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9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这位冯氏,因为过着受人尊宠的优越生活,让她肌肤细嫩、眉黛目清,但神色间就掩饰不住一丝骄傲之气。

    就连她的红马站到赛位上去时,也显得极不老实。

    立刻有江安王府的娄罗们高声呼好,为自己的主子助威。

    冯氏抬眼看去,在看台下方正好站着身材高大的李元祥。

    李元祥不去看台上就座,而是被一群手下簇拥着站在看台下方,此时正握拳、冲她用力地挥一挥,那意思是,“你给我拿个好名次回来!”

    第三位的是舒王李元名的妃子赵氏,今年二十二岁了,她身材小巧,乌发如云,丹凤眼上描了淡淡的乌影,偶尔的顾盼中熠熠有神。

    她所选用的马匹也不高大,提马上前时显得极为谨慎,与江安王妃并排着,但有意无意地与她拉着距离。

    舒王李元名是小杨嫔所生,此人行事严谨、不矜夸,对家仆管束甚严,深得贞观皇帝的喜爱。他的王妃也同样谨慎,太子妃隔着中间的冯氏与舒王妃问候,她微笑着回礼。

    这两位的丈夫都是“元”字辈,与贞观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因而占到了第二、三位的位置。

    第四个上前的,是蒋王李恽的正妃刘氏,她只有十九岁,正是好胜的年龄,坐下一匹斑马生龙活虎,手中的马鞭也如太子妃那样缠了金丝。

    李恽是贞观皇帝与一位姓王的宫女所生,与太子李治同辈。但听说他玩物丧志,喜造奇巧之器,好异服珍玩。

    有一次李恽由国中各州府搜集到珍玩四百车,令所经州县大动干戈地护送,被御史台劾奏。但皇帝却将奏章压制下来了,对李恽半句也未加责问。看得出皇帝对他也是极为宠爱的。

    第五位是纪王李慎的正妃崔氏,二十一岁。李慎是皇帝陛下与韦妃所生,眼下兼任着襄州刺史,治下襄州夜不闭户,曾得到皇帝颁下玺书勉励,当地人为其立碑颂德。

    由出席此次赛马的四位亲王妃便可看出:不论是高祖的儿子,还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儿子,好也好的出色,坏的冒脓水的也有。

    她们都身穿着内命妇的公服,佩、绶规格同诸亲王,头上同样未戴钿钗,只用丝带将头发系住了。

    看台上那些有经验的大臣们据此便能猜得出:在当朝人数众多的亲王当中,能够坦然与太子相处而不必有什么疑虑的,也不过就是这几个。

    别看出席比赛的只是他们的王妃,但却体现着他们本人同太子的关系——有的是关系真好,有的只是什么不论。

    皇家本就不是有情的地方,每个人都得竭力保护自己。

    亲王也是如此,不能让任何人看出他们的失望、高傲、颓丧、不平、野心……等等各种不良情绪,尤其是不能让太子加深对他们的上述印象,哪怕让太子怀疑到这些也是不妙的。

    因而,多数的亲王选择不让自己的王妃参加,而且不参加也要有合理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不擅骑马、身体不好等等。

    即便如此,今天出席赛马的四位王妃中,就有两位跃跃欲试,有些志在必得的架势。而舒王妃赵氏,和纪王妃崔氏看起来则有些拘谨。

    不明原委的人认为,这是她们受过良好家教的结果,太子妃王氏有意地隔着人与这二人打招呼,让她们自然一些。不过明眼人在这个细节中已看到了许多内容。

    第六位,便是来自高府的东阳公主。公主是有很多,但门楣如高府的就没有多少了。

    东阳公主知道自己的右边是柳玉如,但左右看了几次都找不见她。马上便要开赛了,她怎么还不来?

    对于柳玉如,东阳公主是极为喜爱的,曾不止一次地在皇帝陛下跟前提到过她。公主今天也有意地打扮过,但却不大想与那些王妃们争什么。

    不过公主知道,只要柳玉如一出场,一向以容貌自矜的这几位,尤其是江安王妃和蒋王妃一定会收敛一些的。

    柳玉如的这个第七的位置,是东阳公主给选定的,第一排只这七个人,她让柳玉如与太子妃王氏分处第一排的两端,那么太子妃王氏也就不会有什么尴尬了。

    “兵部尚书府柳夫人到了吗?”验看号牌的人已是第二次叫了,东阳公主在马上回身,往场外看。

    与公主隔着一位的蒋王妃不耐烦地嘀咕,“她怎么还不来呢!”

    而与她也隔着一位的江安王妃冯氏则怀疑道,“她只是尚书夫人,如何站到了第一排!”

    太子妃微笑着解释,“但她属国夫人列,是可以的。”

    东阳公主不说话,心说柳玉如到场后,看你们还闭不闭嘴!

    公主认为是高峻奉太子之命,匆匆赶去泉州赈灾,柳玉如一定是因为打点他的出行,才耽误了。

    有些人满怀憧憬地等待,为了一睹柳夫人芳容,他们认为就是多等上一会儿也是值得了。

    但褚遂良派人从看台上下来,说柳夫人今天不到场参赛了,她临时决定随兵部尚书高大人去泉州赈灾。

    其他的一品国夫人和将军夫人们,在场外的再一次骚动、和人们议论纷纷中陆续入场。

    相比而言,后面依次排至第二排、第三排……第五排的国公夫人、特进夫人、尚书夫人、千牛将军夫人、太常卿夫人和卫尉大将军的夫人们是很自然的。

    卢国夫人五十多岁了,在进入赛位时开玩笑说,论骑马她是不惧怕谁的,想当年在随着卢国公程知节打仗时,有一次逃命,贼将的射出的箭都追不上她。

    在轻微的失望气氛中,礼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在看台上鸣锣一声,马鞍上挂着金质号牌的夫人们起动了坐骑。

    人们呼喊起来,口哨声也有,蹄声如鼓,敲动着赛场,江安王妃和蒋王妃两匹马当先冲到最前面去了。

    为了催促其他人快些奔驰起来,连鼓声也响起来了。

    人们看到太子妃微笑着、鼓励舒王妃赵氏和纪王妃崔氏,并挥起手中的金丝马鞭、用力地抽在她们坐下马匹的身上,令它们吃痛奔跑起来。

    所有人发出了一阵欢呼,赞叹太子妃的礼让和平易,比赛终于有了些比赛的味道。

    大道边,有成群的年轻人随着赛队呼喊着奔跑。

    他们可以有些大胆和失礼地追着看比赛的这些人,目光可以在那些王妃公主们的脸上流连一下,而且也没有官差来趋赶他们。

    这简直就像是过年一样快乐!

    在大明宫东宫墙之上,太子李治正注目看着城外驰过的第一组赛队。

    他轻而易举地在参赛的五十人行列中找到了自己的夫人王氏,以及他同父异母的姐姐东阳公主。这两人驰在一起,马速不快,但看起来有模有样。

    李治认为,太子妃王氏在这些人里是最为引人凝神的,不仅是因为今天她穿了唯一的黄罗衣饰。万里是她不争抢,反而还替别人助鞭。

    太子没有看到柳夫人,不过认为柳玉如今天的缺席,恰好给了王氏大放异彩的机会,太子怀疑这是不是高峻有意为之。

    宫墙上可以并排驰得开四辆小型的宫车,宽阔得很,但风也很大,太子的护卫们受到了示意、离开李治身后二十几步远。

    在他的身边只站着一位侍女,她头戴有面纱的宽沿遮阳帽子,与李治离得很近。在太子妃驰过去时,这名侍女由衷地低声赞叹道,“哇,太子妃真是漂亮!”

    李治同样低声道,“你也是。”

    太子这样的评论,就有些轻佻。她用遗憾的语调,用更低的声音对李治说,“只可惜,你不让我参加比赛了,枉我练了那么久,为此还坠马了……累你费心为我治好。”

    李治有些心神摇荡,意识仿佛一下子、被她的声音拉回到太子别宫的香罗寝帐里去了。

    他心虚地回头,假装追看城下驰过去的马队,其实是在留意那些护卫,风就是从他们那里吹来的。

    他说,“我认为卜正的占断根本就没有错。”

    他低声默诵道,“户庭不出姓名香,久滞宫中未见伤……未见伤。”

    太卜署的那位糟老头子好像是生着千里眼。那么,泉州的海溢便是他与眼前人的妄行引起的?

    但他查过,雨天里皇帝的那句口旨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内侍明明白白记录在案。

    而且这么久了,她在坠马前几乎天天在安喜殿出入,坠马之后更是连床都不下,翠微宫里根本一次也没有找过她。

    这时,这名罩面的侍女急切地说,“她们跑过去了,我们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