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栋不由得不兴奋,因为现在,他面前的这根油条,除了大小,与他在二十一世纪吃到的几乎完全一样。
“原来,是因为温水可以使酵母菌充分发挥作用,炸制出来的油条,才会更加的蓬松。”
王栋一个人兴奋,其他人却是一脸茫然,九公问道:“这样,就可以利润翻番了?”
王栋压下心中的兴奋,点头道:“九公你看,同样的一块面团,制作出的油条,多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用这样的面团炸制出与早上同样大小的油条,便会少用三分之一的面团。”
王栋的话说到此处,再笨的人,也已经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张家娘子双眼放着光计算道:“也就是说,三石面粉,做出的油条,将会多三成,那么卖的的钱也会多三成。”
“没错,”王栋又发挥了他惊人的心算本能,“多三分之一,便是220多文钱,也就是说,同样三石面粉,我们的收入可以是880多文。”
九公捋着胡子笑道:“880文,支付给三娘780文,我们仍然剩余100文,完全可以应付其他成本。”
“没错!”王栋兴奋的点点头。
众人却未发现,此刻,已是华灯初上,直到老夫人举着一支油灯走过来,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天已大暗。
“想不到都这么晚了,”王栋目光转到九公那里,道,“九公,我想将今天的这些内容整理一下,也好拿给三娘过目。”
“也好,我们之中,恐怕也只有你能将这些事情,说的清清楚楚了。”
“那明天的早市……”
九公笑道:“我看,明天咱们还是停业一日,将新的制作流程完善一番,再开始。”
王栋点头:“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计划写出。”
“好,就这么办。”
于是,在达成这些共识之后,众人分头开始了行动。九公和两位仆人,寻来笔墨和白布,然后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告示,将其挂在他们早市摊位之旁,说明停业一天。
张家娘子和另外一名仆人,便在家中将器具洗刷干净。
至于王栋,则酝酿自己上报与梦瑶的计划将如何写。
只不过,当王栋酝酿的差不多了,这才悲剧的发现,他不仅对大唐的文字一知半解,而且连写计划用的“纸”都与现代大不相同。
王栋此刻,手拿狼毫笔,望着眼前那张巨大的纸张,有些发懵。
“难道……大唐的一页纸,都这么大?”
其实是王栋才疏学浅了,大唐的书,并不像后世那般装订成册,而是一张卷轴一样的东西,写好之后,将卷轴卷起,便成了一本书。
不过,书的样子不一样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王栋根本不会大唐的文字,更别说要用毛笔写出来了。
………………………………
第三十四章 大人物
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王栋最终还是放下了“尊严”,找九公帮忙,他口述,九公则帮忙书写。只不过,遭受九公的奚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已是后话。
……
目光转到晋阳城最大的一座官家府邸之内,此刻一对母女,正在长廊之中徐行,仔细一看,正是昨日上午,那立于王栋摊位之前的美妇人和女童。
太原,是大唐李氏起家之地。在大唐建立之后,太原划为并州,州治设于晋阳城,不过唐初,坊间仍以太原称呼。也正是太原,与李家有这种剪不断的关系,因此并州与其他州府相比,尤为引人注目。
如王栋猜测的那般,这对母女竟能够自由出入州治的府邸,显然不是常人。
母女二人,走累了,坐于凉亭之中休息。
过了没多久,一个人影自远处匆匆而来,直奔凉亭。此人,一身圆领长袍,头戴黑色璞头帽,行走之间,虎虎生风,气度不凡。
不过此刻,这人,显得有些焦急,来到凉亭之后,竟是径直跪拜下去:“臣李俭,拜见皇后娘娘,长乐公主。”
“莒国公快快请起。”
王栋猜想,这母女二人,出身非凡。可是他万万都不会想到,这美妇人便是一代天骄“天可汗”唐太宗的老婆,而那女童,便是唐太宗嫡长女。
至于,下方站立之人,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莒国公唐俭。
今日,大唐的三位重量级人物,会集于此,不知所为何事。
唐俭站定,望着长孙皇后,道:“皇后怎的也来了晋阳?”要知道,皇后乃是后宫之首,怎么可以随便离开皇宫?
至于唐俭,他本就是并州晋阳人士,抽空回乡省亲,也是合理之中的事情。
长孙皇后望着唐俭,叹道:“哎,大唐灾祸三年,我这个当皇后的,又怎么安心的下?重归故地,看百姓现在是何生活。”太原,毕竟是李氏发源之地,饮水思源,长孙皇后对太原十分关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俭道:“皇后忧国忧民,乃是我大唐百姓之福,只是皇后还要保重凤体。”
长孙皇后道:“这个莒国公勿需担忧,我在晋阳只呆数日,不日便会启程返回长安,莒国公忙自己的事情,便可。”
“是。”
长孙皇后,不喜干涉朝政,不过这唐俭此刻不好好的呆在长安,也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莒国公,陛下派你来晋阳,是否有要事?”长孙皇后问道。
唐俭一时有些吞吞吐吐起来:“这个……这个……”
“算了,莒公既不好开口,我也不问了。”
“皇后娘娘不要误会,”唐俭连忙回道,“此次,陛下派我来晋阳,只是说让臣巡查一下并州的情况,不过,臣猜测,陛下的目的,不在于此。”
“哦?莒国公不妨说来听听。”
“臣猜测,陛下派臣巡视河东道,怕是与北方突厥有关。”唐俭回道。
长孙皇后皱眉:“怎么?陛下真的想进兵突厥?”
“此事只是臣的猜测,当不得真。”
唐俭的猜测,让长孙皇后眉头微皱。大唐,此刻正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加上灾祸不断,国力尚未恢复,如果此刻再征突厥,将会劳民伤财。
太原晋阳乃北方重镇,当年李家便是以此为根基,得了整个天下。现在,又派唐俭前来巡查,备战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短暂的失神之后,长孙皇后挥挥手,示意:“莒国公,你先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是。”李俭败退,长孙皇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昨日,她上街巡视,发现灾祸已导致物价飞涨,如今太宗又要准备征伐突厥,这让她这位一国之母,怎么可能放下心来。
“阿娘,质儿饿了。”不知过了多久,长乐公主李丽质牵牵长孙皇后的手说道。
长孙皇后回过神来,这才发现,原来日头已经西斜。
抬手摸摸长乐公主的头,长孙皇后慈爱的问道:“质儿,你想吃什么?”
“嗯……当然是这晋阳有名的小吃了。”
“小吃啊?”长孙皇后先是一愣,尔后点头,“好,不过今天时日已晚,阿娘明天再陪你出去吃这里有名的小吃,好不好?”
“好。”李丽质乖巧的点头。
长孙皇后,便是有这样的力量,她对子女、丈夫,总是有安抚的法子。
……
当深夜来临,王栋手里拿着九公写好的“计划书”,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从上午到现在,他和九公便一直修修改改,纸张不知浪费了多少,终于完成了这万言的计划书。万言,在大唐,几乎等同于一本书了。
将墨迹吹干,王栋小心的将计划书卷起,明日它便会被放到三娘梦瑶的手中。
做完这些,王栋如释重负,回过神来,才发现九公等人,已经不在酒肆之内。看来他们,是去到张家娘子的家中,准备明天的所需材料。
那三名九公借来的王家仆人,在三娘的特许之下,留了下来,不然光凭着王栋、九公、张家娘子三人,根本不可能应付明天的场面。
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的九公等人,从王家粮店,直接运来了六石的面粉,在他们看来,明天摊位一开,怕是要从清晨卖到傍晚了。
王栋收好了计划书,然后也赶到了张家娘子家中,发现九公等人正在忙碌。
“哎,咱们几个,明天怕是要类似喽。”九公便干活,一边说道。
此话正好传入到来的王栋耳中,王栋洗了把手,便加入到劳动的大军,笑着道:“九公不要着急,只要明天三娘同意了我们的计划,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