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这才注意到地势已经渐渐地升高到六七尺高。在脚边浓密的灌木后边就是虚空,如果踩空的话,那些灌木是承载不了一个人的重量的。姑娘说,“这里是我家的后院,多久都不会有人从这里来的。”
再往上走去十四五步,灌木丛退去,眼前豁然开朗。一架木梯引导着他们下到了一小片宽敞干净的林间空地。空地上建着几间茅屋,后檐下挂着兽皮,浓密的枝叶从上边垂下来遮住了大半条屋脊,屋后院子的角落里有一眼水井。
另一个人的呻吟声把三人的目光吸引到头顶,高峻发现在茅屋的后边,树丛后露出来一段黄木架子,呻吟声就是从离着地面一丈多高的地方传出来的,看不到人,但是知道受伤的是个年长些的女人。
柳玉如对姑娘道,“快带我们去。”
姑娘显然不常见到生人,此番领着高峻三人进入到自家后院里,只知道很快地撤去了靠在后墙上的梯子,然后有些迟疑要以什么礼节招待他们。听了柳玉如的话,姑娘立刻领着他们绕过了茅屋,三个人立刻看到在屋前搭设着一座两丈高的木架。
木架四只脚,都是笔直粗大的整根柏木,四条支柱竖上去汇聚于顶,被铁条箍住固定。在木架的中间高度架着一只径达八、九尺的木轮,轮子上缠绕着由三指宽的蔑片接成的绳索。绳索从木轮一边垂下来,一直深入到地面上一只由青石垒成的、直径半尺大小的井眼里。
高峻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他发现呻吟声就是木柱边的地面上、那摊淋漓的血迹上方传下来的。抬头看到一位五旬左右的妇人正跌倒在木轮边伸出来的一座平台上,平台铺着木板,看不到细情,只看到她在台边露出来的半边身子。
有一只直上直下的木梯通到平台上去,姑娘冲上边喊道,“娘,你再忍忍,我找帮手救你来了。”那妇人在上边呻吟着问,“什么人呀……从那边来……可靠不可……哎呦!”
在她们母女说话的功夫,高峻已经攀着梯子爬到了一丈高的平台上。平台上斜卧着那个妇人,正支起上身看着一跃上来的男子。
右腿已被鲜血染红了裤管,血从平台木板的缝隙里滴落下去,显然伤得不轻,她不能自己回到地面上去,而那姑娘也无力带她下去。
平台并没有多宽,再上来一个人就有些摇晃。高峻简单查看了妇人的伤势,先替她止了血,一只手挟她起来,再一只手扶着木梯,一步一步回到了地面上,妇人在半空里便连声道谢,问他们从哪里来。
柳玉如跟在他们身边,替高峻回答妇人的问话,而樊莺立刻叫那姑娘到屋后的石井中打来清水备用。
高峻拿了剪子小心剪开了妇人小腿上的裤管,不由地对柳玉如叹道,“夫人,怎么我们一到江南,就遇上了两个断腿的,难道是有什么预兆?”
妇人和那姑娘立刻紧张起来,声带哭腔问道,“断了么?这可怎么是好!”
高峻道,“你们放心,我就是专门跟断腿打交道的,遇到我你的腿就没事了。”她们听了这才放心。高峻一边给她接续断骨,一边听妇人说她受伤的经过。
原来那只九尺大小的木轮,轴的两端固定在木架上。另有一只木轴与主轴相接,一直延伸到方才那座平台上。人在木台上踩动脚踏板,与之相连的木轴一端有凸轮慢慢给主轴加力,让挂了蔑绳的沉重木轮缓缓绞起来。
加力到一定程度,凸轮滑出,木轮就会短促地回旋,让挂在蔑绳底端的铁锥完成一次短促的冲击。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天色忽然一下子暗了下来,妇人吃惊一脚踩空,而木轴端部那只木制的凸轮突然断裂开了。
柳玉如问,“可是你们做这些是为着什么?”
樊莺也问道,“是呀,这很好玩么?这样小的一个眼,又不能提水。再说你们不是有水井吗?”
妇人有腿已经被高峻接好了,又由自己的女儿清洗过、上好了金疮药。此时她已放心,脸色也有了些红润。
她看得出救自己的三人没有恶意,听口音又是远道来的,就放心地对他们说道,“实话告诉三位恩公,这井可不是为了打水的……而是要往上提囟水的!”(未完待续。)
………………………………
第457章 天降神人
樊莺问道,“大婶,不管是提什么水的,但是我看那只井眼只有一只大碗相仿,要用什么桶把水提上来呢?”她还是不大相信,以为是妇人在诳自己,一边说一边摇头。
这位妇人已经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伤腿处由于断骨复位疼痛减轻,而且上了药的部位正有一股热力慢慢的散发开来,想来药力已经发作了。
她见来的这三人,男的也就二十来岁,两位女子一个二十几岁,另一个看起来连二十岁都不到,个个生的都不是一般人物,让她控制不住地有着想与他们亲近的想法。
听了樊莺的话,妇人道,“姑娘你不知道,这眼井中的囟水可不是一般的水桶能够提上来的,要用无底桶来提。”
一直站在妇人身边的那位姑娘是她的女儿,现在她也由最初的紧张中走出来。听了她娘的话,姑娘争着说,“娘你歇歇,让我来说。”
姑娘道,井口只有大汤碗口粗细,一般的水桶是下不去的。从井里往上提囟水,要用一种专用的水桶。桶又细又长,是用四根打通了节的粗竹筒帮在一起做成的。在每支竹桶的下边,里面都有一块牛皮做的活板。这只桶到了井底,插进了囟水里,囟水就把活板冲开涌到桶里了。
樊莺接道,“我知道了,是不是等到水桶往上提的时候,桶里的囟水压住了活板,囟水就不会流出来了?”
姑娘说,正是,姐姐你真聪明。等到水桶提到了地面上,用不着把它横过来,只要用个铁钩从底下把活板向上一顶,囟水就哗哗地流到出来了!
柳玉如问,“能说说这囟水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
妇人道,“眼下你们看是看不到呢,不过我倒可以给三位恩公讲上一讲的。”她说,囟水刚从井里面提上来又黄又是浊的,又苦又涩,要把它静放些时候,等澄清之后放到锅子里去熬。
那时的锅子可不是一口,要在院子里一连排开好几口锅的。囱水在第一口锅里熬上一段,等它变得浓一些时,就舀到第二口锅子里,再熬。一边熬还要一边不住地搅动它,然后再把又浓了一些有囟水舀到第三口锅子里,再熬。
最后,最快也要一天一夜的光景,等到锅子里的水干掉了,最后一口锅里的囟水就只剩下了白花花的盐了。
妇人说,有时因为囟水质地的原因,熬出来的盐不一定干净,那就要把盐铲出来装在篾笼里,再往上边泼清水,等把盐里的脏东西都滤干净,那就成了真真正正的雪花儿盐了!
到这时,高峻、柳玉如和樊莺才明白她所说的囟水是做什么用的。就听妇人说,我家的这口盐井还没有最后打成功,因而我说你们现在是看不到什么囟水的。
“那要多久才可以打成呢?”樊莺问道。
妇人有些无奈地说道,“姑娘,你问我我哪里知道呢!”她看着女儿说道,“自从我有了她,我家就在打这口井了,到现在要有二十多年了。”
妇人又说道,“盐井不是随便打的,费功费时不说,打到最后还不一定出不出囟水呢!不过我们在开打的时倏是找人看过的,那人是个看井的老师傅了,眼睛毒得很,他就说一定会出囟的!”
二十年前的老师傅,估计眼下在与不在人世都两说着了,但是他给这家人留下来的希望还支撑着她们。
柳玉如问,“怎么我看你家中就母女两个,没有其他的人了?”
妇人道,“有,有,有不少呢!”她女儿抢着说,“有我爹、还有哥哥呢!”
妇人嗔怪道,“当着恩公们不懂礼数,不知道时候不早了,要给恩人们做饭?”高峻抬头看天色,已经午后未时时分了。
姑娘头一次见到家中来这么多的生人,听了母亲的话立刻跑出去弄饭。高峻三人就陪着妇人说话。他们问起家中的那些人,妇人道,“我们一家的希望都在这眼井上边,当家的说再努努力也就该出囟水了,可是篾绳下边打井用的铁头不行了,底下的石层再也打不下去。”
“是不是要换新的?”柳玉如问道。
“是呀,再怎么难都不能半途而废,这是当家的说的话。他半月前带着儿子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