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历史中相同,便是这随驾之人也是一样。要说变化,唯一京师之中少了于谦这位兵部左侍郎罢了。没有了这个关键时候的中流砥柱,京师保卫战会不会打响,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响,又会有什么结局似乎出现了一丝的悬念。
仅仅是数天时间,京师所有的兵马倾巢而出,北方诸省各路兵马共计五十万大军云集京师,在朱祁镇亲自指挥下,做好了第二日出京援大同的准备。
要打大仗了,且还是皇上御驾亲征。对此,民间的百姓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自明朝建立以来,对外作战上,还未经历失败的大明百姓,对于自家的军队还是信心十足的。
相比于普通不明究竟的百姓,一些重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在礼部尚书胡濙的家中,对皇上亲征就并不看好。
胡府的书房里,胡濙正与长子胡长宁一起分析着战况。
书桌上放着的是前线的战报,上面记载大至如下: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明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父亲,瓦剌大军有备而来,我军却是仓促应战,如此形势之下,当以缓打急,如此凭着我大明的强大国力,可缓缓图之,最终获得胜利。实在不明白为何皇上要亲征,如此岂不是太过冒险的举动了吗?”胡长宁虽然说身居锦衣卫,但在军事上也有着不错的天赋,分析起局势来倒也算是一针见血。
“是呀。”很满意儿子的见地,胡濙赞许般的点了点头。但很快神色间又变得十分无奈的说道:“兵部邝尚书、吏部王尚书还有我们其它的重臣都进言劝谏,但皇上不听,奈何为之?”
胡濙刚刚表现出了无奈的样子时,书房之外胡嫣急冲冲的就闯了进来。一入书房,气都未喘匀,便一脸着急的说着,“祖父,父亲,他也去了吗?可不可以不让他去?”
口中的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谁。面对这个问题,胡濙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杨洗马的确在随驾的名单之列。但听说这是他主动要求的,且明天大军就出征了,除非他自己提出要求,且还需要足够的理由,不然的话,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了。”
“我这就去找他。”胡嫣听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了一起,便欲转身离开。
“等等。”胡长宁忽然出声叫住了女儿,“嫣儿,你毕竟还是一个女孩子,莫说杨家还没有给你下聘礼,纵然就算是下了,没有过门就算不得数,你现在去算是怎么回事?老实的在家呆着。”
“父亲。”听到胡长宁竟然阻止自己前去,胡嫣当即是一脸的急色。虽然没有过门,但她一心早就系在了杨晨东的身上。
似乎知道女儿是什么样的性格,胡长宁在喝止之后,直接向书房之外喊着,“孙闯校尉可在?”
“在。”门外边负责安全的孙闯当即答应了一声。
“看住小姐,没有我的命令,不允许出府。”胡长宁高声下达着命令。男人上了战场,那便是将脑袋拴在了腰带上,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会平安而归。如果真出了问题,女儿终还是要嫁人的,此时此刻自然要先拿全着名节了。
。。。。。。
胡嫣的事情终只是一个小插曲,第二天一早,即公元一四四九年七月十六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据守京师。朱祁镇和王振在几天之内凑合了50万大军,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
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太子洗马杨晨东等100多名文武官员,但英宗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
杨晨东也跟在群臣之中,不仅如此,他还向着王振要了一个参军的职务。
这也是王振为了感谢当天在神仙居中,杨晨东主动替其说话所给予的好处。正是有了参军之名,六少爷得以安排了自己人在身边伺候着。
所谓的自己人,自然指的就是虎芒,以及杨二、杨五还有仇五的第一卫队以及肖峰所带的一营一连的百名冷锋士兵。
此战的结果,只要杨晨东不给予干涉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旦被瓦剌大军所围的话,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那也是很危险的。这杨晨东才将一连的冷锋都调了上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已经开始展露自己的獠牙了。
这就是身为参军的好处之一,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尤其是在王振当权之下,但安排一些人在自己身边还是可以做到的。大军的混乱也给他的安排带来了好处,至少没人去管,没人去问。
同样因为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已有缺粮现像。不断有人死亡,尸体铺满了半边的道路。
这里要说的是,因为大军集合的太过仓促,五十万大军汇集到一起,从开始就混乱不堪。乱到何种程度呢?兵部尚书邝野在半路上就因为拥挤而从马上摔了下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之职,连他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可想而知队伍的组织纪律性会有多差了,这样的军队又能排着打什么胜仗呢?
其形势和做法是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方略,连后勤保障都没安排好,简直把亲征当作小孩子玩游戏一般。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根本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做法。
对于王振的胡乱指挥,杨晨东没有说什么,他清楚,现在即便是想说些什么,怕人家也不会听。即是如此,所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以及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比如说,户部尚书王佐的年纪也不小了,看着他跪在草丛之中,他亲自送去了厚厚蒲团,被随军的锦衣卫指挥佥使纪广看了一个真切,并把此事向王振做了汇报。
王振事务繁忙,大小事都想插上一手,想让大家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听到汇报说是杨晨东所为时,仅仅只是皱了一个眉头,随后挥了挥手,“先随他去,有关他的一切都先记下来,回头再说。”
当然不是好心的放过,而是王振要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回头问责杨晨东所用,看看是不是能够勒索出更多的银子来。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败再败
杨晨东亲到王佐面前,将厚厚的蒲团送到了这位户部尚书的腿下,仅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便引得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双眼含泪。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其它的随行官员却是无人敢做,他们便是保住自身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了。
“杨洗马,你这样做不值呀,回头王振一定会记恨于你的,怕是等到回朝之后,就会清算一切。”王佐好心的提醒着杨晨东。
“无妨,尊老爱幼本是德行之一,就算是他有人问责于我,与他辩解就是。”杨晨东无所谓的笑了笑。心中却在想着,王振还可能回朝吗?
听到杨晨东谈德行,王佐更是老泪纵横,这一刻他真是被感动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眼看着这位老人此刻哭的像是一个小孩子一般,杨晨东蹲下身体,取出了一个随身的手帕递了过去,“王大人,还是要保重身体的,这外面风沙大,快将眼泪擦干,在闹出来眼疾来就不好了。”
“好,好,谢过杨洗马。”王佐接过手帕擦向双眼,心中感激莫名。
人都说患难见真情,这才刚出了京师没多远,杨晨东就已经开始收买人心了,而这不过才是刚开始而已,只能见初见峥嵘来形容罢了。
大军十九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于二十八日到过杨河城南,一路而来,应该说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
杨河城是明朝重镇大同七十二城堡之一,长四千六百余米,城墙高11。6米,还有一条十米深的壕沟,城门内外建有瓮城,也就是刘邦遭遇白登之围的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