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在先则面色铁青,只是冷哼一声,也没说话。

    见两人都不作声,孙兴民以为都同意了。立马开始拟定文书。

    不一会,一份简单的文书就写好了。条目虽然不多,但是内容却很狡猾。几乎把所有责任都推卸掉了,说句不好听的,按照文书规定,即便今天王庸被人狙杀于此,也赖不到南韩政府。

    “两位请过目,如果没意见,就请签字吧。”孙兴民道。

    李在先扫一眼,直接签了字。

    王庸则拿到手里,掂量半天,拿着签字笔的手迟迟不下落。

    众人还以为王庸反悔了呢,这时却听王庸忽然“咦”一声。

    “怎么了?”孙兴民心脏猛地一跳,总感觉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其他人也都狐疑的看向王庸,不明白这位大哥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王庸将文书轻抖一下,纸张发出哗啦声音,在场诸人的心也跟着哗啦一下狠跳。

    “没什么,我就是有个问题不明白,想要请教下李在先老师。”王庸道。

    “说。”李在先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这法律文书为什么用的还是汉字呢?明明在李老师的推动下,韩文已经成为主流语言了啊!可如此严肃的法律文书竟然还在用一种淘汰掉的语言,实在不可思议。我替李老师感到不值。”王庸摇着脑袋,一副真的心疼的模样。

    而李在先脸色已经变得青黑。

    韩文确实已经是南韩的主流语言,并且成功实现了语言领域的去汉化。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表音文字并不能精准的表达法律条文这种严谨内容!

    有可能同样的韩文书写出来,会造成人们多种理解。这在法律角度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南韩至今法律条文都还是用汉字书写的。

    在南韩,律师跟医生等学科领域的人士,是必须要学习汉字的。

    孙兴民法律专业出身,自然下意识将文书写成了汉字版。

    没想到却被王庸抓住,成了攻击李在先无脑去汉化的武器。

    李在先不回答。

    王庸呵呵一笑,继续用虚心求教的神态问:“李老师,我之前听说一件事情,想要求个真伪。据说昔年贵国修建铁路的时候,设计方曾经在图纸中用韩文标注了枕木防水保存。但是施工方没弄清楚这个到底是防水还是放水,于是想当然的当成了放水保存。于是整个工程报废。这是真的吗?”

    “够了!”李在先终于忍耐不住,爆发道。

    他当然知道王庸说的事情是真的,事实上这也是韩文的一个重大缺陷。现在南韩人的身份证上都必须用汉字辅助标注,不然很容易造成重名。就连许多地名都是同时韩文跟汉字书写,不然根本分不清楚哪是哪。

    不过,李在先坚信这些都不是问题,早晚可以解决。

    “如果你今天不是来论学,而是来耍这些小聪明的,那就请回吧!不要以为这些东西会影响到南韩的新文化进程!我们有足够的精力与决心去继承传统文化,并且推陈出新,让南韩脱离陈腐落后的汉文化影响,焕发出崭新活力!事实证明,现在韩流文化已经成功影响到了世界,而你们华夏呢?”李在先带着一抹讥讽回答。

    “艹,这个老棒子,屁韩流文化,脑残文化才对!”直播间观众听完安易的翻译,骂声一片。

    前几年韩流确实在华夏大行其道,哈韩的青少年数量不菲。不过这些年人们却理智了许多,韩流热度已经退却。相反对华夏国学的热情上涨不少。

    “说得好!韩流文化已经走向世界,而华夏人到现在依然只会嘴炮!事实证明汉文化就是落后的文化!”有几个南韩民间代表鼓掌叫好道。

    王庸呵呵笑着转头看向那几人,悠悠问:“韩流文化?你们说的是你们获奖的那部渊盖苏文吗?确实很有创新啊!”

    “渊盖苏文怎么了?那可是我们sbs电视台获奖的历史大剧!”一个sbs电视台的记者闻言,不服气了。

    “历史大剧?还获奖了?牛批!”王庸竖起大拇指。“只是这部如此牛比的历史剧中,隋炀帝背后的屏风上为什么写得是太祖的沁园春雪?”

    “”sbs电视台的记者脸色一红,不说话了。

    因为去汉化,导致南韩一些历史剧制作异常粗糙,许多制作人根本不认识汉字,以为只要是汉字书法就够了。结果出现了隋朝历史剧中使用当代诗词的闹剧。

    “哈哈,那电视剧我看过,脑残的很。亏得棒子还有脸说是历史大剧呢!”华夏观众哄然大笑。

    怼完记者,王庸转向李在先:“既然李老师自信你们能从古文化中推陈出新,那么咱们今天干脆不比别的,就比一下你这玉山书院数千本藏书吧!咱们每人随机抽取十本书籍,限定一个小时全部解完。解读正确且多者获胜,如何?如果连自己国家古书都看不懂,又有什么面目谈推陈出新呢?”

    李在先眼睛微眯,随后倏忽睁开,点头同意道:“好,就比这个!”

    他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爽快,主要因为王庸这个提议他占了很大便宜。

    书院中的大部分书他都看过,十本中只要抽中一两本熟悉的,他获胜的把握就大增。

    而王庸可是一本没看过。

    王庸微微一笑,只当做不知道李在先占了便宜,一伸手:“请吧,咱们入内随机抽取书籍。”

    “请。”李在先带头,走进藏书阁。

    无论是镜头前还是现场观众,都紧张起来。

    所有人都清楚,比拼已经正式开始。

    除了比拼实力之外,还要比拼运气。玉山书院作为南韩最大的古籍藏书馆,晦涩难懂的古籍比比皆是。万一运气不好抽到几本难的,那就完了。

    “李老师抽中简单的,王庸抽中难的。李老师抽中简单的,王庸抽中难的”

    一个记者跟随在后拍摄,同时嘴里不住念叨。

    谁知安易蓦然回头,嫣然一笑,如奇花盛放,美艳不可方物。顿时让那个摄像师看傻了眼。

    “王老师抽中什么?”

    摄像师随口就答:“简单的。”

    “嗯,没错,继续念吧。”安易打个响指,回过头去。

    摄像师兀自不觉,张口念叨起来:“王老师抽中简单的,王老师抽中简单的”

    笑煞一片收看直播的观众。

    很快,王庸跟李在先就被蒙住双眼,在数百本古籍中开始抽取。

    “王庸,抽取完毕。”

    “李在先,抽取完毕。”

    随着孙兴民宣布,王庸跟李在先各自捧着抽取的书籍走出藏书阁。

    而走在王庸身后的李在先,眼中闪动着丝丝笑意,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即便他还没看一眼自己抽取的十本古籍到底是哪些。
………………………………

第八百六十八章 玉山论学(下)

    “谁会获胜?”一个南韩学者转头问另一个学者。

    另一个学者摇摇头:“不好说,虽然李老师有主场优势,可是万一运气不好抽到最难的那几本,一个小时之内也不可能解读出来。要知道李老师在玉山书院已经呆了几十年,这些古籍对他来说就如掌上观纹一样熟悉。即便如此他也有大量古籍没能完全解读出来,区区一个小时怎么可能就茅塞顿开?”

    “李老师都如此,那王庸更没希望了吧。我还真不信王庸比李老师都学识渊博。”

    “且看再说。”

    两个学者不说话了,盯着门口等待王庸跟李在先出来。

    终于,在众人目光中,王庸率先走出。

    而刚才讨论的两个南韩学者看到王庸手里最上面一本书时,全都露出惊喜神色。

    “是二六非花传!哈哈,真是老天保佑,竟然让他抽到了最难懂的这本书!”

    “二六花非传我也看过,说是最难也不为过。明明里面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句话都懂,可连在一起却就是不明白这到底说的什么事情。要不是这本书传承自官学,我还真想将其归类为民间野史志怪。连咱们南韩人都不懂,我想他更不可能看懂了。哈哈,这次李老师赢定了!”

    在两人讨论声中,王庸走过,后面的李在先迈出门来。

    李在先面带微笑,显得轻松写意。

    似乎他抽到了一个好签。

    “稳了!”现场的南韩人都忍不住暗暗喊道。

    “王老师运气咋样?抽中的书难不难?”直播间里有人问安易。

    安易摇摇头:“我看不懂。不过我刚才听到两个南韩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