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豆蔻年华?十三岁?!”王栋心中一阵惊叹,暗道,“天啊,这样的年纪,在二十一世纪才上中学而已,在大唐竟然已嫁做人妇了……”
……
在大唐的婚嫁制度面前,王栋用了好久时间,才慢慢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知道在大唐……男子多少岁不结婚,会不会被罚钱?”王栋突然意识到这个迫切的问题。因为,在七公与他办的“公验”之上,王栋的年纪,是十九岁。
对于这个问题,王栋没敢去问其他人,因为他怕自己被别人当“外来生物”的目光。
“看来,需要找个机会恶补一下大唐的婚嫁制度了。”王栋暗下决心道。
时间来到下午,王栋、九公等人,照常开业,并且向购买的百姓宣布,从明天起,将会有更多的油条摊位,出现在晋阳城中。
“大家,只要看到有这样标志的招牌旗子,那便是我们的摊子,无论是价钱、用料,都和现在一样。”王栋手里拿着自己特制的“商标”招牌,向人们普及着。
“阿娘,那上面画的是什么啊?好有趣哦。”一个孩童被王栋招牌上的蓝色“熊掌商标”所吸引,天真的问道。
“这个是熊掌,在外邦是‘嘿,给吾米饭午’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中原打招呼或者相互庆贺的意思,就像我们这样。”九公一边解释着,一边转身与一名王家奴仆做着示范。
“嘿,给吾米饭午。”
两掌击在一处,却也有模有样。
“哦,原来是番邦的语言啊,击掌庆祝?怪不得那图案像个手掌呢,来,大家都来学学。”
“好好,真有意思。”
“嘿,给吾米饭午……”
一时间,“嘿,给吾米饭午”在人群中,响个不停。
………………………………
第四十二章 释权
忙活了最后一个下午,情况终于在接下来发生了改变。
在九公的安排之下,清晨的早市,出现的摊位上,已不是王栋等人,而是换成了九组新面孔。那些经过了培训的摊主,开始正是上岗。
形制相同的摊位,在城东的早市一字排开,那阵势,却是有些壮观。
而王栋、九公等人,也从最初的实施者,变成了现在的管理者。
王栋、九公只需要在几张摊位之上不断巡视,其他的事情,他们已不必操心。
对于这样的改变,王栋、九公是乐得其成,不过闲下来的张家小娘子,心中却有些空落落的。
雇人的摊位,九公给那些摊主和帮手开的价钱非常不错,摊主每日得20钱,伙计每日得10钱,这样的工资,在大唐已算得上高级“蓝领”,以王栋的话说,这样才能让他们尽心尽力的办事。
不过,这样一来,王栋、九公等人,落在手中的利润,就有限了。
不过幸好,晋阳城中,王栋的油条摊位异常火爆,就算是摊位扩展到八个,仍然需要排队才能买到。
一天下来,除去所有成本和花销,一个摊位王栋赚到手中大约15钱,八个摊位,便是120钱。
当日,王栋与王梦瑶的约定是,除了补贴粮店的钱,剩下的钱可由王栋、九公二人自行调度使用。
一天赚下120钱,这已算的上一笔巨款,不过王栋却不着眼于此,他要将这些钱,再投入。
不过,这其中毕竟有九公和张家娘子的功劳,他不能独裁决断,因此需要开个“董事会”。
将负责监管、调配工作的九公、张家娘子召到一处。
“王郎,面粉快用完了,我要去粮店催一下,你唤我来,有何事?”九公,本就是酒肆管理的老手,现在让他管理这些摊位,他也算重操旧业,做起来得心应手。
张家娘子则负责监督油条、豆花的制作情况,保证食品质量。
王栋望着九公道:“有很重要的事。”
王栋表情严肃,九公、张家娘子也认真起来。
只见王栋将目光移到张家娘子那里,认真的问道:“倩娘,这几日,你没日没夜的为我们操劳,真的是辛苦你了。”
从最开始,到现在,是张家小娘子,一直与王栋坚持到现在,说起功劳,她要占一半。三人之中,她应该是最辛苦的那一个。
“王郎说的哪里话。”张家小娘子赧然一笑,第一次,王栋唤她倩娘,而她竟也不反感。
王栋道:“所以我觉得,日后我们所有摊位都有你来监督,至于工钱,每月一贯,倩娘你觉得如何?”
“一……一贯?”张家小娘子惊得张大嘴巴,从小到大,她都没过这么多钱,现在,竟然每个月就能挣一贯。
“没错,就是一贯。”
“可……可是,我怕担当不起。”拿这么多钱,在倩娘看来,一定是要很有本事的人。
九公却笑道:“王郎说你行,你就一定行,快点答应下来吧。”
“那好吧,我且试试。”
王栋之所以将监督之重任交于倩娘,他看重的正是倩娘的认真、负责以及信用,这在食品行业是十分重要的。
“至于九公,材料调度,账目管理等方面,就全靠你了。”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后勤保障,物品的调度,将会变得愈发复杂,这就需要一位有经验且老成持重的人坐镇,此人自然非九公莫属。
而对于一个大型的商铺而言,财政大权,可谓最大的权利。王栋知道,他虽已深得九公信任,但九公毕竟才是他的“领导”,这最重要的职位,自然也要是九公。
况且,账目管理,同样琐碎、繁杂,并不适合王栋性子。
九公自然也能看出,王栋这是在“交权”,点点头道:“那你呢?”
王栋笑道:“我当然是负责训练新人,开辟市场了,毕竟要想把咱们的摊位,开遍整个并州,少了我,又怎么成?”
王栋故意将自己的“工作”说的非常重要,故作轻松,其实是想让九公安心。毕竟,所有重大的权利,都已经给了九公,王栋不希望他因此而对自己感到“愧疚”。
“那你的每月的工钱?”
王栋笑道:“我是王家的仆人,如果九公觉得我做的不错,给些赏钱,也就是了。”
王栋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是金钱如粪土。虽然王栋对钱财已不那么看中,但准备一些赎身的钱,还是非常必须的。
“好了,要说的就这么多。”王栋笑道。
话音落下,倩娘已经向着屋内疾步走去:“娘,娘,你知不知道,倩娘现在一个月可以挣一贯钱了,一贯呢。”一边走,倩娘一边说。
“啥?”老夫人显然听力不太好,直到倩娘又重复了一遍。
“我的天啊,一个月就能有一贯?!”老夫人的声音,自房中传来,“倩娘真有本事!”
“哪是我有本事,”倩娘的声音传来,“多亏了王郎。”
“是啊,王郎真是咱张家的大恩人。”
“这下,咱们两个,就有好日子过喽。”
……
听着屋内,张家两婆媳的声音传来,王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想不到,帮人竟然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幸福和满足感,难道这就是俗话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九公,你不是说要去催面么?”王栋转头,却发现九公正盯着他看。
九公一愣,道:“对啊,差点忘了。”说罢,九公转身便向外走去。
“多谢。”
空中,自九公的方向,传来了两个字,再抬头,已经不见了九公的踪影。
王栋笑望着门口的方向,轻声回道:“不客气。”纵使,那里空空如也。
……
“三娘,五位老主顾,又派人来催了,”晋阳城王家粮铺内,荃伯一脸愁容的望着王梦瑶,“在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我们要不要……”
“荃伯,回复他们,店中暂无余粮,让他们稍作忍耐,新的面粮已在来晋阳的路上。”
“老奴领命。”荃伯叹了口气,转身退出。
………………………………
第四十三章 长孙皇后的关注
随着王栋的生意越做越大,果如王栋所言,王梦瑶手里的面粉,已无法满足。
这二日,王梦瑶私自下令,暂扣下本打算发给五位老主顾的面粉,以保障王栋、九公的需求。另一方面,她又火速修书与总店,阐明理由,希望总店能大量供应粮面。
对于王梦瑶的如此做法,荃伯是非常担心的,因为如果无故得罪了这粮店的五位老主顾,带来的损失,可能远比预想中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