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争龙-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国公文武双全,如有良策,某自当遵从。”高君雅忙站起身,表明态度。 他固然不拍作战,但手下只有数千老弱,如何敢出战?

    “哎,某虽有报国之心,却苦无军马。为之奈何?”李渊长叹,仿若是个无助的老婆婆。

    “国公!”刘文静适时出面,慷慨陈词:“某有一言,如今形势危急,当悉开府库兵甲,发粮仓粟米,募集将士,训练军马御敌。”

    兵法有云,先发制人,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落了后手,战火即将来临。主公既然做了这留守官职,就有守土之责。不能被动的等着贼军攻城,当募兵剿贼,先发制人!”

    “募兵剿贼,先发制人?”李渊故作为难道:“这可是违反朝廷法令的,如何能成?”

    “不错,此言大善。若是给叛军坐大,再来讨伐我们,只怕并州就要非国家所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请唐国公出面,募集人马御敌。只要城中大族给予钱粮,此事就好办。” 另一个谋士裴寂夜强烈提议道。

    “那就依照此计办理。等陛下归来,若有怪罪,王某愿和唐国公共同承担,请勿推辞。”这时郡守王威痛定思痛之后,只得同意。

    “吾等愿和国公同进退!”其他人听完后,纷纷赞同。

    “如此,李渊就勉力一试。”李渊在众望所归下,顺水推舟,广招豪杰,募集人马,整军备战。

    布告发出,短短三日就征得人马五万。

    轮到发兵之时,面对突厥七万胡骑,众人莫敢挂帅,虎牙朗将高君雅更是称病不出。

    现在面对危局,原本就有着计划,李渊有条不紊的安排军务,正好把麾下亲信补充上去,环环相套,掌握了军权。

    大权在握,李渊乃选将道:“吾虽聚起了大军,然则尚缺一将才。此是天生,殆非人授,谁敢当先统兵破敌,某必重赏!”

    连问数遍,都无人敢率乌合之众去迎战塞外胡骑。

    “末将愿往,如其不胜,甘当军法!”李世民应声而出,盖压诸人。

    李渊正处于为难之际,见儿子出马,也顾不得其他:“好!毗卢遮,咱们全家的性命就交给你了!”

    李世民欣然奉命,调派诸军,排兵布阵,宛若行云流水。

    先,精选三千铁骑,夜袭突厥前锋,大破之。后,大军列阵而进,布成疑兵之势,诈称二十万大军。

    突厥可汗,阿史那颉利不知隋军虚实,又听说唐国公李渊引援兵赶到,便撤兵而去。

    是役,天命之子李世民初试啼声,以五万新募之军,迫退七万三外铁骑,声名鹊起,很快成了闻名天下的少年英雄。
………………………………

第三卷:立基业 第七十四章:出山

    大业十年,七月二十日,隋帝杨广的天子车驾到达辽东怀远镇。

    八月初十,双方大军交战,隋军死伤惨重,高丽也国势疲敝,乃上书求和。

    八月十五日,天显日食,白昼如同黑夜,顿时三军震惊,杨广不得已班师回朝。

    途径邯郸,遭到贼帅杨公卿劫掠,第八队车马丢失了御马四十匹。

    十月初八,杨广到达东都,下诏平贼。

    命杨义臣清剿河北,张须陀清剿河南、山东,李渊清剿关中,王世充清剿江南,设立四大招讨使,各自负责一地平叛事宜。

    大业十一年,三月,李密携王伯当,房彦藻,柴孝和,祖君彦、郑颋、李文相、张升、赵君德、郝孝德、陈智略、张善相等十二将加入瓦岗军,攻下荥阳,获得大批粮草,使瓦岗军声威大震,成为当世势力最大的义军。

    河北魏郡,滏口径,绵延三十里滏水河处。

    一片片狭长的田地已被开垦出来,春日之际,各家耕种之人纷纷下地,辛勤劳作。

    紧挨着关口,前有警戒哨所,上设弓箭手,每当有进出,便会通知下面守关同袍。

    站在关上,此时可见到下面田野,划分成一块块大小不一格子,一派世外桃源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然则下一刻风云突变,谷外迎面赶来一标人马,金戈铁马之气顿生打破了此悠闲画卷。

    到了关前,这数十骑士下马,他们皆骑着上等良驹,披铁甲,跨长刀,背负铁胎弓,此时在鹿角外一溜排开,甚是剽悍。

    不说马背上的骑士战力几许,光是这些骏马和铠甲,就已是价值连城。

    在乱世中,骑兵代表着强横实力,能左右一场战局的胜负。

    仔细观看,只见马与马之间井然有序,连绵的距离几乎相同,有着暗合兵法之旨的味道。

    但若是陌生骑士到此,关上早就有警戒响箭了,又岂会让他们停下的道理?

    因此往日戒备森严的关口,嘎吱一声打开了大门。

    “回家!”当先一个大汉下马,其余人等跟着,鱼贯而入。

    “按出发时日子来算,王伯仁他们此时应该快回来了。只需再等上几天,想必便能确定魏郡的各县形势。”在关上大堂内,高驷召集众将议事,如今已经成了个长脸八字短须汉子,典型的武人相貌,外表来看颇具威严,有种慑服人心的气度。

    他身着一身甲胄,打磨的质地上乘,身佩七星宝剑,一派上位者气势,坐立之处,亦是众星捧月。

    望着邺城方向,表面上沉着,心里早急不可耐说出这番话来。

    诸将闻言,其他人目光随之望向邺城方向,却无一人不在摩拳擦掌。

    堂下诸人,皆沸腾起来。

    再次打开地图商议一阵后,高驷起身走到窗前,按剑远眺,望着远处谷口动静,根本不去理会堂下纷乱的情况。

    恰在此时,没过一会,两个少年郎匆匆跑进来,态度恭敬,抱拳行礼,急忙道:“将主,王百长带人回来了,军情已勘察完毕,途中并无什么损失。”

    “如此便好,彭石头,你下去把他迎上关来,外界局势到底如何,某要做出决断。”高驷奋然道。

    “诺。”彭石头飞速转身,向关下奔去。

    一年半的积累,滏口径已经聚拢了七千军马,渐渐重整往日气象。

    茅城大战后,虞世南闻之,大为愧疚。

    后见杨广无道,便联络了麦氏三兄弟,带着彭石头和贾元度两位小将北上,几经波折后终于在此相会。

    第二波,乃是徐小慧和杨敏由韦珪安排韦氏护送着前来相会,还有李百药,贺怀亮,郑俨等跟着到来。

    第三波,乃是被捕后逃脱的韩世鄂和流洛他乡的尉迟恭、柳庄也被找到,引到此地。

    崔略果然长袖善舞,在最困难的时刻,说动薛氏兄弟,借来粮食稳住了人心,从此就扎根在滏口径了。

    一群人同样忙碌着,参军崔略指挥几个手下,将院落腾出来,收拾妥当,供众人议事,作最后的决定。

    其实早在多日前,这几个院落,便被主将高驷指出来,特地打扫一番,用来誓师所用。

    今日,却是突然又改了陈设,自是要显得更加庄严。

    看的出来,高驷对这新出山的决定很是看重,即将出兵的决定,不仅在滏口关下召集士卒,而且腾出半个雄关,来统一诸将方略。

    上下同欲着胜,故而连参军崔略也被专门请出来,主持此事。

    滏口径内所有人都知道崔略是大帅智囊,由他来操办大事,足可显出大帅对出山的重视程度了。

    回来后,在路上,沿途已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稍远处,是谷内兵营,有着三座大营,都是人员汇聚,甲胄森森,还挂着一只青龙牙旗。

    彭石头引路, 几个兵士簇拥着王伯仁归来,一见到高驷,便忙赶上来行礼。

    王伯仁这时,猛然抱拳大声说着:“主公。”

    他此时,全身上下还穿着披甲,腰间挂刀,行礼时刀鞘相撞,叮当作响,自然带上了一丝兵戈之气。

    高思注视片刻,急忙问道:“说说魏郡官军防御如何。”

    王伯仁大为得意,双眼放光,煞气流转,铿锵有力地说着:“魏郡各地完全是没了管束,流民匪徒不计其数,下辖十一县各据一方,正是我们出山的大好时机。”

    高驷笑着:“既然如此,你认为当如何进兵?”

    这用兵之道,虚实变化,人数多寡,兵卒的训练程度,包括辎重多少,都是要考虑在内的。

    自从受命打探军情,王伯仁就潜心思索,此刻就不加掩饰,立刻将心中所想全部合盘托出。

    “自然是直攻相州。”王伯仁按捺不住心思,当先说着。

    高驷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