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9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似水滴石穿的最后一滴水滴,具备量变引起质变的决定性力量。

    传统空手道的寸前即止,讲的是点到为止。船越义夫却将其革新为了,对阵之时力量透入对手体内一寸,瞬间爆发,一击杀敌。

    所以当初被船越义夫挑战的各大流派高手,非死即残。

    船越义夫也正是凭此打出赫赫凶名,开宗立派,在东洋有着为数不少的道馆。

    当初此人就已经凶悍至斯,王庸根本不敢想象参悟透了造化洪炉之后的船越,现在是什么水平。

    至少比金基龙更厉害是肯定的。

    不过,王庸可不会因为困难就放弃。造化洪炉对于王庸至关重要,王庸总要试一试才肯死心。

    罗刹女似乎看出王庸想法,泼冷水道:“且不说船越义夫战力高你数倍,就算不高,你也找不到他。算算,他已经快有五个年头没有露过面了。也就是说在他教了我那一招拳法之后,就再没出现过。这些年不断有其他流派的高手站出来,想要挑战船越义夫,都找不到他的人。东洋武术界传言船越正在闭死关,当他重新出现的那天,要么身死道消,要么大功告成。你还是别抱希望了。”

    王庸目光闪动,这个消息他也隐约听过。

    但是王庸可不管船越义夫身在哪里,处于什么状态。

    王庸一定要找到船越义夫!

    而寻找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将船越义夫逼到不得不站出来的地步!

    王庸看着窗外夜色,蓦然开口问道:“船越义夫的涓滴流道馆总共有多少处?”

    “你问这个干什么?”

    “自然是有用了。”

    “船越义夫开设道馆的要求很严格,到现在不过才开了七家,分别位于江户、京都、横滨、北九州、札幌、横须贺。不过我的消息已经是五年前的了,这些年即便有增加,想必也不会太多。”罗刹女顺口答道。

    回答完,忽然身体一震,似乎想到了王庸询问此事的目的。

    “你不会想”罗刹女骇然问。

    王庸微微一笑,道:“恭喜你,猜对了。”
………………………………

第八百九十四章 踢馆(一)

    翌日,京都涓滴流道馆外。

    王庸身边跟着一个面容普通的女子,两人坐在道馆对过的咖啡店里,正静静观察着道馆的日常。

    此时正值上午十点钟,陆续有前来求学的人,道馆都会引领进去参观。

    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道馆门口哪怕只是逗留一下,都能收到道馆弟子送的一杯苏打水。

    “在交互礼仪方面东洋人真的做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王庸微微感叹。

    易容后的罗刹女点点头,却也不尽赞同:“东洋人细致是细致,但是也细致到了一种几近病态的地步。而以礼仪自豪的他们,却从来没对一个行业有过真正的尊重。”

    “哦?什么行业?”王庸不禁大感兴趣。

    “最底层的服务人员。我刚到东洋的时候曾经在一家食品店打工,每天都要点头弯腰极尽礼仪之能事,可几乎没有收到过客人真心感谢的笑容。他们就像是木偶一样,机械的接过东西然后转身走人。而有一次店里一个小姑娘,只因为在递给客人的食品盒上忘记撕掉价格标签,就被客人反复投诉了三次。最终是小姑娘跟店长提着伴手礼亲自登门道歉,才算解决此事。礼仪本来是用来促进人类之间友好交流的,若是严苛到了挑刺的程度,还叫礼仪吗?”罗刹女说。

    王庸若有所思,道:“确然。周公制礼本为‘敬’,论语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礼仪确实不应成为如芒在背的束缚,需要灵活变通才是上道。”

    罗刹女眼睛一眨,尽管王庸说的话她并没有听懂多少。但是王庸刚才认真思考的瞬间,身上闪耀出的那种人文光辉,忽然让她心中忽然一动。

    那种感觉,是罗刹女长这么大都没有体验过的。一时间她不由有些慌乱,赶紧扭转头,装作看窗外的风景。

    “咦,涓滴流道馆里好像有人闹事?竟然还有人跟你想法相同?”罗刹女诧异的道。

    王庸一看,果然见到涓滴流道馆门口有人影闪动,七八个涓滴流道馆弟子严阵以待,将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围在中间。

    “走,去瞧瞧!”王庸不禁来了兴趣,招呼罗刹女道。

    两人起身走向对面道馆。

    才走近,就听到里面嚷嚷声不断。

    有道馆弟子正冲着那个魁梧男人大骂:“英朗,你屡次前来挑衅找事,前几日大师兄打的难道不是你?”

    “这名字,似乎是东洋琉球人?”王庸听到“英朗”二字之后,轻声道。

    在东洋唯一还保留汉姓的人,估计也就琉球那一批祖籍闽省的华夏人了。

    在华夏史料上称呼为“闽人三十六姓”,是对明朝迁居琉球的闽省人三十六姓的总称。史料记载明太祖于洪武二十五年,为方便贡使往来,赐闽中舟工三十六姓,迁其于琉球岛。

    闽人三十六姓非是普通移民,而是多为航海家、学者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受明太祖的诏令,在琉球负责航海、造船、外交文书的编写、翻译、对华贸易等事务,在琉球当地拥有极高的地位,大概类似于如今的外国援华专家。

    他们在琉球的居住地叫做唐营,生活方式跟国内无异。村里设立两座庙,一座孔夫子庙,一座关羽庙。孔子庙规格极高,孔子雕像手持易、书、诗、春秋,日夜受奉。可见当时华夏文化对琉球有着不俗影响力。

    而眼前这个叫做英朗的魁梧年轻人,应该就是当初三十六姓里的“英”姓后人。

    “哼!船越义夫篡改我英门唐手,据为己有不算,竟然还将其改名为涓滴流空手道。我作为英门唐手最后的传人,当然要为祖宗之法正名了!废话少说,今天谁接受我的挑战?”英朗瓮声瓮气道。

    围着英朗的一干道馆弟子互看一眼,然后推出一个人。

    “我来!”

    那人不屑的看英朗一眼,这家伙几次三番来道馆找事,上个月刚被大师兄痛揍一顿,以为老实了。谁知没消停几天,竟然又来了。

    今天就把他打到再也没法来!

    想着,那道馆弟子眼里迸现一抹凶光,却是准备下重手了。

    “好,就你!看招!”

    英朗根本没有大部分东洋人的客气,二话不说就冲上去。

    魁梧的身体跟一头大狗熊一样,拳风呼啸,对着道馆弟子面门就砸过去。

    “这家伙,武功稀松平常啊!原以为是个高手呢!”罗刹女面色惊讶,有点失望的道。

    英朗身体素质不错,但是对武道的理解实在有些粗浅。大抵还停留在发狠力打人的阶段,根本不会灵活收放力量。

    王庸也是轻轻摇头,英朗应该打不过这个道馆弟子。

    道馆弟子显然也知晓英朗水平有限,嘲讽的看一眼英朗,只是一个撤步,就躲过了英朗的拳头。然后顺势反击,胳膊如棍,瞬间弹出,撞击在英朗肋部。

    砰!

    一声响,英朗眉头立马痛苦的皱了起来。

    涓滴流空手道讲究瞬间发力,寸前即止。这个道馆弟子虽然谈不上高手,可也基本功扎实。这一下完全贯彻了寸前即止的理念,力道瞬间透进了英朗体内。

    要不是英朗皮糙肉厚,估计肋骨都被打裂了。

    “呵呵,这点本事也敢上门挑衅。看来这一个月你也没什么进步嘛!还是以前的废物!”道馆弟子出言嘲讽。

    英朗怒目相视,不争辩,又是跟一头狗熊一样扑了上去。

    还是一样的招数,也不管对方早已识破,卯足力气再次砸过去。

    那道馆弟子此时已经摸清楚英朗实力,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他故技重施,想再给英朗一个重击。

    谁知,英朗这次竟然偷巧,上面拳头根本没使劲,就等道馆弟子撤步那一下。他猛的脚下发力冲撞上去,直接利用身体优势,将那个道馆弟子撞飞。

    摔出去足足两米。

    噗通一声,那弟子半天没爬起来。

    “煞笔!”英朗呸一声,骂出一句脏话。

    王庸不禁被这个看似莽撞实际有些小聪明的家伙逗乐了。

    英朗听到有人笑,立马回头瞪了王庸一眼:“笑什么?你也想尝尝我英门唐手的厉害?”

    王庸一边笑,一边摆手道:“不不不,我可不敢跟这么厉害的英门唐脚过招。要是英氏祖先有灵,估计会被你刚才的一脚气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