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道,“此事……依朕意,上元节不必投放了。总归是喜庆嘛,弄些牙签粗细的也就可以了,妇孺皆可取乐,干嘛弄得跟棒槌似的!”
官员道,“陛下,小臣有信心在上元节前改良捍天雷。”
皇帝摇头道,“让它射正吗?不,朕倒希望它射得越歪越好。朕打算由少府同兵部、工部、军器监共同来完成。”
官员不解,皇帝眨眼向天,说,“朕要你们弄一批铜底座,要便于军士携带,用来安放捍天雷,施射时要使此雷的倾斜角度可调。再要仔细测量——什么施放角度可射多远,务求精准。但那个药量恐怕得再须精准些。”
江安王妃的坐骑是匹良种,被此雷一炸便惊掉了。
皇帝想,如果此雷用来对付盖苏文、或是别的什么敌对的马阵,可使其一炮而乱。若是几十支捍天雷同时射入敌阵呢?
那个夺人心魄的效果可以想像。
薛礼已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少府那位官员还要再问,兵部尚书道,“本官已知陛下用意,你不必再问了。”
……
今日朝会,得了官职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连崔简的夫人郑曼也得了个小小的差事。
除了蜀王李愔。
蜀王像是被皇帝遗忘了。
皇帝直到所有的大事都料理完了,正眼都没瞅李愔一次。
又吹了会牛皮,皇帝这才道,“今日非已午日,那么朕将与江夏王一道去赵国公府上。舅父你要摆一场像样子的席面,答谢月老。”
赵国公连忙答应,看来这又是赵国公府的脸面了。少公子荣任凉州都督,儿媳高尧马上将成为三品郡夫人,这是什么荣耀!谁比得了?
早朝上幸好未生出事来,不然这一幕也就不会有了。
不得不说,皇帝玩大事眼里不揉砂子,玩虚的也很见功底。朝会上动了这么多人,跟赵国公或江夏王沾边儿的几乎没有!
倒是有个长孙润得了个重差,但是连江夏王李道宗都怀疑,长孙润是离着他爹心近,还是与皇帝心近。
李道宗也很高兴,皇帝一句话,先将他拉到了曹王李明的婚事中来,这不散了朝,又亲自拉着他掺和到赵国公府去?
长孙无忌面露喜色,派着家人赶紧置办酒席,山珍海味一样不许少,再请白氏姐妹出来拜见皇帝和江夏王。
皇帝见了白雪,白梅姐妹俩,先将她们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说她们有如双璧。然后斟酌着说道,“白雪赐岐山县主,白梅赐扶凤县主,这样才般配着曹王。”
赵国公连忙示意二女谢恩,但皇帝不嫌事多,抬手制止道,“但也有些不妥贴。”
长孙大人和李道宗连忙问哪里不妥,皇帝再斟酌着说,“两个都是县主,但嫁入曹王府必得有个为嫡、有个为庶,未免令人觉着不美。”
他大腿一拍,决定道,“不如这样,曹王就来个左右二妃,白氏姐妹反正也是亲姐妹,谁也不分嫡庶!一律都算曹王正妃。”
但皇帝说,如此一来,江夏王一媒两妃,这个便宜就太大了,他要亲自给曹王做这个媒人。
白梅首先谢恩,事关嫡庶的问题她想的最多。
皇帝说,“江夏王爷可是朕请来的,忽然没什么事了,这个也显着不大妥贴了……都怪朕想的不大周全!”
他再一拍大腿,“干脆这样——国公舅父你吃点亏,白梅便算是江夏王叔的义女得了。王爷失了媒人、得了女儿,也不算吃亏。”
赵国公就看着皇帝明目张胆地在那儿耍,也不便制止。只是自已好不容易培植了两朵鲜花,让皇帝一铲子,移走了一棵。
皇帝拉着江夏王到赵国公府来,存心不良!
但细思皇帝此举,似乎给他同江夏王李道宗指出了一条两立之途,也显得他又认女儿又许婚,没那么明显的意图了。他不但不反对,反而还一个劲儿自责,“老夫为何就没能想到呢!”。
王、公共襄少王,居然又是一段佳话。李道宗止不住的乐,赵国公当然更是无话可说,怎么说这都是喜上加喜。
于是,赵国公府马上操办着,在午宴前先让妹妹白梅认了江夏王义父,敬了茶,江夏王塞了红包儿,府中的兄弟们也纷纷到了,酒宴正式开场。
席间,只有长孙冲闷闷不乐,平康坊的苏苏姑娘绝对不可能正式嫁过来,她已经数次对秘书监暗示了自己的委屈。
但长孙冲也不敢提出此事,对父亲不敢提,因为长乐公主是先皇帝嫡长女,父亲不会同意的。他自己都不敢想,觉着这样的念头,会使长乐在另一个世界里心生怨怒。
除非金徽皇帝发了话才有可能。
但皇帝偏偏心中没有此事,他热心地操心着白氏姐妹的嫡庶之事,却对眼前这么大个儿的怨男视若无睹。
……
初四,长安所有的人不论尊卑贵贱,各怀心思。
传诏使——鸿胪正卿崔仁师,带着一班人去颁政坊宣读皇帝诏书,册封波充夫人罗琐叶子娜为“瀚海夫人”。
周边各部使者出席了颁政坊的仪式,使者夫人们极为羡慕罗琐叶子娜的那块金牌子,那是身份的象征,又是出入官宦、文雅门庭的过所。
而瀚海夫人这一名号,使波斯使馆的地位和档次,看起来极不同于以往。
波斯正使夫人事后同副使夫人商量,“兴许你丈夫很快便升正使,在我们离开长安回国以前,你能不能将那幅奔马绢赠给我?”
副使夫人紧紧地将奔马绢护住,对她的上司夫人道,“将那三十匹绢给你吧,我只要这一匹就成了。这上边有大唐皇帝的墨宝!将来回了波斯,国王来索我都不会给的,宁可将这块牌子给他。”
在这一天散朝之后,晋王李治再一次赶往永宁公主府游说。上次崔颖没让晋说上三句话,便委婉地回绝,“晋王,孝恪离不开呀。”
李治同王妃说这件事,晋王妃道,“殿下,你怎知一位急于得子的女子是什么心思。”
王氏拿出来一只精致而昂贵的镶玉金锁,对晋王道,“这本是妾身为自已生子而准备的……先把这个送她吧。”
李治觉着有些对不住王妃,上一次两人在一起又不知什么时候了。
如果王氏事事有这样的眼利,恐怕自己会多亲近她。她娇好而高傲,年轻美貌也胜过武氏,身后却有诸多的倚仗,她不如武氏全心全意,因而也不如武氏可爱。
而武媚娘帮着晋王分析,郭孝恪也未见就是不愿意出仕,但他可能在面子上还有些抹不开。
她对晋王说,“越是这样越不该留在长安呀?到北边都督府主政,既为陛下分忧,又远离了熟人眼目,谁还能说什么。”
晋治得了内计,这回是双管齐下,再入永宁坊时信心便足多了。
……
同一天,黄门侍郎韩瑗在延寿坊的府上来了贵客,兵部侍郎王仁佑。
王仁佑一到,不入客厅喝茶,直接到韩府的后花园那个工程,韩侍郎的私人码头快竣工了,那些军士们还在。
韩瑗自得地向王侍郎介绍他的新设施,而王仁佑却直截了当地问道,“韩侍郎,这些值番军士是谁借给你的?”
韩瑗道,“哦,这是忠武折冲府来上番的,”
忠武折冲府驻地在陈州,归右候卫统辖,王仁佑不会不知道,因为新任戴州司马柳爽曾在忠武折冲府任职。
王仁佑听得暗吃一惊,问道,“难道是柳司马借给韩侍郎的?”
如果真是柳爽自作主张,可能他刚刚出任戴州司马,人尚未走马上任,便又要好事多磨了。
韩瑗仍未意识到王侍郎的来意,笑道,“王侍郎你只说对了少一半儿。柳司马只是牵了个线,但他又不是右候卫的官员,如何调得动?”
王仁佑吃惊地问,“那还有谁?”
韩瑗这才察觉出兵部侍郎的来意,他收起笑意,问道,“王大人,本官这是让人告了?那可不妙了!大过年的,本官不好雇到人手,是柳司马见了主动对本官说,由他去找右候卫,给本官筹措些不花钱的人手。”
王仁佑道,“柳爽说过找的哪个么?”
韩瑗再度加深了猜疑,他不安地问道,“王大人出身并州,而下官出身于南阳,我们虽然隔河甚远,一南一北,但同属关陇、又都受赵国公赏识,你实话告诉兄弟,难道韩某遭人弹劾了?!”
如果遭人弹劾,为何早朝上陛下只字未提?
王仁佑低声道,“韩兄,下官哪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