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看似改变的错误方针固步自封!”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提议恢复汉字了,但是政府部门一直遮遮掩掩不愿意回应。何必呢?面对现实有那么难吗?美国使用的也是英文,不是美文,难道就能否定美国第一强国的地位吗?”
南韩网民在网络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道理,越辩越明,怕的就是不去争辩,大家装作不知。
华夏文化最辉煌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涌现出来各种不同的流派。这都证明文化需要碰撞。
现在世界越来越趋向于地球村的概念,所以王庸也期望能够用华夏文化碰撞西方文化,碰撞出一个全世界的文化盛世来。
采访视频被转发到华夏论坛。
华夏网民也全都为王庸的精彩回答而喝彩。
只是华夏网民的感动点不同,许多人听到王庸说国旗就是王庸的保镖时,都沉默了。
他们可以想象到,王庸在外面面临着多么大的危险,背负着多么大的压力。而这一切,王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王庸调侃华夏国足守护着华夏国运,实际上真正守护华夏国运的,恰恰是王庸这种人啊!
东洋方面,东洋网民也看到了这段采访视频。
而东洋人关注点则在另外一个上,那个可恶的南韩主持人竟然说东洋人激进,这简直就是对东洋最大的侮辱。
“等那个王庸来东洋,我们会用事实证明,到底我们东洋人激进不激进!到底谁才是无礼的野蛮人!”
东洋网民齐齐发誓,即便王庸做出什么出格事情,他们也会以礼相待。如果谁敢攻击王庸,就是故意抹黑东洋形象,东洋人民不会放过他的。
无形中,却是给王庸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三个国家,几乎全都在讨论同一个人,王庸的声名也在这个暑假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有不少华夏民众听说王庸告别南韩,开始蹲守在机场迎接王庸载誉归来。
但是,这些人蹲了一天,却没有看到王庸一丝人影。
好像王庸从人间消失了一样。
看王庸微博,也停留在前些日子的更新上,这几天根本没有任何更新。
“王老师去了哪里?不会在回国前棒子下黑手了吧?”华夏网民质疑。
南韩网民则极力否认:“我们有可靠消息,王庸已经安全离开了南韩!我们南韩绝对不会行这种小人之事!相反,我们国内目前正处于全民反思之中,我们感谢王庸还来不及呢!”
南韩网民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晒出来一张机场拍到王庸的照片,证明王庸真的离开了南韩。
华夏网民暂时相信了南韩,但是,王庸到底去了哪里?
没人知道,此时事件主角王庸,正徜徉于东洋京都。
这个季节的东洋因为海洋气候,实际上非常宜人。不少外国游客都选择这时来东洋旅游。
而京都作为东洋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在东洋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国都存在,古建筑群比比皆是。
本愿寺便坐落在此。
王庸穿着一身休闲服装,带着一个大墨镜,头上还顶着一顶遮阳帽。
整个打扮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在游人如织的游客中,却显得很正常。
比王庸更古怪的打扮都有的是,甚至都有一个络腮胡子的外国大汉穿着东洋民族服装,趿拉着拖鞋,带着棒球帽,要多怪有多怪。
“虽然嘲讽东洋,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保护历史遗迹上,做的好很多。京都从建成起就仿照唐朝长安城的棋盘式布局,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差不多的模样。而且这里寺庙简直多的有些过分,一路走来竟然看见十几座了。”王庸感叹。
京都寺院总量足有千余座,王庸看见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王庸权当是旅游,一路走过去,来到西本愿寺的寺庙前。
西本愿寺是目前京都最大的寺院,建筑风格充满华夏盛唐特色,走入其中,王庸还恍惚以为自己来到了唐朝年间的某座寺院。
事实上这座寺庙里的华夏文化也随处可见。
比如被东洋政府列为国宝的“唐门”,正面雕饰有唐代风格的狮子,侧面雕刻着华夏古代尧舜禅让等故事,寺内的黑书院、白书院、招贤殿等处更是珍藏着许多华夏古画。浑然就是一个华夏展堂。
“造化洪炉会在哪里呢?”王庸皱眉,看着隐没在苍松翠柏之间的佛塔飞檐,有点不知行向何处。
………………………………
第八百八十九章 法华十罗刹
“嗯?那里似乎有点意思?”王庸目光越过人潮,看向寺庙最后方一座别院。
那里挂着游客止步的牌子,似乎是西本愿寺的禁地。大概是寺院僧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摆放法事器具的仓库。
只是王庸只扫了一眼,就断定其中另有玄机。
因为在那栋别院的屋檐上,矗立着一尊约莫十几厘米的飞天罗刹。
西本愿寺仿照的是华夏唐宋风格建筑,华夏宫殿的飞檐之上往往用某类神兽来镇宅,用罗刹的,却是基本没有。
就算是佛寺,也很难看见。
毕竟罗刹在佛经中扮演着恶鬼的角色。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
传说中罗刹食人肉,诱引凡人,坏僧人道行,常常会以天魔的形态出现在僧人的冥想之中。罗刹是要被僧人斩去的妄念,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出现在飞檐之上呢?
王庸扫视一圈,发现不能硬闯。寺庙各处站立着不少僧人,正负责维持秩序。
一旦硬闯立马就会被发现,到时候王庸来到东洋的消息可就暴露了。
“天无绝人之路。”王庸笑了起来。
直接走出寺庙,绕行一圈,来到了寺外。庙里有和尚管着,庙外就管不到了吧?
王庸瞅准罗刹别院的位置,见四下无人,手臂在墙上一攀,跟一只敏捷的大猴子一样,瞬间就消失在墙上。
速度之快,就算有人看到,也会怀疑眼花了。
落地后,王庸整整墨镜跟遮阳帽,确认这副打扮不会被人看清脸面,才施施然朝着那座奇怪的别院走去。
哆哆哆,才靠近,就传来一阵轻敲木鱼的声音。
果然里面是有人的。
王庸轻轻走近,装作迷路的游客,信步就往别院里闯。
从外面看,这栋别院似乎是一座经堂,正对门的是一幅巨大的屏风。
上面画着一组佛教故事,全都是有关罗刹的。
十个妖艳的女罗刹,各自持着不同信物,做出不同姿态。
画工细致,看得出来有不俗的底子。只是并没有形成什么自己的风格,看得出来不是名家所画。
“法华十罗刹。”王庸停留在屏风前,饶有趣味的道。
罗刹一族男的丑陋,女的妖冶,有着截然相反的区别。
在华夏,罗刹地位普通。阅微草堂笔纪里纪晓岚将其列为鬼魅狐仙一类,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书生素来喜欢轻薄妇女,有一天出门遇见一个漂亮女子,遂调戏之。没想到女人频频示好,并且暗示晚上城外相见。书生自然大喜,晚上如约而去。
只是到了地方后,还没来得及跟女人做什么,就见女人忽然面容一变,变成青面獠牙的恶鬼,张开大嘴就冲他咬来。书生吓坏了,狂奔而去。一路乱跑,好不容易发现一家人家。
敲开那户人家的大门,没想到没家中女眷误以为贼人,用棍棒将其一顿痛打,打到晕厥。
翌日书生醒来,发现这里就是一片荒野,哪里有什么庭院?回家之后大病一场,从此再也不敢对女人有任何无礼举动。
有人猜测原因,是书生的轻薄举动惹怒了罗刹跟狐精,于是联手整治书生。
从中可以看出罗刹地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恶鬼。
但是在东洋,罗刹却有着极为尊崇的地位,尤其为东洋净土宗所尊。
而本愿寺恰恰是东洋净土宗的大本营,这里出现罗刹佛像似乎也就说得通了。
不过王庸目光闪动,只是微笑不语。
哆哆,木鱼声音忽然停下,敲木鱼的人发现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
隔着经堂左手方向悬挂的一道门帘,传出一个沙哑的女人声音。
“此处经堂不对游客开放,施主请回。”
用的是东洋语,带着关西腔,似乎是正儿八经的东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