就可以反应出来,一日王振看到宫门口开国皇帝朱元璋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铁碑,心情很不爽,下令搬去。大家第二天上朝发现开国皇帝的手书没有了,却集体保持了沉默,如此可见其权势滔天到了何种境地。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详,山西蔚州人(今河北),曾侍奉着还是太子的朱祁镇读书。
此人看重权柄,尤其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任何官员的提拔都要给他送礼,任何回京的官员也一样还是要送礼,不然接下来就会有麻烦上门。说起来这与他的出身有关系。永乐末年,朝廷下达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还有这样的好事?地方上都干不出头,竟然还可以调到京城工作当官!
当然不是,无人问津的奥秘就在于,调到京城后干的工作比较特殊——“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
开什么玩笑!老子就是不干学官,也能做个老百姓,干嘛要挨一刀进宫当宦官?!
是啊,谁会干这种傻事呢?
偏偏就有这样干了,他就是王振。
他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生活虽然并不宽裕,但是也不穷,大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别人无法了解的雄心壮志。他并非是小时候就送入到了宫中当太监,而是读书之后,才进的宫。甚至是带着一定报负进的宫。即然地方上难以发展,他就想另辟他路。
别说,凭着察言观色、兼之忍字决,还真就让他成了气候。
对此人的事情,之前的杨晨东是不太清楚的,但他有大仓,那里面可有着不少的历史书籍,自然查到了此人,后一打听,果真是如此,当下杨晨东就请老管家杨海入就见王振。
怎么说杨海以前跟着老爷杨荣那是见过世面的。当时的王振远没有现在的权柄,见到三杨时哪一回不是客客气气,着杨海这个老熟人前去送礼再是恰当不过了。
杨晨东的前身杨东,本身对于一些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对于有些东西的生成同样也是一知半解。但他有大仓,那里有书籍,还有很多现成的书籍资料甚至是成品可供参考。一些明朝没有的东西是拆了,卸了,还是重新组装都没有问题,这才是他最大的优势所有,自然就可以弄出许多新的东西来。
京师中王振的家中,杨海见到了王振,一脸恭敬的表情,让他极为的受用。
想当初,为了搏得三杨的好感,表面上讨好三杨,事事顺从,装成不干预政事的样子。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后来,王振再来传旨时,三杨打破惯例,特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
如今需要仰视,现在那人的管家确在自己面前如此的前倨后恭,远不复以前跟在杨荣身后那高傲的样子,便是感觉到一阵的爽气。
“杨管家呀,说起来我们也是老熟人了,认识很多年了吧。”王振有意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